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高新一中沣东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试卷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谈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金忠待人以宽
(明)焦竑
金忠①于人有片善心称之,虽有素与公异者,其人有他善,未尝不称也。里人有数窘辱公,
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公荐用之。或日:“彼不于公有感②乎?”曰:“顾其才可用,奈何以私故掩人之长?”
(选自《玉堂丛语》)
(注释)①金忠:人名,明代鄞(今浙江鄞县)人。②感:通“憾”,怨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
③年与时驰 ________ ④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于人有片善心称之/择善而从
B.虽有素与公异者/素昧平生
C.顾其才可用/元方入门不顾
D.奈何以私故/并驱如故
(4)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公 为 尚 书 时 其 人 以 吏 来 京 师 惧 不 为 容 公 荐 用 之
(5)金忠是一个怎样的人?请阅读全文概括。
2.阅读课外文言文选段,回答后面问题。
苍筤之山溪水合流入于江。有道士筑于其上以事佛,甚谨。
一夕,山水大出,漂室庐,塞溪而下。人骑木乘屋,号呼求救者声相连也。道士具大舟,躬蓑笠,立水浒① , 督善水者绳以俟。人至,即投木索引之,所存活甚众。
平旦,有兽身没波涛中而浮其首左右盼若求救者。道士曰:“是亦有生,必速救之。”舟者应言往,以木接上之,乃虎也。始则矇矇然,坐而舐其毛;比及岸,则瞠目眡②道士。跃而攫③之,仆地。舟人奔救,道士得不死,而重伤焉。
(注)①水浒:水边。②眡:看,观察。③攫:用爪抓取。
(1)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苍筤之山溪水合流入于江/因往晓之
B.督善水者绳以俟/择其善者而从之
C.人至 , 即投木索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D.道士得不死/一狼得骨止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有兽身没波涛中而浮其首左右盼若求救者
(3)道士被“虎”伤害的原因是什么?故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刺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視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居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①。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流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注】①吹豕之法:吹豕,即吹猪,吹豕之法是指屠户杀猪的时候,为了剥皮方便,往往在猪的一只脚上割出一个小口,然后用嘴对着这个口吹气,直到猪皮与肉分离。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
①弛担________ ③一狼洞其中________
③狼自苫中探爪入________ ④股直不能屈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②遂负之以归。
(3)乙文段中有一句话与甲文开头写屠户处境的内容相对应,这句话是“________”。
(4)两段选文都表现了屠户怎样的性格特点?
4.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乙)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羸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羸财以负陛下
(2)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
①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
③遂成枯落________
④以负陛下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②及卒,如其所言。
(4)甲文中有“非淡泊无以明志”一句,请从乙文中出表明诸葛亮“淡泊”的相关内容,并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5.课内阅读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以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画线字词解释
①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________ ②乃悟前狼假寐 ________
③屠暴起________ ④止增笑耳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俭以养德 以刀劈狼首
B.屠乃奔倚其下 屠自后断其股
C.友人惭,下车引之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D.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4)读了《狼》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
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①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② , 见雇工则颐指气使③ , 此即日习于傲矣。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弟总宜平心静气。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
[注释]①日:一天天地。②朴陋:粗俗鄙障。④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1)请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
①非宁静无以致远 ________ ②非学无以广才 ________
③悲守穷庐 ________ ④此即日习于傲矣 ________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②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
(3)(甲)文中诸葛亮认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以“________”四字比喻了过度懈怠、不静心于学的人精力衰竭、失去活力的状态;(乙)文中曾国藩以自己为例劝诫弟弟,提出做事宜“________”,否则会导致“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的结果;(甲)(乙)两文的作者都认为________会阻碍“静”的养成,从而影响学习与做事。
(4)(甲)文中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观点,请你结合(乙)文内容,谈谈在生活中该如何培养“俭”的习惯。
7.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第问题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三人成虎
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恭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过中不至,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行》
B.王信之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十二章)
C.寡人自为知/屠自后断其股(《狼》)
D.而谗言先至/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的“之”予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二人言市有虎,信之乎?
A.久之 , 日目似职(《狼》)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