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像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古诗,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
  1.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像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准备: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
思念家乡的古诗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泊船瓜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运用所学的方法感受补充作品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方法体会《乡愁》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
  导入: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杰出的诗人多如繁星,不胜枚举。而北宋的王安石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颗。谁来介绍一下王安石?
  1.指名介绍。
  教师适当补充,强调王安石与南京的关系。
  2.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王安石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一首诗——《泊船瓜洲》
  3.剖题。
  (1)这首诗是作者从江西出发,乘船经长江前往京城为官,途经——?(瓜洲)
  简介瓜洲:瓜洲,在长江的北岸,离南京不远。
  (2)诗题中的“泊”我们在哪首诗中见过?在本诗题中何意?
  (3)理解题目的意思。
  二、抓字眼,明诗意,悟诗情。
  过渡:此时诗人就在自己故乡不远的瓜洲,他写下这首诗,想说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这首诗。
  1.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a.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诗,读准字音,并想想这首诗的意思。
  b.指名读,正音:间、重、还。
  c.说说诗歌大致的意思。
  2.指导阅读——抓字眼,明诗意,读中感悟。
  a.“间”什么意思?表示“隔开”的意思还可以组什么词?
  隔开了什么?
  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儿呢?两地相距远吗?何以见得?(一水)读一读,读出距离短。
  b.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在哪里呢?
  “数重山”表示山多还是少?(“数人”、“数日”何意?“数”何意?)还从哪里知道山很少?(抠住“只”。)
  读一读,读出路程近。
  c.齐读前两句,指名说诗意。
  过渡:瓜洲和京口只隔着一条长江,离诗人的家乡钟山也不过隔着几座山而已,可以说,诗人身在瓜洲,已设计好回家的路线。可诗人虽然离家乡这样的近,他是否准备回到家乡呢?从哪里知道?(明月何时照我还)
  d.“还”什么意思?说说这一句的意思。
  诗人在什么时候想到回家?(春风又绿江南岸)
  读读看,读出诗人心中此时什么感受?(思家不能回的无奈)
  再读。
  e.谁能把这首诗完整的意思说一说?
  f.谁能把整个作品读一读?
  g.读完以后,你们知道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三、指导欣赏——入诗境,悟诗情。
  过渡:究竟是什么触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呢?让我们走入诗人的环境,见诗人之所见,听诗人之所听,想诗人之所想,看看能不能与诗人产生共鸣。
  1.引入情境,引导学生想象:
  诗人此时可能站在哪里?他看到了哪些景物?耳边会听到哪些声音?心中会
  想些什么?
  2.体会用字的精妙,深入感悟诗情:
  (1)而此时正是什么季节?诗人怎么说的?(春风又绿江南岸)
  (2)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多美呀!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而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那就是——“绿”,可见诗人用字之精妙。其实,诗人曾用过“满”“到”“过”十几个字,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定为“绿”。诗人为何独独钟情于一个“绿”字呢?
  指名谈看法,读出相应的感受。
  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千古名句,读。
  (3)春天来了,春风仅仅吹绿了“江南岸”?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
  (从地理位置而言,江南春天固然早于江北,但也不可能一江分成两世界;因为诗人平生际遇、此时境况,使得诗人所思尽在江南,故心中只有江南春也。)
  3.指导品读。
  (1)你们现在悟出了诗人的情感了吗?谁来读一读?
  (2)要想读好诗,我们还要注意节奏,还要读出关键字。再读。
  4.小结:
  作者在此地——瓜洲;此时——明月;此景——春;自然想到了——还;抒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
  5.齐读。
  四、归纳学法,拓展学习。
  1.总结全诗,归纳学法。
  我们了解了诗人王安石与南京的关系,理解了诗题的意思;
  板书:知诗人,解诗题
  通过抓住关键的字,理解了诗歌的内容;
  板书:抓字眼,明诗意
  最后通过体会作者的情境,领悟了诗人的感情;
  板书:入诗境,悟诗情
  这就是欣赏诗歌的方法。
  板书:欣赏诗歌
  2.拓展阅读余光中《乡愁》。
  过渡:王安石与南京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老师还要介绍一位漂泊海外与南京关系密切的现代诗人——余光中。
  (1)教师简介余光中:
  台湾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就读于南京五中,高中毕业后选择了金陵大学。他的很多优秀作品表现出浓浓的思乡之情,就是因为《乡愁》一诗引起轰动,又被称之为“乡愁诗人”。
  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这篇作品
  (2)教师范读,帮助学生领悟。
  听老师读一读,看看自己有没有体会。
  (3)学生自读。
  通过自己读,听老师读,有什么感悟?
  板书设计:
  欣赏诗歌
  知诗人,解诗题
  抓字眼,明诗意
  入诗境,悟诗情
  第二课时《秋思》《长相思》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