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专题训练——名家精练之刘禹锡(解析版
第一部分:高考真题
一、(2019年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
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调分外和谐。
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
2.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6分)
【参考答案】
1.B(B“能看到远处田塍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意思是远望田塍像条线,一片白水波光参差。故选B。)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整,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这几句特别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插田歌》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
【解析】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清新,有的古朴。有的诗绚丽多彩,有的诗却质朴无华。有的诗语言明朗,有的却含蓄,言
此意彼。有的诗平易近人,有的却险怪奇特。体会其风格特,就是要体会语言的美,体会其内蕴。《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一首七律。此诗首先紧承白居易诗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插田歌》以俚歌的形式记叙了农民插秧的场面以及农夫与计吏的一场对话。首六句以清淡的彩和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插秧时节连州郊外的大好风光以及农妇农夫的衣着,彩协调,具有浓郁的南方水乡气息。接着六句以自己的听觉写出农民劳动的情绪。全诗用白描手法,语言通俗,对话全用口语,朴素无华,生动有趣,传神地表现出不同身份的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深得汉乐府民歌的真髓。
第二部分:精选诗歌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咏史
刘禹锡
骠骑①非无势,少卿②终不去。
世道剧颓波③,我心如砥柱。
贾生明王道,卫绾工车戏。
同遇汉文时,何人居贵位。
【注】①骠骑:古代将军的名号,这里指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②少卿:任安,字少卿,曾任大将军卫青的属官。据《史记》载:“大将军卫青日退,而骠骑日益贵,举大将军故人门下多去事骠骑,辄得官爵,唯任安不肯。”③颓波:大河决堤时从堤口奔泻而下的洪流,用作喻世事变化。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首诗将人生感慨不着痕迹地寄寓于笔墨之间,用意含蓄而隐微,情感深沉厚重。
B.首联采用对举方法来叙事。上句称霍去病的官职,下句称任安的字,充满敬重之意。
C.颔联运用白描的手法,娓娓道来,既赞扬了任安,又表明了心志,感情强烈。
D.“同遇汉文时,何人居贵位”流露出作者对朝廷用人制度的不满与怀才不遇的感叹。
2.纵观全诗,分析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参考答案
1.A(A项,“用意含蓄而隐微,情感深沉厚重”理解错误。这首诗主要写汉武帝时,骠骑将军霍去病不是没有势力,而是势力一天天增大。任安,是大将军卫青的属官,不趋炎附势背离卫青。这首诗重在表现主观情感,咏史兼抒怀,用意明朗直接,情怀悲愤沉痛。)
2.“骠骑非无势,少卿终不去”,写出霍去病的权势很大。世俗之人如蝇逐臭,改换门庭,纷纷投靠骠骑。可任安却不是这样。诗人充分肯定任安不趋奉权贵的可贵精神。“世道剧颓波,我心如砥柱”,这两句是诗人的感慨。如今的世道如流水直下,只有自己的心像中流砥柱一样,毫不动摇。诗人借此表达了心如砥柱,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高贵品质。
【解析】诗人的情感主要通过前两联表现出来:“骠骑非无势,少卿终不去。”诗人把任安视为知己,他不向权贵屈服,永远不向邪恶势力低头。形势越是险恶,他越是坚强。“我心如砥柱”,是诗人的真心表白,是诗人与邪恶斗争的宣言。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9分
庙庭①偃松诗
刘禹锡
庙庭有偃松,裴公②命畚土以壮其趾,使无欹,使不仆予窃感嘉木之逢时而成咏
势轧枝偏根已危,高情一见与扶持
忽从憔悴有生意,却为离披无俗姿
影入岩廊行乐处,韵含天籁宿斋时
谢公③莫道东山去,待取阴成满凤池
【注】①庙庭:指宰相官署庭院②裴公:指宰相裴度,曾多次提携诗人,此时屡遭排挤,欲归隐以避祸③谢公:东晋宰相,曾隐居东山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偃松势轧枝偏处境危困,裴度尽心扶持,诗人对他的高尚情怀十分钦佩
B.诗人乍见偃松重新焕发生机,惊叹之余流露出对偃松无媚俗姿态的喜爱
C.“入”“含”两字从视觉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偃松,意趣天成,意蕴幽远
D.“偃松”与“病树前头万木春”之“病树”均寄寓诗人对新老更替的感慨
2.一般认为,“偃松”是诗人自况,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D(D项,“均寄寓诗人对新老更替的感慨”说法有误,“病树前头万木春”之“病树” 寄寓了诗人对新老更替的感慨,可是本诗中的“偃松”不是“老”了,而是“枝偏根危”,其实是诗人自况,
