【导语】与时代同频共振,为⼤国添砖加⽡,在百年未有之⼤变局⾯前,以⾕爱凌、苏翊鸣为代表的中国年轻⼈,将个⼈的奋⽃和祖国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不负时代,不负韶华,这就是中国青年!下⾯®⽆忧考⽹为您倾⼒推荐了2022⾕爱凌冬奥会夺冠观后感⼼得体会【五篇】,希望您及时采纳。
1.2022⾕爱凌冬奥会夺冠观后感⼼得体会
  长久以来,滑雪运动⼀直都是⽩种⼈的天下。但⾕爱凌凭借实⼒,打破了这种传统。翻看⾕爱凌的滑雪之路,瞬间就会理解什叫“⼀路开挂”9岁就拿到全美少年组滑雪冠军,15岁登上雪联年度积分榜前三,⾄今已拿到60多枚奖牌。
  获得这样的殊荣,事实上,和很多⼀周训练5天甚⾄7天的选⼿不同,她每周只训练2天。每年雪季的周末,妈妈会来回开车载着她前往雪场集中训练。在这种相对低强度的训练之下,她能够在同龄选⼿中脱颖⽽出,⽤她⾃⼰的话来说,关键是靠兴趣驱使下的⾼度专注。
2.2022⾕爱凌冬奥会夺冠观后感⼼得体会
  ⾕爱凌再夺⾦!今天,⾕爱凌⽆悬念地获得个⼈第⼆块⾦牌,也令中国队的⾦牌数升⾄8枚。⽹络上点赞如潮:⽜,太棒了,碾压式夺冠!⽆数的赞美和祝福抛向⾦牌得主。
  称赞是发⾃内⼼的。连⽇来,这位总是笑容灿烂的⼥孩,给⼈们带来太多期待、太多的冰雪享受。她的
⾼颜值及独特⾝世,也平添坊间诸多茶余饭后的谈资。
  披⾦戴银,王冠加⾝,19岁的姑娘似被捧上圣坛。⽽纯朴的⾕爱凌却清楚⾃⾝的“⽄两”,她说⾃⼰就是个普通⼩⼥孩,喜欢玩、爱美⾷,甚⾄在奥运赛场,她也抱着“好玩”的⼼态。
  这显现着⾕爱凌的可爱可贵,阳光、率真、不矫饰。尤其是她对于竞技运动的态度,给国⼈提供了另⼀种“体育思维”。
  ⾕爱凌⾃幼受妈妈影响⽽爱上冰雪运动。作为获奖⽆数的“冰雪公主”,要获得好成绩,艰苦的训练必不可少。⾕爱凌其实⾮常⾃律,即便在奥运村⾥,也不曾间断训练。作为极限运动,受伤更是家常便饭。但她把这⼀切都视作“冰雪之恋”的有机部分,从不⽓馁、放弃。
  是爱让她与冰雪结缘,也与⾦牌结缘,同时,她⼜令赛事变得更精彩和让⼈享受。对于重⼤赛事,⼈们总是过多强调其荣誉感和成就感,⽽忽略了运动本⾝带来的精神愉悦。⾕爱凌这种“享受体育”的理念,同样值得点赞。
3.2022⾕爱凌冬奥会夺冠观后感⼼得体会
  这届冬奥会,⾕爱凌⾃带流量,属于真正的“顶流”。此前,她就通过⼀系列⽐赛证明了⾃⾝的实⼒。这⼀切很难简单归结于天赋。⼤⽅开朗,⾃信阳光,形象⽓质俱佳,脸上始终挂着灿烂的笑容。她带有⼉
化⾳的北京话,对体育精神的理解,也拉近了她与公众的距离。敢于拼搏,尊重对⼿,⾃信乐观,既有国际范也有东⽅美,既⽂质彬彬⼜虎虎⽣威,这样的运动员成为顶流,得到⼈们喜欢,再是正常不过。事实上,⾕爱凌⾝上展现的⼀切,不是个例,也不是偶然的,在新⽣代运动员⾝上经常能看到。拿担任解说的王濛来说,她的⾃信与幽默打动了⽆数⼈,那⼀句“我的眼睛就是尺”更是收获了⽆数粉丝。这⼀代运动员是幸运的,⽣活在⼀个更加开放的时代,享受到了中国发展带来的红利;他们⼜是努⼒的,在青春年华没有选择躺平,⽽是勇敢去追求⾃⼰的梦想。
4.2022⾕爱凌冬奥会夺冠观后感⼼得体会
  2⽉8⽇,中国选⼿⾕爱凌在北京冬奥会⾃由式滑雪⼥⼦⼤跳台⽐赛中上演惊天⼀跳,顶住巨⼤压⼒夺得个⼈⾸⾦。
  同⽇,教育部发布2022年⼯作要点,其中第8点强调将深⼊推进“双减”,继续把“双减”⼯作摆在突出位置、重中之重。
  ⾕爱凌曾有⼀句名⾔——“我是因为玩,到了⾃⼰的热爱”,她的成功也被不少⽹友称作“五育并举”最⽣动的例⼦。⽽去年7⽉24⽇出台的双减政策,其核⼼便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是把尽可能多的课余时间留给学⽣,让他们在各种“玩”中充分发挥天性、展现个性,从⽽准⾃⼰真正的⼈⽣⽅向。因此,只有深⼊推进“双减”,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爱凌”。
  ⾕爱凌夺冠后,最让⼈们津津乐道的是她“3岁学滑雪,9岁获得少年组冠军,16岁拿到雪联世界杯冠军,18岁冬奥会夺冠”,似乎这位“青蛙公主”俨然为滑雪⽽⽣,从⼩就⼀直坚持苦练滑雪。事实上,钢琴、芭蕾、骑马、冲浪、长跑、篮球、攀岩……这些都是⾕爱凌的挚爱,滑雪只是其中⼀项。
