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小池》原文及教学反思
【导语】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密切和谐的关系。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小池》原文及教学反思相干资料,期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一年级语文《小池》原文
小池(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注释:
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吝惜。
照水:映在水里。
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
上头:上面,顶端。为了押韵,“头”不读轻声。
译文: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爱好晴天和风的柔柔。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顽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赏析: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酷爱生活之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荫、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画出一种具有无穷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乐趣的生动画面:泉眼默默地渗出涓涓细流,好像十分珍爱那晶莹的泉水;绿树爱好在晴天柔和的气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
水中;嫩嫩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叶角伸出水面,早就有顽皮的蜻蜓轻巧地站立在上面了。全诗从“小”处着眼,生动、细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动的富于生命和动态感的新景象,现在用来形容初露头角的新人,由于荷花的小花苞在全部池塘中显得那么的微小,却已经有蜻蜓在上面停留,尖尖角可以看做是新生事物更可以看做是初生的年轻人,而蜻蜓就是欣赏它们的角。 2.小学一年级语文《小池》教学反思
《小池》是一首内容比较浅显的古诗,上课时我让学生就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一个学生提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问题:“小荷才露尖尖角”中的“荷”是荷花还是荷叶呢?接着显现了一段比较成心思的“辩论”:“是荷叶,由于书上画的是荷叶。”“我成心见,不一定书上没画荷花,作者那时就没看到荷花呀!也有多是荷花。”“可是老师刚才说写的是初夏,荷花还没开呢。”“不一定没开呀。”“荷叶都才露出一点点呢。”
映日荷花别样红全诗
这个问题是我没有想到的,教参里的说明是荷叶才露出尖尖的角,我从来没有怀疑过它。我不知道是不是该和学生说那是荷叶,我怕那样反而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其实结果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学生探究的进程。在这个进程中,学生自主寻觅“理由”证明自己的观点,他们“问题意识”的嫩芽得以庇护,快速思维、语言表达的能力得到锤炼。我忽然发觉,其实他们也是“小荷才露尖尖角”。
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密切和谐的关系。古诗《小池》很美,怎样让学生感受美,除了老师适当的语言描写,更主要地是要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学生学习的方式可以不同,知道也能够不同,不必强求,教师给他们提供一些思想的方法、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3.小学一年级语文《小池》教学反思
《古诗两首》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其中《小池》一诗作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阴、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画出一幅充满生活乐趣的生动画面,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低年级的认知水平,设计了以下几点。
一、听、说、读、写融为一体
语文教学,归纳起来,无非四个字“听说读写”。同时,听说读写的能力也是语文综合能力的真实反应和体现,这四者缺一不可,互为补充。
1、听:引导学生听电脑老师诵读,教师示范朗诵古诗,让他们在凝听中感受古诗的韵味。
2、说:组织学生讨论这泉水可能会从哪里来?这个池塘里还会有什么?假设你就是其中的
一种,看到这么美丽的风景,你会说些什么?一系列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大胆地猜,大胆地说,提供给学生足够的感悟空间,把古诗的意境体会的有滋有味,把诗人的情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
3、读:俗语说“好诗不厌百回读”,在教学中,我引领学生多层次、多方位的诵读古诗(自由练读,读出个性——个别读,集体评议——教师范读,牵引示范——再次个别朗诵,尝试品读——同桌互读,扩大朗诵训练面——全班齐读,情感共鸣),给学生以美的享受,陶冶他们的情操。
在学生感受初夏"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勃勃生气,我进而介绍杨万里的另一首写荷花的诗的名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比较两首诗,分别写了不同季节的荷花小池,让学生充分地读,通过量读,感受诗的艺术感染力,在知道诗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同时,感悟诗的和谐的韵律,积存消化,成为随时可提取的有用材料。
4、写:在学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一句后,我带领学生学习生字“立”:
(1)小晴蜓飞过来了,立在了荷叶上,你能给立换个词吗?
(2)指名表演:谁会做做“立”的动作?
(3)引导书写:仔细看看,怎样才能把它写漂亮?(范写——描红——自由练习,教师提示:把“立”字写得端端正正,像小晴蜓一样立得有精神。)
不知不觉中,就把“听说读写”奇妙的融会在一起了,这是高效的整合。
二、古诗的体会、生字的教学融为一体
识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利用儿童的已有体会,用自己爱好的方式识字。在本设计中,我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知道生字。课堂中,我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进行生字教学的处理。如“惜”字的教学,先引导学生看图引出“惜”,再组织学生读准字音、朋友学会“惜”,最后再引导学生看图读诗,体会“惜”。又如“立”字的教学,第一引导结合图画换词体会,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做做动作,最后引导学生规范地书写“立”字,写得像你们刚才站得一样有精神。相信,这样的训练多了,学生对祖国的语言文字会体会的会更精,语感会更强。
这节课整体来说还是能让人感到中意的,很高兴孩子们能让我再一次看到了他们的活力和潜
力,我知道课堂小主人们的主动权一旦充分给予,他们学习的爱好自然十分浓厚,我也相信对每一个课堂教学进行精心设计和新的尝试,学生的学习成效自然事半功倍。4.小学一年级语文《小池》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3课《古诗两首》中的《小池》这首诗,通过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描画出一幅具有无穷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乐趣的`生动画面,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密切和谐的关系。
在这首古诗的教学进程中,我发觉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第一,我的教学流程设计显现了一定的问题,我把本课的生字词放到了教学的末尾,即在我讲述完全首诗的诗意后。在这个环节中,我忽视了我的教学对象的特点,把生字词安排为课前预习自学,可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还不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这样的安排就不能让他们更透彻地去知道生字词,同时也不利于下面对古诗大意的教学和对意境的感受。其次,我在板书板画的设计上也有所欠缺,板书不够完全,板画没有很好的利用,在板画环节中,我本来的目的是为了创设情境让学生更直接地去感知和体会,也能带动学生思维的运转,可是却达不到理想的成效,由于讲授与板
画有点脱离,导致板画不能发挥作用,而且板画的技能也还不够成熟,画得不够生动形象,在这方面上,我觉得我应当多加学习和练习。第三,我的讲授不够详细,有的地方显得有点操之过急,对学生的引导不够深入,特别是在有感情朗诵方面。在全部教学设计中,我所设计的教学内容还是比较充实的,由于讲授不够详细,所以显得内容有些空洞。在导入环节中,也不能很好地去引发学生对新课的学习爱好。
在这节课的全部设计中,我以小学语文新课标为指导做了很多的摸索,比如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等,也一直想以一种比较新颖的情势来教学,不想被那种传统的或现行的教学方式所束缚,所以我觉得我还是比较有自己的想法在里面,尽管在某些环节的设计上有漏洞。在教学语言上,我觉得还是挺连贯的,不会有很多脱节,只是有的儿童化语言还应当加强,尽量让自己的语言更生动。教态还是挺自然的,没有那么拘束。
总之,在这一次讲课中,我发觉了自己的教学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很多的地方设计与实行有所脱离,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意这些问题,推敲更多的因素,从而不断地去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更好地去实行自己的教学。体会是靠积存的,我会在每一次的教学后,认真地去做好反思与总结,争取每个下一次都能做得更好。5.小学一年级语文《小池》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