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学期文言文语文检测试题含答案
一、文言文
1.文言文阅读。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天津弋人得一鸿,其雄者随至其家,哀鸣翱翔,抵暮始去。次日弋人早出,则鸿已至,飞号从之;既而集其足下。弋人将并捉之.见其伸颈俯仰,吐出黄金半铤.弋人悟其意,乃曰:“是将以赎妇也。”遂释雌.两鸿徘徊,若有悲喜,遂双飞而去。弋人称金,得二两六钱强。噫禽鸟何知而钟情若此!
(1)《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小说集,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   
(2)请根据以下材料,写出文中词语的意思。
“从”字甲骨文字形如下图所示,表示两人相从,本义是“随行,跟从”,引申义有“顺从”“听从”等。
①(甲)文中“一狼仍从”的“从”意思是________。
“集”字甲骨文字形如下图所示,表示鸟停在树上,本义是“鸟停在树上”,引申义有“停,停留”“聚集”等。
②(乙)文中“既而集其足下”的“集”意思是________。
(3)下列各组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一狼得骨/增笑耳
B.恐前后受其/盖以诱
C.而前狼又/七人早出,则鸿已
D.暇甚/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4)请用“/”为文中划线语句断句。 
噫 禽 鸟 何 知 而 钟 情 若 此
(5)蒲松龄笔下的动物往往有着人一般的性情。(甲)文中“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可看出狼的________(性格特点);(乙)文中雄雁一直跟着捕鸟人并吐出黄金来赎雌雁,则是因为它的“________”(第一空用自己的话概括,第二空用原文语句回答)。   
(6)《狼》是按照屠户________、惧狼、御狼、杀狼的顺序叙事,从“径去”“犬坐”“目似瞑”等行为,可以看出狼的狡猾,但最终双双毙命的结局更反衬出了屠户的________。请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启示:________   
2.阅读课外文言文选段,回答后面问题。 
    苍筤之山溪水合流入于江。有道士筑于其上以事佛,甚谨。
    一夕,山水大出,漂室庐,塞溪而下。人骑木乘屋,号呼求救者声相连也。道士具大舟,躬蓑笠,立水浒  , 督善水者绳以俟。人至,即投木索引之,所存活甚众。
    平旦,有兽身没波涛中而浮其首左右盼若求救者。道士曰:“是亦有生,必速救之。”舟者应言往,以木接上之,乃虎也。始则矇矇然,坐而舐其毛;比及岸,则瞠目眡道士。跃而攫之,仆地。舟人奔救,道士得不死,而重伤焉。
(注)①水浒:水边。②眡:看,观察。③攫:用爪抓取。
(1)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苍筤山溪水合流入于江/因往晓
B.督水者绳以俟/择其者而从之
C.人  , 即投木索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
D.道士不死/一狼骨止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有兽身没波涛中而浮其首左右盼若求救者
(3)道士被“虎”伤害的原因是什么?故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3.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羸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羸财以负陛下
(2)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 
①非宁静无以远________
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
成枯落________
④以陛下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②及卒,如其所言。
(4)甲文中有“非淡泊无以明志”一句,请从乙文中出表明诸葛亮“淡泊”的相关内容,并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4.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文)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所遗行室  , 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选自《狼三则》其三)
(注释)①行室:临时搭盖的住所。
(1)(甲)(乙)两文都选自________代文学家________(人名)所著的文言短篇小说集《________》。   
(2)解释下列划线字词: 
野有麦场________
②令不可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道旁有夜耕所遗行室,奔入伏焉。
(4)(甲)(乙)两文中的屠夫都是________、________的人。狼虽然凶残,但(乙)文中屠夫却以一把“________”的小刀,最终以“________”(方法)战胜了它。   
5.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诸葛亮,字________,________(时期)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2)下列选项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夫君子之/三人  , 必有我师
B.夫须静也/非志无以成
C.淫慢则不能精/精图治
D.与日去/暇甚
(3)全文的论述是从________和________方面展开的。   
(4)“年与时  , 意与日”有着强烈的画面感,请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要赏析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5)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请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屠大 窘:________
眈眈相向  眈眈:________
③其一坐于前 犬:________
暇甚 意:________
⑤意将入以攻其后也 隧: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本文通过写人与狼的斗争,表现了狼________的特点。(用原文词语作答)   
(4)简要评价屠户“杀狼”的行为?   
7.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划线字词的意思。 
①元方年七岁________
②尊君在________
③元方入门不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下列对文意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B.“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变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C.这则故事写了陈太丘、友人和陈元方三个人的活动,重点写的是陈太丘和友人之间的活动。
D.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8.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