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及答案(Word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②胡贼攻郡③,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子令吾去,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视④谓曰:“我辈败⑤义之人,而入有义国。”遂班军⑥而还,一郡并获全。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注释】①荀巨伯:人名。②值:适逢。③郡:城。④相视:看望。⑤败:毁坏。⑥班军:调回军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吾今死矣,子可去/去后乃至。
B. 有疾不忍委之/相委而去。
C. 而入有义国/与儿女讲论文义。
D. 而敢独止?/人不知而不愠。
(2)请用三条“/”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3)你从荀巨伯的身上学到了些什么?请写出两三点来。
【答案】(1)C
(2)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3)坚守信义,对友忠诚,舍生取义等
【解析】【分析】(1)A项的“去”解释为:离开;B项的“委”解释为:丢弃;C项的“义”解释为:正义,情义/含义;D项的“而”解释为:表转折关系。故选C。
(2)句子翻译为: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我想用我的死来换取朋友的生。故断句为: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3)结合“远来,子令吾去,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分析得出:对友忠诚;结合“友人有疾,不忍
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分析得出:舍生取义;结合“我辈败义之人,而入有义国。”分析得出:坚守信义。
故答案为:⑴ C
⑵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⑶坚守信义,对友忠诚,舍生取义等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理解一词多义。
⑵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结合语句的内容来划分即可。划分节奏主要依据句子的结构,一般是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之间、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要停顿。
⑶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荀巨伯从远方来探望重病的朋友,正好赶上胡贼攻打城池。荀巨伯的朋友对荀巨伯说:“我如今就要死去了,你赶紧离开!“荀巨伯说:“我从远方来探望你,你却让我离开,为了苟且偷生而毁掉道义,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应该做的吗?“这时胡人已经到了,问荀巨伯:“大军到了,整个城都空了,你是怎样的一个男子,却敢一个人留下来?“荀巨伯说:“我的
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我想用我的死来换取朋友的生。“胡人听了说:“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侵入了这么有仁义的国家!“于是调回外出打仗的军队,使整个城都因此获救。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夫君子之行________
②俭以养德________
③夫学须静也________
④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3)作者诸葛亮在文中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哪三个条件?
(4)这篇文章对你有什么启发?
【答案】(1)有道德的人;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学习;振奋
(2)①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集中精神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
②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3)立志,学习,惜时。
(4)人在少年时期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愤图强,避免老了后悔。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以”这里是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励”这里是振奋的意思。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实现远大目标。故此句可以翻译为: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集中精神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②年:年纪。与:跟随。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日:时间。去:消逝,逝去。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并概括从“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可以看出要成才必须要立志、学习;从“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可以看出成才必须要惜时。据此分析答题即可。
(4)结合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思考,诸葛亮写这篇文章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要立志学习,要珍惜时间,不要到了老了后悔,这也启示我们要在少年时期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愤图强,避免老了后悔。
故答案为:⑴有道德的人;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学习;振奋
⑵①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集中精神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②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⑶立志,学习,惜时。
⑷人在少年时期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愤图强,避免老了后悔。
【点评】⑴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词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⑵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还要注意分析和扣准得分点,即重要的实词、虚词和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⑶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答这样的题,必须反复阅读文章,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用简洁、恰当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
⑷本题考查探究文章给人启示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不设统一答案。解答时,只要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根据文章的主旨并联系实际,谈得到的启发,言之有理即可。
3.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①。,使庶几之志②,揭然③有所存,恻然④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⑤,广咨问,除嫌吝⑥虽有淹留⑦,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⑧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⑨于凡庸,不免于下流⑩矣!
(诸葛亮《诫外甥书》)【注】①疑滞:犹豫不定。②庶几之志:接近或近似于先贤的志向。③揭然:显明的样子。④恻然:恳切的样子。⑤细碎:琐碎的杂念。⑥嫌吝:怨恨耻辱。⑦淹留:德才不显于世。⑧济:成功。⑨窜伏:逃避,藏匿。⑩下流:地位低微。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淫慢则不能励精(懈怠)
B. 意与日去(消失)
C. 险躁则不能治性(危险)
D. 广咨问(广泛)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之”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使庶几之志
A. 夫君子之行
B. 下车引之
C.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D. 学而时习之
(3)下列对两篇文章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它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C. ”徒碌碌滞于俗”的原因是没有远大志向,同时也没有珍惜时间。
D. “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含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4)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②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
【答案】(1)C
(2)A
(3)C
(4)①最终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②一个人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慕先贤,戒绝情欲。
【解析】【分析】(1) ABD解释正确。C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故“险”
理解不正确。
(2)“使庶几之志”的大意是:使几乎接近先贤的志向,故“之”这里是结构助词“的”的意思。A结构助词,的。B代词,代指陈元方。C代词,代指知识。D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
(3)ABD分析正确。C由“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可以看出“ 徒碌碌滞于俗”的原因是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即志向不刚强坚毅,意气不慷慨激昂,而不是没有远大志向,同时也没有珍惜时间。
(4)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遂:于是,就。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有“用世”的意思。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最终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② 夫: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志存高远:树立远大的志向。慕:追慕。绝:戒绝故此句可以翻译为:一个人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慕先贤,戒绝情欲。
故答案为:⑴C;⑵A;⑶C;
⑷①最终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②一个人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慕先贤,戒绝情欲。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文言词语的解释要放在具体的语句中识记更事半功倍。另外,在积累的基础上积累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比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等。另外还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
⑵本题考查对文言词“之”的积累。“之”在文言文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词语,既作实词用,也做虚词用。它的用法和意义有:A代词;B助词,的;C动词,往,到......去;D作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E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F调整音节,无实义;G用在主谓结构中,表示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H代词,这,此。复习时一定要加强记忆,答题时要结合语境判断其用法和意义。
⑶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理解句子字面意思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内容与主旨,分析出其深层内涵。
⑷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还要注意分析和扣准得分点,即重要的实词、虚词和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附参考译文】
一个人应当有高尚远大的志向,仰慕先贤,戒绝情欲,抛弃犹豫不定,使几乎接近先贤的志向,在自己身上显著地得到存留,在自己内心引起震撼;要能屈能伸,丢弃琐碎的杂念,广泛地向人请教咨询,去
除怨恨耻辱,这样即使德才不显于世,也不会损伤自己的美好志趣,又何必担心不会成功。倘若志向不刚强坚毅,意气不慷慨激昂,那就会碌碌无为地沉湎于流俗,默默无闻地被情欲束缚,势必永远沦入平常庸俗之列,免不了成为地位低微之辈。
4.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________________dān dān míng
屠大窘奔倚________相向目似________
(2)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目似瞑,意暇甚________        ②并驱如故________
③顾野有麦场________            ④一狼洞其中________
(3)把下边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其一犬坐于前
(4)汉语里有关狼的成语比较多,请写出3个。
(5)《狼》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案】(1)jiǒng;yǐ;眈眈;瞑
(2)神情;原来;看;打洞
(3)①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②其中的一匹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面前。
(4)狼狈为奸、引狼入室、狼子野心、鬼哭狼嚎
(5)面对像狼一样的邪恶势力,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最后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