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公开课教案优秀8篇
《端午粽》的优秀教案 篇一
    [活动设计意图]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为了体验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初步了解节日的习俗、了解端午节的风俗民情,感受中国的社会文化,我们商讨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会说“端午节”的名称,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2、乐于参加包粽子、制香包等活动,体验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端午节的故事;
    做香包的材料:香料、布等;
    包粽子的糯米、苇叶;
    [活动过程]
    一、主持人出示图片,讲述端午节和来历的故事,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中的人物、事情和相关物品。
    1、吃粽子。用黍米(黄米)或糯米加枣用苇叶包成三棱角式的粽子,煮熟食用。据说屈原投江后,人们为不让鱼类吃掉其尸体,故向江内投之以粽子。习俗相沿,变成了人吃粽子,后又带上了时令彩。
    2、做香布袋。用布做成小布袋,向药铺索要或买五味中药药面,装在小布袋里缝严。戴在小孩或老年妇女身上,驱邪避瘟。
    3、给孩子戴五丝。“五丝”由红、黄、蓝、白、黑五线配成,古代没有棉花而用五丝,所以叫“五丝”。后有了棉花,就以棉线代丝,而名称未改。早晨,在未出太阳时,给孩子的手脖上、脚脖上和脖子上都戴上“五丝”。要一直戴到下大雨。下大雨时,解下来扔在水流里,使其顺水漂走。传说这“五丝”能变成蚯蚓。习俗认为戴“五丝”,能去灾、辟邪、保护儿童。
    二、包粽子、吃粽子,共同分享端午节的食品
    三、亲子共制香包
    1、幼儿与家长一起制作香包
    2、幼儿相互赠送香包,大胆向同伴说一句祝福的话。
    四、活动结束。
    在此,仅代表幼儿园的全体教师祝各位家长及小朋友们节日快乐,合家幸福!
 
语文端午粽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会认读本课一叁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长句子。
    2、知道端午节的由来,理解文中含义。
    3、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
    教学重点
    会认读本课一叁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教学难点
    知道端午节的由来,理解文中含义,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
    教学准备
    课件 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孩子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为什么?那你知道怎么包粽子吗?今天咱们就跟着作者到外婆家去看看,怎么包粽子。
    2、板书课题,提出问题。
    (1)端午是什么时候?
    (2)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3)带着疑问读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课文
    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同桌互读,讨论问题。
    小组派出代表,回答问题。
    三.学习生字
    出示本课生字,学生认读。
    在课文中圈出本课生字。
    争当小老师领读生字。
    4、同桌互读,检查。
    5、给生字组词。
    6、识记生字。
    (1)加一加。
    (2)减一减。
    (3)比一比。
    7、游戏巩固生字。
    四。指导书写。
    1、观察字形。
    2、指导书写。
    真 字最后一横要长。豆 的第一横要短
    3、描红,书写。
    4、作业展示,评一评。
    五.总结
    你今天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10.端午粽
    端午 粽子 节日 中间 总是
    带回去 知道 据说 怀念 糯米
    作业设计
    把《端午粽》读给爸爸妈妈听。
    2、把端午节的由来讲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游戏复习词语(摘苹果)。
    2、同桌互读课文,检查。
    二.美文赏析
    1、学习第一自然段,选学生读。
    2、赏析“盼着”。
    3、用“盼着”说一句话,体会“外婆盼着我们回家的心情”。
    4、学习第2,3自然段,选学生读。
    5、粽子是怎么做成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6、用“一。.。.。.就。.。.。.”说一句话。
    7、外婆做了哪些花样的粽子?为什么吃了之后还要带回家去,分给邻居?(体会分享的快乐)
    8、再读2,3自然段,体会文中流露出的快乐与怀念之情。
    9、学习第4自然段,激发对传统节日的热爱。
    三.指导朗读。
    长句子的断句。学习儿歌:遇到长句不要慌。逗号换口气,句号停一停。 四.课文小结。
    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作业设计
    1、你喜欢过那个节日,为什么?写一写
    板书设计
    10、端午粽
    青青的箬叶 白白的糯米 粽子
    各式各样 花样多 热爱 思念
 
《端午粽》的优秀教案 篇三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传说以及人们在节日中的习俗。
    2、知道包粽子的所需的原料和包粽子的方法。
    3、激发幼儿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人手一册或赛龙舟的录像和图片。
    包粽子的材料,香包、鸭蛋、粽子各一个。
    活动过程:
    1、出示粽子,引出“端午节”的传说。
    提问:这是什么?你们吃过粽子吗?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幼儿自由讨论,来说说大家在这段时间里经常看见大人包粽子、吃粽子,这是为了什么?
    介绍端午节来历的传说。
    2、组织幼儿观看图片或幼儿用书,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在端午节,人们会进行哪些活动?
    龙舟是什么样的?人们在怎样划龙舟的?一边划龙舟还做些什么?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绿的粽子里面有什么?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怎么包出来的?
    你吃过粽子吗?你吃过什么样的粽子?
    3、教师介绍其他的有关的风俗习惯。
    小结:端午节是中国人特有的节日。
    4、品尝粽子,感受节日的气氛。
 
《端午粽》的优秀教案 篇四
    一、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的来历和习俗,如:吃粽子、插艾草、划龙舟。
    2、了解粽子的各种口味。
    3、乐于参与端午节的活动。
    4、知道端午节是几月几号。
    二、活动准备
    插艾草、划龙舟的图片,各种粽子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划龙舟的图片,引出活动主题。
    出示图片:小朋友,你们知道图片上的人在干什么吗?什么节日人们会举行划龙舟比赛呢?(让幼儿知道是端午节。)
    (二)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
    1、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2、请幼儿说一说。
端午节划龙舟    3、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的由来:端午为什么要划龙舟呢?老师讲述划龙舟的来历。
    4、展示艾草图片,让幼儿初步了解插艾草的原因:你们知道端午节除了吃粽子、划龙舟之外,还有什么风俗习惯吗?
    5、带领幼儿学习简单的端午儿歌:五月五,端午到,吃粽子,插艾草,划龙舟呀真热闹。
    四、结束活动
    表扬上课认真的幼儿。
 
端午节粽子香的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认识一叁个生字和2个偏旁;会写7个生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4、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吃过粽子吗?粽子什么样子?吃起来味道如何?
    2、板书课题,学习“端、粽”和这两个字的偏旁。
    二、认读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1、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词。
    2、学生认读生字。
    三、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指名分节读课文。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总会”说明了什么?
    2、“盼着”又说明了什么?
    五、学写生字“午、节、叶、米、分”
    1、观察字形结构。
    2、师范写生书空。
    3、描红练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齐读、开火车读词语。
    二、诵读课文,品味内容
    1、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朗读。
    (1)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
    (3)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4)指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描述粽子的外形特点。
    预设: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5)词语填空读课文。
    ①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粽子是用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糯米,中间有一颗枣。
    预设: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
    ②教师追问:为什么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而不用“青的”“白的”“红的”?
    ③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有什么不同。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