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下语文第六单元《古诗二首》教案
文本分析
本课由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组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诗人早晨出门送别友人时即景起兴而作。诗人先发感叹,再写实景,虚实结合,表现手法独特。全诗语言浅近明白,生动描绘了六月西湖独特的美景,彩明丽,意境开阔,由衷地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赞美之情。《绝句》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所写。本诗是诗人在此期间所写的4首绝句中的第三首,描绘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蕴含着诗人舒畅愉悦的心情。整首诗对仗工整,朴实自然,一句一景,远近交错,动静结合,有声有,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清新开阔的画卷。
这两首诗均具有彩美、结构美、韵律美、意境美等特点,教学中,应充分借助插图,诗画相融,帮助学生想象画面,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诗意,感受古诗的意境和情趣。
教学目标
1.认识“晓、慈”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湖、莲”等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大致理解诗句的意
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2课时
1.会认“晓、慈、毕、竟、映”5个生字,会写“湖、莲、穷、荷”4个字。
2.朗读并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理解诗句的意思,能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1.正确读写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西湖荷花图及相关视频)学生观看并说一说感受。
2.谈话导入。
师:杭州西湖的荷花每年都吸引无数游人前去观赏。南宋时,诗人杨万里在荷花盛开的西湖边送别友人,即景抒情,写下了两首流传千古的诗。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其中的一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
二、理解题意,了解诗人
1.教师板书诗题。(板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范读、领读,学生自由读。
2.解诗题。
(1)学习生字“晓”“慈”。
①“晓”和“春晓”的“晓”意思一样,都是早晨的意思,与时间有关,所以是日字旁。可组词:拂晓、破晓。映日荷花别样红全诗
②“慈”是平舌音,心字底,与内心有关,可组词“慈爱、慈祥、仁慈”等。(课件出示净慈寺图片)引导学生知道净慈寺是西湖岸边的一座寺院。
(2)说题意。
①再读诗题,你从中了解了什么?(时间:晓,天刚亮的时候。地点:净慈寺。人物:林子方。事件:送别。)
②诗题的意思是什么?(早上,从净慈寺出门去送林子方。)
3.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有四千二百首流传至今,被誉为“一代诗宗”。杨万里的诗歌语言浅近、清新自然,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也有不少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三、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晓xiǎo 出  净慈cí寺  毕bì 竟jìnɡ  西湖hú  莲lián 叶  无穷qiónɡ  映yìnɡ日  荷hé
花 2.同桌之间互读互纠,教师正音后齐读、分组读、男女生合作读。
“竟、穷、映”是后鼻音,“莲”是前鼻音,且声母是“l ”。
3.识记字形。
(1)熟字相加:比+十=毕;音+儿=竟;穴+力=穷;日+央=映
(2)偏旁归类:艹——莲、荷。
(3)猜字谜:◇日头照在正中央——映        ◇古人水边望明月——湖
4.生字书写。
(1)(课件出示生字“湖、莲、穷、荷”)指名认读并组词。
(2)观察生字结构,了解书写顺序,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提醒:“莲、荷”都是上下结构,都是草字头。
(3)教师书写示范,指导书写。
注意三部分的占位。“氵”位置偏左;“古”字瘦长,在三
部分中位置最高;“月”要窄,竖撇在竖中线右侧起笔,和
“古”有穿插关系。
穴宝盖起笔的点写在竖中线上,第五笔是点不是捺;“力”
字撇的起笔在竖中线上,要稍穿插进穴宝盖中。
下边的“连”字先写“车”,后写“辶”;“辶”中点的收
笔与“车”的短横平齐,捺要写得舒展,托住上面的“车”。
“何”字右边的“可”,“口”要小,竖钩的起笔处不要
写在横的末端。
(4)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再读古诗,了解大意
1.读古诗。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注意听诗歌朗读节奏。
(2)指多名学生读,其他学生认真听,听听字音是否正确,节奏是否恰当。
(3)指导读出节奏。
(课件出示)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①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②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合作读、指名读、同桌互读。
2.说诗意。
(1)交流:你从中了解了什么?(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什么景?)(2)指名回答。(时间:六月;地点:西湖;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再读古诗,同桌互相说一说古诗的大意。
(4)交流汇报,这首诗描绘了六月西湖荷塘的美景。
五、品读古诗,感受画面
1.品读: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1)理解词语。
【毕竟】终究,到底。【四时】诗中泛指春、秋、冬三个季节。
(2)了解句意。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这时的风光与其他时节就是不相同。
(3)“毕竟”一词在诗中有何作用?(突出西湖六月的风光非同一般的独特性。)
(4)这两句诗写的是什么?有何作用?
这两句诗写的是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诗人从议论入手,开篇即说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其他时节相同,这仿佛是诗人的一声喝彩,一声赞叹,情意酣畅,不禁让人心驰神往。
(5)(课件出示西湖四季美景图)引导学生明确西湖四季皆美,只是诗人
在送林子方时正好在六月的西湖,由此发出感叹。
(6)学生多形式朗读,读出诗人对西湖六月风光的喜爱、赞美。
过渡:八百多年前的一个夏天,大诗人杨万里刚刚走出净慈寺,清风拂面而来,一片赏心悦目的景象映入眼帘。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2.品读: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2)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莲叶?什么样的荷花?
(3)(课件出示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学生自由读诗句,自由交流。
预设1:碧绿碧绿的莲叶。
①你是从哪里感受到莲叶碧绿碧绿的?(引导学生抓住“无穷碧”来体会莲叶之绿。)
②碧绿碧绿的莲叶真让人陶醉,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读这句诗吧!(指名读)
③观察西湖荷塘图片,教师引读。
师:站在西湖湖畔,放眼望去,满眼都是绿,一碧千里,这真是——(生接)接天莲叶无穷碧。
师:远远望去,这莲叶绿得让人心旷神怡,绿得让人流连忘返,这真是——(生接)接天莲叶无穷碧。
预设2:很多很多的莲叶。
①你是从哪里感受到莲叶很多很多的?(接天。)相机理解“接天”。(接天:与天相接。)
②你能想象莲叶很多很多的样子吗?(近看莲叶,一片挨着一片,没有一点儿缝隙,很多;远望莲叶,一眼望不到边,仿佛与天连接,很多。)
③再次观察图片,引读。
师:满湖的莲叶,挨挨挤挤的,一眼望不到边,仿佛与天相连,真可谓——(生接)接天莲叶无穷碧。
满湖的莲叶,满眼的绿,不留一点缝隙,远远地伸向天边,与蓝天相接!真不愧是——(生接)接天莲叶无穷碧。
④“接天”“无穷”写出了什么?(“接天”既写出了莲叶的一碧万顷,又渲染了天地的壮阔;“无穷”表现了绿的远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