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
第二单元知识过关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园里有水波粼粼的湖面,绚丽多彩的花儿,多么令人心旷神怡啊。
B.这次春游,一出发他们就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各得其所,一点统一行动的意思也没有
C.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D.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2.对下列语段的排序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①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②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③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④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⑤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
A.③①④⑤②    B.①④⑤②③    C.①⑤④②③    D.③①⑤④②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铁生,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散文《我与地坛》。
B.冰心,原名谢婉莹,她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
C.《金花》是法国诗人泰戈尔创作的一首优美的散文诗,篇幅短小,意蕴丰富。
D.《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由刘义庆组织编写的。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没有在冰天雪地里踯躅的人,不会感到暖衣轻衾的舒坦□没有经历过饥饿煎熬的人,不会知道温饱的含义□没有经历过殚精竭虑的人,不会有大彻大悟的淡然□历经磨砺,成就真实人生。
A.;    ……    B.,    !    C.;  。 ……    D.,     !
二、综合性学习
5.进入中学,你一定认识了许多新朋友。请你参加七(1)班组织的《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完成以下任务。
(1)班里要办一期“有朋自远方来”主题手抄报,请你再设计两个栏目。
栏目一:交友名言警句
栏目二:______________栏目三:______________
(2)期中考试时你的好友小梅想让你把你的答案给他抄,你没有理会。考完后他生气地说:“真不够朋友!”你这样对他说道:“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秋天的怀念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意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②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
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丘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后,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的花淡雅,白的花高洁,紫红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6.用简要的语言叙述本文所发生的故事。
7.文中有几处景物描写?请出一处,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8.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一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9.文章结尾描写作者观赏烂漫的菊花,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阅读《散步》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②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
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③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去:那里有金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④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0.第四段划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1.下面两句话,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品质?
我说:“走大路。”
(母亲)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12.为什么说“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把你的理解说一说。
13.怎样理解“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深层含义?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荷叶·母亲
冰心
①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②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③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
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④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天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⑤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⑥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⑦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⑧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一九二二年七月二十一日
14.作者的心情有什么变化?请在文中出相关语句填写在括号中。
(    ) ——不适宜——(                )——感动
15.文中②③两段从记叙的顺序来看是什么?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16.在⑥⑦两自然段中,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作者通过什么写母爱?
17.“心中的雨点”指的是什么?能否联系实际说说你“心中的雨点”。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咏雪》,完成下面小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 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8.文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练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_,地点_________,人物_________,事件__________等要素。
19.请解释下面加点字词。
(1)与儿女讲论文义 文义:     (2)俄而雪骤 俄而:
(3)撒盐空中差可 拟:       (4)未若柳絮风起 因: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撒盐空中差可拟。
21.对文章的内容理解和写法不正确的是(   
A.文章结尾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表明了作者赞赏谢道韫的聪颖和才气。
B.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比前一喻好。
C.公大笑中的笑意有讽刺兄子胡儿“撒盐空中差可拟”不恰当。
D.“柳絮”一喻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有深刻的意蕴。
22.《咏雪》通过咏雪表现了才女谢道韫杰出的诗歌才华、对事物细致的观察和具有灵活想象力。除了比作柳絮,你还能说出两个形容飞雪的事物吗?试试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乙】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①苟巨伯;汉桓帝时许州人,生卒不详。②胡:古代对西北部少数民族的称呼。③败:毁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