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质量检测试题附解析1
一、文言文
1.文言文阅读。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面的划线字。
①君子行________
②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
③淫慢则不能精________
与日去________
(2)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非 淡 泊 无 以 明 志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
(4)文中说“非志无以成学”,联系实际,说说你对“志”与“学”的关系的理解。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汝①人识字
    汝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②不识之乎。一岁,聘楚士训其子。楚士始训之搦管③临朱,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曰:“二字。”书三画,训曰:“三字。”其子辄④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曰:“儿得矣!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也,请谢去。”其父喜从之,具币⑤谢遣楚士。逾时,其父拟征召姻友万氏者饮,令子晨起治状⑥,久之不成。父趣⑦之。其子恚曰:“天下姓字多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
(注释)①汝:汝州,在今河南省西部。②累世:连续几代。③搦管:拿毛笔。④辄:就。⑤具币:准备钱币。⑥治状:写请柬。⑦趣:同“促”,催促。
(1)下列句中画线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汝有田翁/不昼夜
B.告其父曰/心似箭
C.其父征召姻友万氏者饮/撒盐空中差可
D.久之成/尊君在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天 下 姓 字 多 矣 奈 何 姓 万 自 晨 起 至 今 才 完 五 百 画 也
(3)这则故事对我们有什么教育意义?   
3.阅读课外文言文选段,回答后面问题。 
    苍筤之山溪水合流入于江。有道士筑于其上以事佛,甚谨。
    一夕,山水大出,漂室庐,塞溪而下。人骑木乘屋,号呼求救者声相连也。道士具大舟,躬蓑笠,立水浒  , 督善水者绳以俟。人至,即投木索引之,所存活甚众。
    平旦,有兽身没波涛中而浮其首左右盼若求救者。道士曰:“是亦有生,必速救之。”舟者应言往,以木接上之,乃虎也。始则矇矇然,坐而舐其毛;比及岸,则瞠目眡道士。跃而攫之,仆地。舟人奔救,道士得不死,而重伤焉。
(注)①水浒:水边。②眡:看,观察。③攫:用爪抓取。
(1)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苍筤山溪水合流入于江/因往晓
B.督水者绳以俟/择其者而从之
C.人  , 即投木索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
D.道士不死/一狼骨止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有兽身没波涛中而浮其首左右盼若求救者
(3)道士被“虎”伤害的原因是什么?故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选自《列子》)
(乙)沈屯子多忧
    沈屯子入市,听唱书,至杨文广被围柳城内乏粮外阻救蹙然兴叹不已。友拽之归,其日
夜忧念不置,曰:“文广围困至此,何由得解?”自此悒悒成疾。家人因劝出游,以纾其意。忽见负竹入市者,则又念曰:“竹末甚锐,道上行人必有受其刺者。”归忧益重。夫世之多忧者类此也。
(选自《贤奕编》,有删减)
(注释)①杨文广:北宋名将。②悒悒yì:闷闷不乐。
(1)解释下列画线的字词。 
屈伸呼吸________            ②然大喜________
③兴叹不________              ④归忧重________
(2)请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至 杨 文 广 被 田 柳 城 内 乏 粮 外 阻 救 蹙 然 兴 叹 不 已。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②家人因劝出游,以好其意。
(参考)纡:①解除,缓解;②宽裕;③同“抒”抒发。(《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局)
(4)(乙)文中讲述的沈屯子“多忧”的两件事都是杞人忧天吗?结合(甲)文“杞人忧天”的寓意,阐述你的看法。   
5.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这则寓言选自《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3)“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中的“此”指的是什么?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________。   
6.课内阅读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本文选自________,六年级第二学期所学的古文________也出自这本书。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3)下面句子中“杞人忧天”这一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许多科幻书对地球的前景都抱着一种悲观的态度,这并非杞人忧天,如果我们不注意保护环境,科幻书中所描绘的情景就会成为可怕的现实。
B.只因为被拉黑的人数少,就觉得制裁不文明旅游者没有除恶务尽,那是一种典型的杞人忧天。
C.日本政府于2001年制定了“今后50年内诞生30名左右诺贝尔奖得主”的目标,针对此事韩国媒体用了杞人忧天来形容。
D.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会中心主任李韬葵在文章中称,担心中国经济崩溃是杞人忧天。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速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下列朗读停顿位置和理由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理由:突出静与俭的意义。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理由:“年”和“意”是陈述的对象。
C.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理由:强调否定的意思。
D.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理由:突出前后的因果关系。
(2)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诫子书  诫:告诫。
B.淫慢则不能励精  励:激励。
C.非志无以成学  志:立志。
D.年与时驰  驰:消失,逝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②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4)《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文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________。   
8.文言文阅读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诫子书》诸葛亮)
    【乙】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①。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②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③,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④奇之,稍稍宾客其父⑤,或以钱币乞之,父利⑥其然也,日扳⑦叩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日:“泯然⑧众人矣。”
【注释】①[隶耕]耕田为业。②[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③[就]完成。④邑人同县的人。⑤[宾客其父]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⑥[利认为有利可图。⑦[扳]通“攀”,牵。[泯然特点完全消失。(《伤仲永》王安石)
(1)下列加横线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将何及/到舅家问焉
B.淫慢则不励精/不称前时之闻
C.夫君子行/不能称前时
D.静修身/或钱币乞之
(2)下列加横线字中意思没有古今差异的一项是(    )           
A.不能称前时之
B.躁则不能治性
C.非淡泊无以明
D.以钱币乞之
(3)下列选项对文意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           
A.甲文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B.乙文作者极写仲永幼时天姿过人,这与后来“泯然众人”形成了强烈对比,有力地突出了“伤”的主题。
C.乙文先扬后抑,跌岩多姿.采用这种写法的好处是:表明作者对方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错误做法的否定和批判态度,使前后形成强烈对比,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