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附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献马贾祸
    周厉王使芮伯帅师伐戎,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芮季曰:“不如捐之。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今以师归而献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子无以应之则将哓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弗听,卒献之。
    荣夷公果使求焉,弗得,遂谮诸王,曰:“伯也隐。”王怒逐芮伯。
    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选自《郁离子·献马》)
【注释】①捐:抛弃,舍弃。②哓(xiāo):吵嚷,争吵。此指进谗言。③谮:诬陷,中伤。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而多人之言/与朋友交而不
B.不捐之/知之者不好之者
C.子获为不止一马/屠惧,投
D.献之/生年月
(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子无以应之则将哓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
(3)文中共有周厉王、芮伯、荣夷公三个主要人物,请分别概括其中两个人的性格特点。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蒲松龄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并如故________
野有麦场________
暇甚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叙述屠户遇狼的时间、地点和情况,寥寥几笔就勾画出屠户处境的危急,扣人心弦。
B.面对贪婪的恶狼,屠户虽然感到恐惧,但是他不迁就退让,先“投以骨”,以争取更有利的斗争时机。
C.屠户“奔倚”在积薪之下,利用麦场的有利地形,改变途中两狼并驱的局面,避免前后受敌的处境。
D.第⑤段是议论,点明故事的主题,阐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最终也会被人的勇敢与智慧打败。
3.课内阅读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本文选自________,六年级第二学期所学的古文________也出自这本书。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3)下面句子中“杞人忧天”这一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许多科幻书对地球的前景都抱着一种悲观的态度,这并非杞人忧天,如果我们不注意保护环境,科幻书中所描绘的情景就会成为可怕的现实。
B.只因为被拉黑的人数少,就觉得制裁不文明旅游者没有除恶务尽,那是一种典型的杞人忧天。
C.日本政府于2001年制定了“今后50年内诞生30名左右诺贝尔奖得主”的目标,针对此事韩国媒体用了杞人忧天来形容。
D.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会中心主任李韬葵在文章中称,担心中国经济崩溃是杞人忧天。
4.阅读蒲松龄的《狼》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选出下列各句中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           
A.增笑耳/有剩骨
B.狼不敢/乃悟狼假寐
C.暇甚/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恐前后受其/盖以诱
(2)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主要想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有希望。
D.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3)翻译下列句子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诚子书》)
    (乙)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
②年与时 ________
成枯落________
④不矩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
②七十而从心所欲。
(3)(甲)文中,“非宁静无以致远”与“________”都指出了“不静”的危害;(乙)文中,表明了孔子立志勤学的句子是“________”,(用原文语句填空)。   
(4)根据(甲)(乙)两段文字,分别简要说说诸葛亮和孔子关于修身养德的具体方法或要求。   
6.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第问题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三人成虎
    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恭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今邯郸大梁也远于市/过中不至,太丘舍(《陈太丘与友期行》
B.王之乎/与朋友交而不乎?传不习乎?(《论语》十二章)
C.寡人为知/屠后断其股(《狼》)
D.而谗言先/后狼止而前狼又(《狼》)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的“之”予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二人言市有虎,信乎?
A.久  , 日目似职(《狼》)
B.而两狼并驱如故(《狼》)
C.有闻而传者(《穿井得一人》
D.夫君子行(《诫子书》)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②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4)对于传言宋君和魏王的态度有何不同?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言?   
7.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①荀巨伯:汉桓帝时许州(今河南省许昌市)人,生卒不详。②胡:我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尊君在不     
②元方入门不顾     
胡贼攻郡     
④不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3)【乙】文表现了荀巨伯的什么品质?你认为他这样做好不好?请谈谈你的看法。   
8.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反。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反,何必见戴!”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选自《世说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