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雨
宋词中雨意象出现甚多,借雨意象抒发情感
宋词中雨意象出现甚多:春雨、夏雨、秋雨、冬雨、急雨、细雨、暮雨、黄昏雨、晓雨、云雨等,难以遍举陈德武《清平东·咏雨》词为上述众多雨意象的综合,词云:“丝丝线线,惹起云根燕。万里江山春欲遍,多在梨花庭院。经旬一见通宵,恍如身在蓝桥。记与巫山神女,不禁暮暮朝朝”。词中写到了江南雨细密如丝之状,写到了细雨的经旬不停之绵延,也写到巫山神女行雨,眼前之雨与历史旧典相牵合,注入作者浓重的生命意识,将雨意象在文化积淀过程中蕴含的生命因子加以提升,传达出了宋代词人心目中给雨意象投入的二度情感信息。宋词中暮雨意象系列出现较多,而且此类意象多携带生命气息与人情结下不解之缘。一带一路峰会
春雨
石孝友《眼儿媚》使用暮雨意象具有上述典型意义:“愁云淡淡雨萧萧,暮暮复朝朝。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一丛萱草,数竿修竹,几叶芭蕉”。本词深挚地表现了作者在暮雨绵绵的寂寥境况中思恋情人的心情。作者取景于暮雨,是实写,也是起兴因为暮雨意象有其关情典故渊源。黄庭坚《减字木兰花·登巫山县楼》词使用暮雨意象大致说出原诿:“襄王梦里,草绿烟深何处是;宋玉台头,暮雨朝云几许愁”。他在另外一首《醉蓬莱》中也对暮雨意象作了较为明朗的点示:“对朝云叆叇,乱峰相倚。巫峡高唐,锁楚宫朱翠”。合二词审视暮雨意象,说明了它与襄王、宋玉、高唐、巫峡(山)有密切关系。暮雨意象与“巫山云雨”典有联系,典见宋玉《高唐赋》、《女赋序》及《文选》李善注引《襄王耆旧传》,此典含男女幽会、合欢生命精神。
都市之神级抓取
暮雨意象
因而在词中以朝云、暮雨意象提起男女情事甚为常见。白居易《长相思》使用暮雨意象与阳台行雨典故交织成闺中怨别小词:“深画眉,浅画眉。蝉鬓崩云满衣,阳台行雨回。巫山高、巫山低。暮雨潇潇郎不归,空房独守时”。也许是暮雨为傍晚时分出现,这时是最易惹动离愁时候,但作为词人选象的拿来之物,与“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暮雨”便发生了文化绝对
心理上的联通。李清照《声声慢》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黄昏雨意象寓思人“愁情”,与暮雨意象有本质上的等同。与暮雨同族的夜雨启动男思女恋早在《诗经》中就有表现,《郑风风雨》如此云:“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李商隐《夜雨寄北》把夜雨共话作为夫妻团聚的象征,诗写“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可见夜雨意象的历史文化积淀之深永朴厚。
印度是什么人种
暮雨意象
周邦彦《虞美人》词使用夜雨意象成功之处不在上选二者之下,贵在以三句与小雨相关词句作为词篇主干组接成夜雨意象以寄情思,即以“廉纤小雨池塘遍”,“比似寻常时候易黄昏”,“又是一窗灯影两个愁”合成小雨、黄昏、夜愁流线型情绪,起始自然关合,成佳词丽句,为美成词中有一定影响之作。周紫芝《鹧鸪天》写秋夜怀人,以“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敲开主人伤别心扉,再以“如今风雨西楼夜”进一步渲染夜雨中相思之人的内心孤寂。全词两处关键点上出夜雨意象,不仅仅取秋夜雨落给人带来凄凉的人心自然感受,更重要的则是发现了夜雨意象带有的本位文化积淀层蕴。
夜雨意象
万俟咏《长相思雨》构设夜雨大意象与周词同无二致:“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然而,周词与万词并非平地顿起高峰,而是本于温庭筠《更漏子》中的“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词也不过是文化继承的中继站而已,更深更远更广泛的源头则是厚实精深的历史文化欧阳修词中的暮雨意象全与男女恋情关合,不能不说是一种文化认同心理的全方位反映。无名氏《满江红》夜雨大意象词将雨滴声贯穿全篇,并通过雨滴声联想到雨滴柳叶,雨打芭蕉的情景,还联想到雨点聚成水珠又滴落溅碎的细节,从听觉意象中化出视觉意象,在点滴雨珠当中包蕴“别离滋味”,深含历史文化意味。
雨点聚成水珠又滴落溅碎
暮雨系列意象也有它不完全依附历史文化特定蕴含的独立性,不能认为凡暮雨意象即与男女恋情相关。晏殊《渔家傲》组词第四第五使用了黄昏雨和夜雨意象,其四云“杨柳风前香百步,盘心碎点珍珠露……小鸭飞来稠闹处,……饮散短亭人欲去。留不住,黄昏更下萧萧雨”,其五云:“粉笔丹青描未得夜雨染成天水碧,朝阳借出胭脂”。其四中的黄昏雨意象为配角意象,着落于词尾处,有收结全篇、布景、定时之用,而未以黄昏雨意象统领词篇情调。其五之夜雨意象只作妆饰莲花之美的助美剂,没有象征意义。李之仪《南乡子》写“夜雨滴空阶,想见尊前赋咏才”,是以夜雨意象提起“惆怅流光去不回”的惜时情绪,雨意象在词中起充实词境,布设背景等作用,也没有特定意义指向。
凉拌牛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