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
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长、是人类历史文明中的瑰宝,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重大。在我国传统节日中汇集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其教育资源十分丰厚,是实现传统美德教育的载体,更是延续民族文化血脉的核心元素。传承传统文化、宣扬传统美德,是固国之根本、更是夯实本土文化之根基。传统美德的树立及传播,离不开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通过引导、传播、实践,可进一步改善民众的价值观,树立文化自信感,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方面,助推传统文化与美德的发展,可最大限度地促进国家现代化发展,以及巩固我国文化产业地位,有助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施。通过利用多渠道传播传统文化知识,使社会风气更为和谐,人们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可互帮互助,谦虚礼让,促使国民的整体素质水平得以提高。同时,在传统美德的熏陶下,人们的道德思想及行为将更具规范性及道德化。另一方面,人际关系是人们社交技能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当前,受于外界因素,以及自身原因的影响,人际关系所显现出的特点相对紧张,而在传统文化的渗透下,人际关系中的紧张感、倦怠感将得到改善,使得人们的相处过程更为愉悦及和谐,对此人们可真正做到诚实守信,平等交流。最
后一方面,发扬传统文化与美德的最终目的,是致力于营造文明及和谐的社会,让人们逐步养成团结、奋斗等伟大民族精神,让传统美德所呈现出的价值能够厚植国民内心。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我国传统节日种类繁多,是传承传统文化与美德的重要路径,且节日的背后都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故事与历史事件,具有较强的民族文化特点。将传统节日作为美德的传承媒介,可帮助人们积淀丰富的文化底蕴。与此同时,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岁月的年轮中不断显现,具有极强的定力与生命力,通过不断唤醒与激活其中的活力,可为构建命运共同体,以及精神文明提供了实质性参考。如,农历正月十五的上元节、清明节、中秋节等等,在清明节举办清明祭扫活动,吸引众多众来参加,有助于特定体可以此为契机,表达内心的思念之情;在端午节,可通过组织地区众参与包粽子、赛龙舟等活动,使人们在活动中不仅形成了良好的体验感,更让人们感受到了活动的乐趣;在上元节,可联动地区民众参加猜灯谜知识竞赛活动,以此可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不仅点燃了民众的参与热情,更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使传统文化之光更加光明、耀眼;在春节来临之际,各地可开展相关的“迎新春、贺新年”主题活动,可鼓励民众积极参与“写春联”活动,在节日气氛的烘托下,以及在一阵阵烟花爆竹声中,有了“年”味道,促使人们可再一次传递及回顾昔日的习俗,深究每一节日背后的文化精髓,可充分起到代代传承的作用。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且文化种类、题材十分新颖,其中包括了京剧、礼仪文明等诸多元素,重温历史,使我们想到了唐诗、宋词、元曲等等,恢弘气势、气宇不凡的大唐,有着它独特的魅力,追究其唐朝的溯源,精美的陶瓷与文人的诗词歌赋,无不散发着独特的韵味,要论唐朝的魅力之处当属唐诗。从“空间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到“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从“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等,上述诗词歌赋都将唐人的气势与胸襟展现得淋淋尽致,诗歌背后所蕴藏的不仅是唐朝的盛世,更多传递的是诗歌所具有的魅力。与此同时,唐诗背后所折射出的更是一种人格的呈现,是精神价值的寄托,追踪唐代,杜甫的诗歌最具影响力,无论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忧国忧民,还是《春望》的哀叹,都表达了诗人忧国、思乡、爱国之情,基于多重视角出发,杜甫的诗不仅仅立足于文学创作,更是精神与灵魂的栖息处。唐诗的魅力不仅于此,其魅力源远流长,在历经时代的长河中传承至今,它的传承路径不仅拘泥于鼎盛的大唐,而是历经时代的变革,传入我们一代又一代手中,其中所孕育的美德教育就像跳跃的音符,悠扬而婉转,更对吾辈形成了激励作用,烽火相传,永传不息!
武术是时代的缩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支柱,武术文化延绵数年,其影响力与承载力不言而喻。武术在华夏民族的沃土上经久不衰,武术无论从形态呈现还是内在蕴意,都体现出
了传统文化所具备的魅力。武术的锻炼体系十分丰厚,其中的锻炼方法不仅可起到强身健体功能,其中蕴藏的武术精神更是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力,它所流露出的人生观、武术素养、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形成了积极的影响效应,同时武术也作为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流传至今。武术所设计的项目体系相对较多,其特点主要立足于防卫角度,其溯源可追溯到原始的巫术,后经种种因素的演变,成为了当今的武术,同时武术在演变过程中,在不同领域都有捕捉武术的缩影,形成了一种多元拓展形式。传统文化集历史思想与观念而形成的一种新样态,是历代祖先智慧的结晶,其中包含的儒家、道家文化,是文化形态的表现形式,具有丰厚的文化价值,更强调培养人们内在的修养,让人们通过学习及探索其中的蕴意,形成“中庸”思想,并将其思想运用于实践,从而上升至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等层面,人们通过不断的“修行”,在为人处事时,将遵循礼节,注重言行举止的规范性。传统文化的延续,不仅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了力量,更对帮助国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提供了帮助。
传统文化历经百年千年历史,经过了时间的洗礼、岁月的沉淀,一直保留至今,其中所经历的重重值得后人所回味。中华民族传统习俗的表现形式,具有丰富性及历史性。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传承新年文化的载体,放鞭炮、挂灯笼、吃饺子是人们庆祝新年的表现形式。放鞭炮的故事源于“年”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一只“年”的怪兽生性凶残,每逢夜间便下
山到村庄东西吃,村民一旦惹怒它,“年”便会将村民吃掉,后来村民发现“年”惧怕鞭炮声,所以每当“年”下山觅食时,村民便点燃鞭炮,将“年”驱跑,对此春节放鞭炮的习俗便被保存至今,代代相传。端午节的故事十分感人,相传古代诗人屈原,在端午节这天跳江死后,人们闻讯后十分难过,为了纪念屈原,人们便将五月初五这一天作为屈原纪念日,所以便有了后来的端午包粽子、赛龙舟等传统习俗。各传统节日习俗的表现形式,不仅仅充满了浓浓的文化气息,更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画卷,被人们所欣赏、所弘扬,人们在观赏的同时,像聆听一首经典之歌一样,深入领略其中的文化旋律,感受历代文人墨客的博大胸怀,激发着国人携手共创未来,凝聚国人的力量,将我国传统文化与美德发扬光大。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与美德旨在传承和发扬,弘扬民族文化是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传统美德中的教育内涵十分深厚,是建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层面上的,在构建人类共同体时,更需要我国民众齐心协力,坚持特发展道路,不断弘扬中国文化及精神,不断弘扬时代精神。同时,在弘扬美德时,应结合多方面因素进行考究,以遵循文化与美德的继承性为原则,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将我国传统文化与美德传播出去,并集合中国智慧,树立创新精神,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奋斗,为中华之崛起而贡献出一份力量,促使华夏民族的精神命脉得以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