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微型课教案
【篇一:《滕王阁序》微型课教案】
《滕王阁序》微型课教案
教学目标:
1.鉴赏本文的美景与真情。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人生态度。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喜欢登高望远,追古思今,舞文泼墨。正因如此,我国的“四大名楼”虽屡建屡毁,历代重修,却依然绽放出道道靓丽景致。让我们跟随初唐四杰之一王勃一起登上滕王阁,品读其美景,赏析其真情。
二、 研读课文
1.文本思路
(1)齐读全文,整体感知:
第一段: 写地理风貌,引宴会人物
第二、三段:摹万千气象,状周围景观
第四、五段:绘宴会盛况,抒人生感慨
第六、七段:述身世际遇,叹盛宴难再
(2)学生自由朗读首尾段落,并总结归纳。
答:赞盛地、夸嘉宾
总结陈词,回到现实,礼让他人。
2.文本解读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早给骈文特点作了总结说:“铺采离文,体物写志”,即写景抒情,借物言志。
(一) 重点学习2-5段,这一部分才是全文的精华部分。学生自由诵读,并预先设置问题:
(1)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用文中一句话来作答。
答:兴尽悲来
(2)作者因何而“兴”?
答: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尤其是美景,集中在2-3段。
(二) 赏析2-3段,男女生分读。
提问:哪些写景的美句最能打动你?
举例:a.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小结:这一句写出了彩变化之美。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彩,而着力表现水光山的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上句设淡雅,下句设浓重,在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b.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
小结:这一句更是写景名句,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一动一静相映增辉;无生命的晚霞与有生命的飞鸟并举,构成更为明丽鲜活的画面。秋水碧而连天,长天净而映水。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一体,浑然一。背景旷远、彩明丽、意境浑融、超逸豪迈。
总结:这一部分写景文笔瑰丽、手法多样,或浓或淡、或俯或仰、时远时近、有声有,动静结合、虚实相衬,众多景物神采飞动,令人击节叹赏。
(三)鉴赏4-5段,前后分排读
登高阁,览观楼台的壮丽,山川的矿远,市井的繁华,描绘出一幅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图画,这一切处处扣住一个“兴”字,洋溢着作者愉悦的心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正是在兴致高昂,情绪激动的时候,作者笔锋一转,由喜悦渐生悲慨,作者用了哪些语句表现了人生之“悲”?用了什么手法?
示例: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体悟天地之大,宇宙无穷,感叹人生无常,盛衰有时)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玄想宇宙广袤,衬托人生渺小,引发感慨)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沟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答非所问,流露出怀才不遇的心绪,充满了自我悲伤的情调)
老人与海教案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直抒胸臆,坦言心怀,报国无路,济世无门,言辞哀婉)
主要手法:抒情、议论
小结:作者纵笔驰骋,抒写个人怀才不遇、仕途失意之悲,让人心有戚戚焉
4、就文章来看,作者的情感就此悲伤消沉,一蹶不振了吗?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冯唐、李广、贾谊、梁鸿句,来宽慰包括自己在内的失意之人(古已有之,今又何伤?)
