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句逗与翻译
主讲:熊凯军
一、考点导航
  这一专题包括两个知识要点:一是文言句逗,二是文言翻译。后者是重点所在。
  所谓文言句逗,在这个专题中包含有两层意思:一是给没有标点的文言文文段加上标点符号,二是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
  文言翻译是中考中的一个重点,文言翻译与实词、虚词的理解关系密切,我们如果在理解的基础上翻译,往往能够做到通达而准确。在做翻译题时,下面的歌诀应该重视:
  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进行翻译。
  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
  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词语。
  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
  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
  带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
  文言语句的翻译考查两个方面,一是准确理解句中的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特殊句式的理解,二是连词成句的能力。因此,以文言语句翻译来考查考生是文言文考查的通常做法之一,它涵盖面广,考查能力也较全面。近年考查的形式多分为选择题和简答题,少数情况下也出现了填空题。选择题的干扰项通常设置一两个错误的解释,如某个实词解释不准,某个虚词用法错误,句式语序不对等等。主观简答题则没有外在的帮助,必须认真翻译句中的词语,明确实词含义,准虚词用法,区别词类的活用、通假字和与常规有异的句式,此外,还要把用现代汉语解释过的词义连续起来,进行局部、细微的调整来连缀,使之通顺、自然、不曲解。注意,题干中出现句子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什么实则就相当于现代汉语翻译,误为大意”“大概是这样就会混淆,这往往也是命题人考查的。
  文言句式作为特殊现象,常作为考查内容之一,但考虑到初中生的阅读水平,一般单独考
查的并不多,往往把它融入文言阅读理解去处理。文言的特殊句式是重点,考查一般涉及以下几种:一是判断句,判断句在古文中常有判断标志,如“……者,……”“……者,……”“……”“…………”“…………”等等;二是省略句,古文语句常省略主语,介词或介词宾语,如“(滕子京)属予作文以记之”“帝感()其诚”“然得()而腊以()为饵等;三是倒装句,一般又分为定语后置(即本来放在名词前的定语被后置了),状语后置(即状语不在动词谓语前而被后置了)和宾语前置(动词或介词的宾语被放到了前面)以及谓语前置(谓语被强调而前置),如微斯人,吾谁与归”(应为微斯人,吾与谁归”“甚矣,汝之不惠”(应为汝之不惠甚矣”)。充分认识到这些句式的特殊是文言文考查的一项知识。
二、复习方略
(一)关于句逗
1、阅读全文,弄通文意,是断句的先决条件
  给文言断句是阅读文言文的基本功,其基本方法有以下几点:借古代文化常识断句。要给文言断句,常常需借助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地理、历史、官职、科举、姓名
等。根据互文、对偶、排比等断句。文言中常有对偶句、互文句、排比句,抓住这个特点断句,常能收到断开一处,接着断开几处的效果。根据前后相承关系断句。文言文多写得紧凑严密,行文中多使用前后相承句,要重视。根据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关系断句。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掌握了这个写法,对断句定有帮助。根据韵文的特点断句。有的文言文是韵文,韵文有一定的用韵规律。按照这个规律去断句,常常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借助对话的标志断句。文言对话常用等字,根据这些有标志的词去断句,也能收到好的效果。根据反复结构断句。文言文中常有些反复的句子结构,根据这个特点去断句,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借助文言虚词断句。文言行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如句首就常用如下语气助词:夫、盖、盍、若夫、嗟夫等,句末常用如下语气助词:者、也、矣、乎、哉、耶、耳、而已、欤()等,借助这些文言虚词,就可帮助断句。借助语法结构断句。文言语法中有一些固定结构,如:“…………不亦…………之有孰与………………”…………”等,根据这些结构也可断句。
2、要注意句子中的停顿处,不要读破句子
  基本了解句意、词义才能处理好句中的停顿。例如《桃花源记》中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一句,如句中断成余人/ 各复延/ 至其家,这是对句意不理解,对词义不清,对谁至其家理解错误,当你知道各复各又的意思,讲作邀请,是请渔人”(省略)到自己家去。就应读成余人/ 各复/ 延至其家
3、借助所学的语法知识,有助于把句中停顿读准,句意就能更明确
  例如《狼》中其一犬坐于前句,是读作其一犬/ 坐于前还是其一/ 犬坐于前?要看是不是这句的主语。看原文全句是途中两狼……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整句的主语是,那么其一是指两狼中的一狼,而不是一犬。那么是动词谓语,是修饰的状语(在文言中常见名词作状语),讲作像狗一样(蹲坐)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主语还是,那就应读作其一/ 犬坐于前
(二)关于文言翻译
  翻译文言文一是直译,即对原文一字一句用现代汉语的词语进行机械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另一种是意译,即不采取实词虚词字字都落实的办法,而是根据文
