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范文集合六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身边的侵害保护》是人教版教材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一框题。本框题由“种种侵害”和“身边的保护”两个知识点组成,是学生在学完“学会拒绝”不良诱惑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未成年人身边的种种侵害及种种保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权利意识和法制观念,为以后的学习提供理论依据和法律支持,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⑴、知道身边存在青少年受侵害的现象。
  ⑵、了解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有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
  能力目标
  ⑴、学会认识和判断面临的不法侵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⑵、提高收集处理各种侵害资料的能力。
  ⑶、在课堂讨论的过程中与组员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⑴、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增强自我保护的勇气和信心。
  ⑵、学会依靠家庭、学校和社会保护自己,学会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说教学重、难点
  从学情上看,中学生身心尚未成熟、社会经验不足,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由于缺乏应有的法律知识,往往分不清自己的权益是否被侵害,在受到侵害时,也往往采取忍气吞声、自认倒霉的方式来解决;同时由于缺乏应有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在面对侵害行为、
说课课件
自然灾害和意外伤害时,往往因处于被动地位而受到伤害。基于这些认识,我把“了解身边存在的种种侵害及危害”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把“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的必要性”作为教学重点。
  二、说教法
  在“以学生成长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集体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这一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需要,采用案例组织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如小品表演)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把知识内化为能力,外化为行动。
  3、合作讨论法:针对教学重难点,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4、运用多媒体教学。
  三、说学法
  根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精神,教学应“授人以渔”,我准备在指导学生学习和培养学习的能力方面采取以下方法:
  1.案例分析法:针对案例自主探究,动脑思考,提出问题,相互谈观点,谈看法,促进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2、阅读讨论法:充分利用教材可读性的特点,组织学生阅读-讨论-归纳,让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激发学习热情,开拓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以适应开卷考试的需要。
  3、参与学习法: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制造参与机会让学生动起来,调动各层次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提问、答问,学会质疑,学会倾听,学会补充,学会归纳,学会评论。在相互影响下,彼此有所收获。
  四、说教学程序
  活动一:视频《麻将桌上的被告》
  探究:
  1、故事中,陈伯飞的父亲有没有尽到作为一个父亲应该承担的责任?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2、陈伯飞最后用什么办法来维护自己权益的?
  目的是运用视频的良好视听效果吸引学生,激起学生对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活动二:《七嘴八舌话侵害》
  探究:1、学生说身边的侵害现象,教师归纳分类。
  2、这些侵害给未成年人带来哪些危害?
  3、为什么未成年人容易受侵害?
  目的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侵害,了解侵害主体的多样性,危害的严重性,树立安全防范
意识。
  活动三:《法律常伴我身边》
  多媒体展示未保法的相关规定
  探究:
  1、图片中的行为(多媒体展示)侵害行为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哪方面规定?
  2、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家长、老师在教育我们的过程中所造成的伤害呢?
  目的是让学生正确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法制观念,树立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意识。
  活动四:《自我保护我最行》
  情景剧表演 《流星雨之夜》
  探究:
  1、请你给故事续一个合理的结尾。
  2、你觉得导致马文波受到伤害的原因有哪些?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3、如果你是马文波,你在整个事件中会如何处理的?
  4、这个事件给我们什么启示?
  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模拟表演,加深对自我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学会在各种保护缺失的情况下保护好自己,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活动五:总结:本课的知识结构
  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本课要掌握的知识点。
  五、说板书设计
  ㈠身边的侵害与保护
  ⒈身边的侵害
  ⑴家庭侵害
  ⑵学校侵害
  ⑶社会侵害
  ⑷自然灾害和意外伤害
  2、身边的保护
  ⑴家庭保护
  ⑵学校保护
  ⑶社会保护
  ⑷司法保护
  ⑸自我保护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分析:
  1、本节课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94—97页第八单元“可能性”的第一课时。这一部分内容属于课程标准“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重点我认为应是联系分数的意义,会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教学难点是根据实际情况正确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2、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认识了确定性事件和不确定现象。在这些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本单元在小学阶段最后一次继续教学可能性,用分数表示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所以本课的教学关键是让学生由对可能性大小的感性描述过渡到定量刻画。当然,现在的量化只能是初步的,是为以后学习概率作准备。
  3、为能争取最佳教学效果,我将准备一个硬币、扑克牌等,并事先制作好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教学的难点。
  二、说目标
  《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应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应注重在具体情境中对可能性的体验。根据《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本节课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思考方法,会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加深对可能性大小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