老当益壮四句,勉励自己不因年华易逝,处境困顿而放弃远大崇高的志向,表现了崇高的人生观
贪泉、涸辙句,表明身处逆境仍能达观看待,表现了乐观开朗的情怀 北海、东隅、桑榆句,表现不甘沉沦的豪情壮志
孟尝、阮籍句,反衬自己坚定的意志
班超、宗悫句,表示投笔从戎,乘风
破浪的志向
这里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化用典故)
小结:作者以古比今,借古写怀,以真挚的情感和浓郁的诗意,熔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用典于一炉,失望与希望兼有,追求与痛苦交织,这是从心泉中流淌出来的最纯真的情感,所以就最能拨动人的心弦。作者在着意铺叙美景之后,以跌宕的笔势,由逸游的豪兴,陡然引出自己仕途坎坷的感慨,表明了报国无门却壮志不坠的执着。
3、文本探究:
文以阁而名于世,阁以文而传天下。设想某一天,你与王勃相遇在滕王阁,你想对他说什么?写下给王勃的一两句话。
对理想的执著往往在遭遇挫折时会产生巨大的痛苦,面对人生的困境,不同人有不同的选择。身处初唐的王勃当时很年轻,却感受到了生命的短暂,正如落霞,但即使生命如此短暂他也要以孤鹜一“飞”的矫健姿态去迎接,去挑战!他的理想更加坚定,斗志更加昂扬,他以飞翔的姿态定格于滕王阁的秋水长空,那青春的宣言响彻了历史的天空,今天听来仍旧让人怦然心动、热血沸腾。我想起了美国作家海明威在小说《老人与海》里的一句名言:“一个人生来不是被打败的,你可以消灭他,但你不可以打败他!”
4、重温精品
他才华外露,为社会所不容;他慨叹宇宙无穷,悲悼功业不就;他处困顿而情操不移,逆境中壮志弥坚。文笔跌宕,写失意的悲哀,成为对时代的抨击,写积极的壮怀,表现一种用世的乐观。让我们再次回到他的诗文,选取你最感兴趣的一段,用饱含激情的声音大声朗读出来。
三、作业
1、背诵2----5段
2、问题探究:
江南有三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她们都与三位名人有关,更与他们的诗文有关。这三位名人是谁?他们的诗文是什么?
试从文化的角度,谈谈名楼与名人以及名文的关系。
附板书:
滕王阁序 王勃 兴←------------------景美 ↓ 悲------------→情真
【篇二:微型课教案】
(教师)姓名:陈文彬 单位:清源学校
授课年级:高一 时间: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巩固函数值域的概念,并掌握运用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解决函数值域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进行类比和转化的数学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里的奥秘,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对数学学习产生好奇。
二、教学重点:求函数的值域;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
教学难点:如何将某个复杂的函数值域问题(数学问题)转化成已经熟知的数学问题或者模型解答。
三、教学准备
熟悉对勾函数的性质和二次函数的性质,会求二次函数和对勾函数的值域问题。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
我们已经学习了函数,并且对一般的二次函数(例如:y?x2?3x?2)以及特殊的对勾函数(例如:y2?x?)的性质进行了学习,会求相关函数的值域问题,本节课,我将带领你们体验两类不同的函数,如何解决这两类不同的函数呢?在问题提出和探究之前我们先介绍一种常见而且颇具价值的数学思想.(情境教学)
2、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简介
当我听别人讲解某些数学问题时,常觉得很难理解,甚至不可能理解。这时便想,是否可以
将问题化简些呢?往往,在终于弄清楚之后,实际上,它只是一个更简单的问题。——希尔伯特
转化与化归思想方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有关数学问题时采用某种手段将问题通过变换使之转化,进而得到解决的一种方法.一般总是将复杂的问题通过变换转化为简单
的问题,将难解的问题通过变换转化为容易求解的问题,将未解决的问题通过变换转化为已解决的问题.
转化与化归思想在高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数学问题的解决,总离不开转化与化归,如未知向已知的转化、新知识向旧知识的转化、复杂问题向简单问题的转化、不同数学问题之间的互相转化、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转化等.各种变换、具体解题方法都是转化的手段,转化的思想方法渗透到所有的数学教学内容和解题过程中.
3、问题的提出与探究:(问题引导法、问题的设置遵循渐进式的教学方法)
(1)求函数y?x?x的值域。(从简单容易观察的函数入手) 探究:首先尝试一般性的求值域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思考y?x?x与y?x?x2。(给予学生提示,涉及类比的数学思想)
1112??222??y?x?x可化为y?x?x?x??x?,可以看出,前后项的指数是一个两倍
1?22的关系,类似于y?x?x,那么令t?x,则有y?t?t2?t?0?,即转化为了y?x?x2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