章的意思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的意思,尽可能照顾原文的词义。无论是采取直译还是意译都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认真领会原文,把词放在句中去理解;把句放在篇中去理解,不要望文生义。比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就不能理解为现代汉语的没有出路”“无法生活。因为从全文看,那里是世外桃源,不存在生活无着的问题。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的意思。
2、文言中省略句较多。翻译时应注意补充。例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第一次击鼓,土气振作,第二次(击鼓),勇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就泄尽了。这里的”“后应补译上”(击鼓)
3、一般用直译;如直译不便表达意思时,则应用意译。例如,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里的东西”“南北实际都是到处的意思,用意译就比直译好。
4、有些词可以略去不译。例如: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黑的身体白的花纹。其中的是连词,译为。为使译文简洁,这个字就省去了。
5、凡属地名、人名、官名、年号、帝号以及古今意义相同的词,都可照抄不译。例如: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出师表》)——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侍中侍郎是官名,郭攸之、费祎,董允是人名,古今意义相同,因此,都照抄不译。
6、文言文中有些句子的语序和现代汉语不同。如介宾短语后置句,介词宾语前置句,动词宾语前置句,主谓倒装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应调整语序,使它与现代汉语的表达顺序相同。例如:子何恃而往?(《为学》)——你倚仗什么去?屠惧,投以骨。(《狼》)——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曰(《冯婉贞》)——于是召集谢庄中精通武术的少年告诉他们说。
7、译文应注意保持原文语气,是陈述的应译成陈述语气,是感叹的应译成感叹语气,是疑问的应译成疑问语气。
三、典例剖析
(一)文言句逗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标示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天将/ 降大任/ 于是/ 人也
B.饿其/ 体肤,空乏/ 其身
C.行拂/ 乱其所/
D.入则/ 无法家/ 拂士
解析:
  A正确停顿为/ 天将降大任/ / 是人也C正确停顿为/ 拂乱/ 其所为D正确停顿是入则// 法家拂士。应依句意停顿。
解答:
  B。注意:B项是按诵读划分的,如按意义划分则应是饿/ 其体肤,空乏/ 其身
2、用“/”标出下面句子在朗读时的正确停顿。
  时邕才学显著
解析:
  正确理解词语意思有助于断句。译为当时作句子状语,其后应停顿。是主语,其后应停顿。
解答:
  时/ / 才学显著
3、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节奏。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解析:
  (1)“域民是动宾短语作主语,其后停顿,得道者”“失道者均为主语,其后停顿。
解答:
  (1)域民/ 不以封疆之界
  (2)得道者/ 多助,失道者/ 寡助
4、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1)虽千里不敢易也
(2)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解析:
  (1)正确断句,”“千里后均可停顿,如只停一处,后可不停。
  (2)正确断句,”“后均可停顿。
解答:
  (1)虽千里/ 不敢易也
  (2)公亦尝闻/ 天子之怒乎(/ 亦尝闻天下之怒乎)
5、选出诵读时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 )
A.梳洗/ 罢,独/ 倚望/ 江楼。
B.右手/ / 遗穗,左臂/ / 敝筐。
C.无可/ 奈何/ 花落/ 去,似曾/ 相识/ 燕归/ 来。
D.采菊/ / 篱下,悠然/ 见南/ 山。
解析:
  A中应在后停顿。C正确停顿是无可奈何/ / 落去,似曾相识/ / 归来D只需在后停顿。
解答:B
6、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解析:
  断句时要按词组的意思断,保持语意连续。
解答:
  愿陛下亲之信之/ 则汉室之隆/ 可计日而待也
7、选出诵读时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
A.郡邑/ / 前浦,波澜/ / 远空。
B.呼尔/ 而与之,行道之人/ 弗受。
C.八百里/ 分麾/ 下炙,五十弦/ 翻塞/ 外声。
D.洋洋乎/ 与造物者游,而/ 不知其所穷。
解析:
  本题要求筛选出不正确的停顿处理。C项中麾下”“塞外均为名词性短语,不能读破。
解答:C
8、在下面语句中加上一个逗号,将其断开。
  荀 巨 伯 远 看 友 人 疾 值 胡 贼 攻 郡
解析:
  本题考查断句能力,注意语意的连续,不能读断。
解答: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
9、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遣 使 护 送 天 祥 至 京 师
解析:
  本题要求对文言句子进行断读。遣使为动宾短语,护送天祥使的行为,至京师是行为目的()
解答:
  遣使/ 护送天祥/ 至京师
10、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答案:
  由是先主遂诣亮/ 凡三往/ 乃见/ 因屏人曰/ 汉室倾颓/ 奸臣窃命/ 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 欲信大义于天下/ 而智术浅短/ 遂用猖獗/ 至于今日。
11、下列句中“/”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