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诗词阅读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怀(其二)
孟郊①
秋月颜冰,老客志气单。
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
席上印病文②,肠中转愁盘。
疑怀无所凭,虚听多无端。
梧桐枯峥嵘,声呴如哀弹。
【注】①孟郊老年居住洛阳,在河南尹幕中充当下属僚吏,贫病交加,愁苦不堪。《秋怀》为此时所作。②印病文:指病卧已久,肌肤上印着席子的花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从秋月写起,诗人感觉连可寄托乡思的秋月竟也是脸冰冷,且自己一生的壮志已经消磨殆尽,景况凄凉。
B.第二联采用虚写,寓意深长,既写住房破陋,寒夜难眠,也写梦想破灭。句中的“滴”“梳”二字妥贴而形象。
C.第三联写病和愁,用“印病文”说病卧已久,用“转愁盘”说愁思不断,而第四联则写诗人在无奈中宽慰自己。
D.尾联融情于景,以景结情,用枯桐取喻,也是诗人自况,借梧桐树的声音如琴音哀鸣,来寄托诗人心中之情。
2.苏轼评孟郊诗“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请简要分析诗中之愁。
参考答案:1、B
2.①仕途失意孤单之愁。首联“老客”包含其毕生奔波、仕途失意的遭遇,“单”字透漏出人单
势孤的感慨。
生活穷困难耐之愁。住房破陋,冷风吹骨,寒夜难眠,既实写居处的简陋,生活穷困,也喻梦想破灭,为一生壮志、人格消损而寒心。
③老病无奈之愁。“席上印病文”,指病卧已久,“转愁盘”,愁思不断。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思念家乡的古诗词织妇辞
孟郊
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
当年嫁得君,为君秉机杼。
筋力日已疲,不息窗下机。
如何织纨素,自著蓝缕衣。
官家榜村路,更索栽桑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两句直呼“夫”,表明“妾”怨恨自己嫁给他不曾有一天好日子过。
B.诗歌前六句叙述平淡,七、八句转质问,顿生波澜,深沉有力,令人深思。
C.七、八句与“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苎麻”同样包含着自己的控诉。
D.全诗借用织妇的口吻,语言直白浅近,感情真实,诉说了封建社会的罪恶。
2.诗歌最后两句“官家榜村路,更索栽桑树”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A
2、表层意思是官家在村头的路边张榜告示,又命令百姓栽种桑树。深层含意是官家要压榨老百姓更多的血汗。老百姓多栽桑就能多养蚕,多养蚕,官家就会有更多的丝绢,统治者就可以尽情享用。诗人借此控诉官家贪得无厌,欲壑难填。
解释:“官家榜村路,更索栽桑树”,意思是官府在村中的道路上张贴告示,要农民广栽桑树养蚕缫丝,表层意思是官家命令百姓栽种桑树,实际上官家贴出告示要农民植桑养蚕的目的是任其挥霍,他们要压榨老百姓更多的血汗。老百姓多栽桑就能多养蚕,多养蚕,官家就会有更多的丝绢,统治者就可以尽情享用。至此,我们恍然大悟,原来“官家”就是劳动人民受苦受难的真正根源。诗人在这里含而不露地批判了敲骨吸髓的统治阶级,控诉了官家贪得无厌,欲壑难填的丑恶嘴脸。
3、阅读下面诗,完成下面小题。
晚度天山有怀京邑   
骆宾王
忽上天山路,依然想物华。
云疑上苑①叶,雪似御沟花。
行叹戎麾远,坐怜衣带赊。
交河浮绝塞,弱水浸流沙。
旅思徒漂梗,归期未及瓜②。
宁知心断绝,夜夜泣胡笳。
[注]①上苑,上林苑,汉代官苑名,此处指唐代皇宫。②瓜,瓜时,瓜熟之时,出自《左传·庄公八年》,借指任职期满。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四句想象丰富。眼前之景让诗人想起了京城美景,紧扣了第二句中的“想物华”。
B.五、六句写行军途中,诗人感慨军营离京城十分遥远,诗人叹息衣带都跟着自己遭罪。
C.七、八句描写了塞外悲壮、凄凉的景象,形象地回答了五、六句中的“叹”“怜”二字。
D.九、十句巧妙用典,诗人写人在旅途,漂泊不定,想到离任满交接回归的日子还很长。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宁知心断绝,夜夜泣胡笳”的含意和所蕴含的情感。
参考答案:1、B
2、含意:这种生活令人心思断绝,每当夜里听到那悲凉的胡笳之音,就禁不住潸然泪下。
情感:①边地环境艰苦、凄凉,行军旅途艰辛,表达了诗人对京城的思念之情;②生活漂泊不定,不知归期是何时,抒发了诗人的伤感之情。
解释:首先要读懂诗歌大意,理解“宁知心断绝,夜夜泣胡笳”的含意;然后要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宁知心断绝,夜夜泣胡笳”所蕴含的情感;最后概括,分点作答。