  有意思的是,⾕爱凌在夺冠后接受采访时说,决赛前⼀晚她特意练了练琴,决赛第三跳尽管是以前从未做过的运作,但正是长期练琴形成的⾳乐节奏让她充满⾃信,最终成功挑战⾃我。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爱凌即便不出现在冬奥会滑雪赛场,也有可能出现在夏奥会长跑赛场,伴随⽿机⾥的⾳乐,想像⾃⼰是⼀只在森林⾥尽情撒欢的⼩⿅;或者出现在夏威夷冲浪⼤赛,海天⼀⾊间,仿佛⾃⼰踏着冲浪板在海⾯肆意挥洒,正绘制⼀幅印象派⼤作……
  家庭是第⼀个课堂,家长是第⼀任⽼师,⾕爱凌的成功与家庭教育当然密不可分。在谈到“育⼉经”时,⾕爱凌的妈妈⾕燕说:“爱凌刚上学的时候,⽼师说:不要纠正孩⼦的错别字,不打击孩⼦的创造⼒;少点表扬他们的聪明,多点表扬他们的努⼒。我就是照着这两条做的。”
东京奥运会观后感
  也许有⼈会说,⾕爱凌⼩时候也曾在北京的奥数班刷题,⾕燕也说过“中国学10天顶美国学1年”。但这并不是内卷,⽽是规划和平衡——在中美之间到效的⽅法,才能规划好她的学习和众多业余爱好,才能平衡她丰富多彩的⽣活⽅式。况且⾕爱凌6岁就⽴志要上斯坦福,相信她上奥数班与去滑雪场都是同样开⼼。
  更难得的是,⾕爱凌透露她保持状态的秘诀是“每天⾄少10个⼩时的睡眠”,在去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学⽣睡眠管理中,10个⼩时睡眠时间是⼩学⽣的标准。换句话说,就是⾕爱凌⽤⼩学⽣的睡眠时间,不仅实现了“五育并举”,还考进了斯坦福,拿到了冬奥会冠军……这⼀切不得不让⼈深思。
  “双减”政策实施刚过半年,⼀蹴⽽就从根本上改变现状的想法并不现实,需要继续巩固成果、健全机制、扫除盲点、提升⽔平、维护稳定、强化督导。今年1⽉1⽇起施⾏的《家庭教育促进法》,其⽬的也是助⼒“双减”政策落地实施,让家庭教育成为孩⼦减负的主阵地,让家长成为孩⼦减负的主⼒军。
  只有⼴⼤家长进⼀步改变教育观、⼈才观、价值观,让孩⼦们的明天拥有更多选择,我们才能拥抱更多彩的未来。
5.2022⾕爱凌冬奥会夺冠观后感⼼得体会
  2⽉8⽇,决赛中的⾕爱凌。
  中间的故事,⼏乎⽿熟能详了。第三跳前,她曾电话征求妈妈的意见,得到的是转体1440、确保银牌的建议。但她还是决定尝试1620,这个⾃⼰从未挑战过的难度。妈妈说,“最后的选择是你的,这是你的⽐赛,好好享受它。”事实证明,⾕爱凌做到了。
  归化运动员的⾝份,商业代⾔拿到⼿软的新科体坛⼀,这些⾼关注度带来的压⼒,在⾕爱凌⾝上似
乎都没有留下痕迹。在2⽉7⽇预赛出现重⼤失误的情况下,能够迅速调整,挺进决赛;当记者问及要在3个项⽬中冲击奖牌,会不会压⼒太⼤时,她说“我不觉得这有什么压⼒,⽐三个项⽬反⽽会让我压⼒⼩很多,因为我有三次机会去实现愿望呀”;⽽在更早的学霸⾼考故事中,因为突发情况,⾕爱凌在⾬中⼀路跑到考点,不仅考试没受影响,还超常发挥,交出了成绩为1580分(满分1600分)的答卷……
  这些细节都佐证了⾕爱凌的“⼤⼼脏”。“别⼈家的孩⼦”⾕爱凌,是怎么拥有这样⼀颗“⼤⼼脏”,怎么能在竞技场上做到始终享受⽐赛的,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站在第三跳的起点上,如果想的是背负的巨⼤商业价值,或者是⾝边的镁光灯,那就丝毫⽆法承受尝试1620带来的后果。只有纯粹和热爱,能担负起这样的决定。正如她⾃⼰所说,这样做是希望世界看到她不害怕不畏惧,⼀直在挑战⾃⼰,突破极限,这也是她⼀直希望带给青少年尤其是⼥孩们的。
  所有⽐赛,都要⾯对对抗和失败的恐惧。从2021年的东京奥运会开始,我们对结果和失败的恐惧明显在减弱,对拼搏过程和运动乐趣本⾝的关注在增加。但是⾕爱凌的选择和表现,仍然给许多⼈带来很⼤的⼼灵冲击,这份纯粹和热爱,将带领我们在观赛⼼态上更加成熟。
  ⾕爱凌的成长起点和天赋,是⼤多数⼈⽆法复制的。但⽆论是任何起点,包括⾕爱凌所站的第三跳的起点,都有外界所赋予的枷锁和内⼼的患得患失,战胜畏惧和恐惧,回归热爱和专注,是18岁的⾕爱凌⽤惊天⼀跃,给我们上的美好⼀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