表明自己仕途不顺,而偃松在裴公的扶持下,忽“有生意”,表达的是诗人对裴公的感激之情和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
2.①偃松“枝偏根危”,与诗人仕途不顺的遭际相似,寄寓诗人对世事艰难的感慨;
②偃松受“扶持”,与诗人受提携相似,借以表达对裴度的感戴;
③偃松重焕生机,正可象征诗人不为逆境所困,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乐观精神。
【解析】本题要求分析“偃松”如何体现诗人自况。解答时首先理解全诗,然后联系诗人的人生经历,分析其中的相似之处,到二者间的联系。首联说偃松“势轧枝偏根已危”,表明偃松处境危险,寓意着诗人自身仕途不顺,“高情一见与扶持”是指裴公“命畚土以壮其趾”,为偃松增添土壤,改善它的处境,联系注释内容,可知此处其实是指自己曾受到裴公的提携;颔联中“忽从憔悴有生意”是说偃松在裴公的扶持下,又露出了生机,就好比自己在受到裴公提携,既表达了对裴公的感激之情,也表明自己即使处境不顺,但是依旧乐观向上,并且相信自己和裴公都能够“有生意”;而“却为离披无俗姿”表面是说偃松无媚俗姿态,其实这里是对裴公欲归隐避祸,不与世俗同流的赞美之情。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9分)
始闻秋风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诗人深情地回忆起去年观赏黄菊的时刻与“君”分别,而今一听到秋蝉的鸣叫,诗人又故地重游与“君”共话别情。
B.据《礼记•月令》,菊黄当在季秋,即秋去冬来之际;蝉鸣当在孟秋,即暑尽秋来之时。“
看黄菊”、“听玄蝉”,形象而准确地点明了时令。
C.颔联写五更时分,凉风飕飕,一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就知道是秋风回来了,一年不见,秋风还是那么劲疾肃爽,而我那衰老的颜状却在镜中显现出来。此联正面点题。
D.颈联描画出“马思边草”、“雕眄青云”的形象,正所谓“朔风悲老骥,秋霜动鸷禽,……不因感时节,安能激壮心”。
2.本诗颈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妙,分析其作用。(6分
【参考答案】
1.A(A项中的“君”应指诗人,意思是古代诗歌鉴赏她(秋风)深情地回忆起去年观赏黄菊的时刻与诗人分别,而此刻一听到秋蝉的鸣叫,便又回到诗人的身边共话别情。)
2.①“动”和“开”两词极为传神地刻画出骏马、鸷雕那种“聆朔风而心动、眄天籁而神惊”的形象。它不仅反映了它们内心的“思”与“盼”,还显示出一种潜藏的力量,似乎让人们感到,只要时机一到,它们就可以或奔驰沙场,或博击长空。②又从侧面渲染了秋风秋的魅力。③用
了比兴的手法,以“马思边草”、“雕眄青云”起兴,为下文抒情蓄势,写诗人豪情不减,扶病上高台,表达了诗人对秋的喜爱,更反映了诗人自强不息的意志。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西塞山怀古①
刘禹锡
王濬②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③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④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①唐穆宗长庆年间,藩镇势力又有所抬头。长庆四年,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沿江东下经过西塞山,有感而发,乃作此诗。②王濬:晋益州刺史。晋武帝谋伐吴,派
王濬造大船,出巴蜀,沿长江而下伐吴。③千寻铁锁:东吴末帝孙皓命人用大铁索横于江面,以拦截晋船,终失败。④四海为家:指国家统一。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下”“收”两字对举,一方势如破竹,一方闻风丧胆,强弱、高下立判。
B.颔联直写战事及结果,纵有长江天险和千寻铁链,也改变不了东吴灭亡的结局。
C.颈联“人世几回”“山形依旧”对比强烈,人世的悲恨相续衬出山川的冷漠无情。
D.末句写六朝覆灭的遗迹,以破败的故垒和萧瑟的芦苇作结,借景抒情,余味深长。
2.从全诗看,作者写这首诗的用意有哪些?(6分)
参考答案】
1.C(应为“山川的冷漠无情衬出人世的悲恨相续”。)
2.①咏史怀古。作者触景生情,抚今追昔,借六朝更替的往事,抒发了国家兴亡、物是人非
的感叹。②借古鉴今:一是劝诫朝廷居安思危,勤勉于政治,切勿骄奢以亡国,步六朝旧尘,令后人再伤“往事”;二是正告拥兵自重的藩镇,切莫依据山川形势划地为王,否则,终将像历史上划江而守的小朝廷一样归于覆灭。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早春对雪奉寄澧州元郎中①
(唐)刘禹锡
新赐鱼书②墨未干,贤人暂出远人安。
朝驱旌旆行时令,夜见星辰忆旧官。
梅蕊覆阶铃阁③暖,雪峰当户戟枝寒。
宁知楚客思公子,北望长吟澧有兰④。
注】①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刘禹锡因“八司马事件”遭贬,该诗为其在朗州司马任上的酬答
之作。②鱼书:古时朝廷任命州郡长官时所颁的鱼符和敕书。③铃阁:翰林院以及将帅或州郡长官办事的地方。④屈原《九歌•湘夫人》:“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元郎中前往澧州就任时,收到的敕书上墨汁还未干透,说明时间紧迫。
B.元郎中被派往远地是暂时的,但远地的百姓却将因此受惠,安居乐业。
C.在刺史新任上兢兢业业的元郎中,夜望星辰时回想起过去的郎官生涯。
D.颈联揭示了元郎中在朝时办公环境十分优越,如今所处环境条件艰苦。
2.《诗镜总论》评价刘禹锡的诗歌有时委婉含蓄,有时朴素自然。你认为这首诗歌体现了以上哪种风格?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