“宁知心断绝,夜夜泣胡笳”意为:这种生活令人心思断绝,每当夜里听到那悲凉的胡笳之音,禁不住潸然泪下。诗人在历数自己一路转徙的生活之后,悲哀、伤感之情终于不可抑制,随着泪水喷涌而出。那般痛彻心扉的悲怆之情随着胡笳之音萦绕在读者心头,余韵悠远。
情感:
“依然想物华”意为:不由想起京城中那美丽的自然景。诗人经由瞬间的惊异、喜悦之余,又陷入了对京城的思念;
“行叹戎麾远,坐怜衣带赊”意为:行军途中常常慨叹军营离京城十分遥远,因为叹息、忧虑,我的衣带都变得松弛不少。行军辛苦,忧思边人,以致形容枯槁;
由以上内容可概括出:边地环境艰苦、凄凉,行军旅途艰辛,表达了诗人对京城的思念之情。
“旅思徒漂梗,归期未及瓜”意为:旅途之中像木偶人一样漂泊不定,遥想离任满交接回归的日子还长着呢。这是诗人对从戎在外,生活起伏,不知何时可以结束的忧伤、惆怅,用典巧妙,让人觉得漂泊之人的凄凉境遇古今都是一样的。据此概括出:生活漂泊不定,不知归期是何时,抒发了诗人的伤感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①语出《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长沮、桀溺是隐者,而孔子则是积极想从政的人。长沮、桀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嘲讽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叹。
1、下面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襄水曲”表明作者家住襄水之滨,“楚云端”则表现出对家乡的仰望。句意平淡却情感含蓄而浓烈。
B.“遥隔”两字不仅表明作者所在地方距离家乡遥远,还表明此时与家乡两地隔绝,不能归去,用词贴切。
C.“孤帆天际看”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站在客船上,朝着家乡的方向极目远眺,内心充满难以诉
说的悲凉。
D.“迷津欲有问”运用典故,表现出作者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又想求官做事、以展宏图的矛盾心理。
2、该诗尾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
参考答案:1、C
2、①尾联通过化用典故和借景抒情巧妙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迷茫(矛盾)与愁苦之情。②“迷津欲有问”用孔子使子路问路的典故,生动点出内心的迷茫,即从政与归隐的心理矛盾。③“平海夕漫漫”写景,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阴暗,已至黄昏,诗人以这样的景恰到好处地烘托出自己的愁苦心情。
解释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意思是:我想人问一问,迷路渡口在哪边?暮苍茫无所见,只见江海水漫漫。
“迷津欲有问”,结合注释可知,是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化用典故,借孔子与隐士间关于从政与隐居的冲突,表达了自己隐居与从政难以抉择的矛盾心理。
如今孟浩然奔走于东南各地,(最后还到长安应进士举),境况颇与孔子相似,瞻念前途渺茫,故以“平海夕漫漫”作结。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阴暗,已至黄昏。这种景,完全烘托出作者迷茫的心情。
“平海夕漫漫”最后又以景作结,写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阴暗,已至黄昏。作者把思归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都寄寓在这迷茫的黄昏江景中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与诸子登岘首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①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②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释】①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②羊公碑:《晋书·羊祜传》,羊祜镇守荆襄时,常到此山置酒言咏。羊祜生前有政绩,死后,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开篇笔调宏阔,道出了一个平凡的真理和不可逆转的自然法则。
B.颔联语句平实,由实入虚,承古启今,阐明登临之事,内涵丰富。
C.尾联中的一个“尚”字内蕴丰厚,面对古迹,诗人可谓百感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