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主要论述了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核心是科学的实践观,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
一、写作背景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是马克思于1845年春写就的供以后研究用的笔记,马克思生前没有发表。1888年,恩格斯在出版《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时,将之作为附录予以刊出。恩格斯认为它“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是非常宝贵的”。恩格斯称这些笔记是“十一条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笔记因此而得名。马克思离开黑格尔转向费尔巴哈之后,又超过费尔巴哈走向了历史唯物主义。可以说,《提纲》是马克思系统构建新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起始和标志。
《提纲》的写作原因主要有:第一,为了适应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无产阶级提供理论指导即思想武器。1845年初,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布鲁塞尔一道深入工人中间,发现当时工人阶级内部存在着各种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潮。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对工人阶级的影响还继续存在,费尔巴哈(最大功绩是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的人本主义对工人阶级也有较大的影响。清算这些已对有组织的无产阶级产生了消极和阻碍作用的错误思潮,特别是从理论上批判费尔巴哈,
为无产阶级锻造新的理论武器,是马克思写作《提纲》的重要原因。第二,为了批判以往的旧哲学,阐明新的世界观的需要。费尔巴哈哲学曾对马克思完成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转变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费尔巴哈并没有超出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特别是在历史观上仍然是唯心主义的。马克思正是通过克服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创立了新唯物主义。因此,阐明新唯物主义同费尔巴哈和其他旧唯物主义的原则区别,成为马克思阐明新唯物主义实质的关键任务。真正完成对费尔巴哈的超越是以《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为标志的。第三,为了把哲学从哲学家的书斋里解放出来,变成人民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二、重要内容
《提纲》是马克思的新世界观—新唯物主义的奠基性文献,通过对旧哲学的批判提出了崭新的实践观。
《提纲》共十一条,篇幅不长,语言简洁。第一条,从总的方面提出新唯物主义同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第二至九条,把实践的观点应用于认识论和历史观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新唯物主义”的重要观点;第十和十一条,指明了新世界观的阶级基础和历史使命。
(一)实践的观点是新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提纲》的中心思想是提出了科学的实践观,强调了实践的作用和意义。实践的观点是贯穿《提纲》的基本观点,其中每一条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实践的地位和作用。①把实践引入哲学领域,划清了马克思主义同唯心主义、旧唯物主义的界限,阐明了马哲同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②把实践引入认识领域,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阐明了实践在人类认识中的重要作用;③把实践引入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历史观的革命变革,提出了唯物史观。
(二)揭露和批判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是脱离实践理解客观对象,提出新的实践观。把实践的观点作为考察主体和客体关系问题的基础,从三个方面批判了就唯物主义的错误,阐明了实践观点在认识论中的重要地位,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的基础。①指出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就在于不了解实践活动的意义,只是从客体的形式去理解对象,而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对象,在历史观上仍然是唯心主义。②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主体的能动方面,而没有理解现实的感性活动。③费尔巴哈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他从对抽象思维的研究转到对自然
界的探讨,从虚幻的绝对观念下降到现实的人,始终没有认识到革命实践活动对社会历史和哲学发展的决定意义。
(三)以新的实践观为基础,提出对社会历史中重点问题的理解。马克思以新的实践观为基础,推开了认识人类历史奥秘的大门。①强调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思维的真理性及其检验问题,是哲学认识论长期争论的问题。马克思从实践出发考察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提出了实践是检验思维真理性的唯一路径的思想,奠定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石。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列宁指出,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②阐明实践是人与环境、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现实基础。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即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基本问题的集中体现。马克思立足于实践的观点对人与环境、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进行探索,提出了实践基础上人与环境、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思想。“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人“在改造环境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③阐明宗教的社会根源及其消亡途径。费尔巴哈认为宗教是人的本质的自我异化,并力图把宗教世界还原到它的世俗基础,认为宗教并不神秘,这是其功绩所在。但是,费尔巴哈对宗教的批判是不彻底的。马克思认为,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是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即私有制和剥削制度;消灭宗教的根本途径是通过革命的手段消除这些矛盾和冲突,变革产生宗教的世俗基础。④提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具有积极地意义,但他在人的本质问题上的理解仍然是抽象的,由于他离开实践和人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关系考察人的本质,把人理解
为自然的人、抽象的个体。马克思从科学的实践观出发,以社会历史的视角,提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强调不能撇开社会历史孤立地谈宗教感情和人。⑤阐明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运用科学的实践观考察社会生活,提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生活的本质就是人对自然界、社会关系和人自身的实践改造。实践是人类社会了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的和社会的根本存在方式和基本生活内容,是人类社会生活和动物体生活的根本区别。一切把理论引向神秘的东西都具有实践的根源。 费尔巴哈的提纲
(四)指明了新世界观的阶级基础和历史使命。马克思从阶级基础、社会功能、和历史使命等方面论述了新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区别,阐明了新唯物主义的无产阶级立场和“改变世界”的历史使命,马克思的新哲学不仅要从理论上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它诉诸于实践斗争,力图通过“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在改变旧世界中创建新世界,反映出马哲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本质特征,即实践性和阶级性的高度统一。
三、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
《提纲》高度概括了新唯物主义的理论要点,它的重要的理论价值就在于奠定了马哲的基本理论框架,勾画了它的雏形,为逐步形成一个科学的、完整的马哲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在马克思
主义哲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和《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标志。
《提纲》所阐明的关于“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第一,实践的观点是我们深刻理解马哲的主线。实践的观点是贯穿马哲的一条红线,他不仅构成完整的实践观的理论基石,而且把马哲全部内容内在地结合起来。离开实践的观点,既不能理解马哲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也不能理解马哲的形成和发展。第二,实践的观点是我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论。我们要立足实践,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深刻认识事物和社会的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坚持众路线,坚持和贯彻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