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科普类童话的教学策略
---以《在牛肚子里旅行》为例
童话以其拟人化、夸张、幻想的写作手法,深受儿童喜爱。科普类童话不仅具备童话体裁幻想性、趣味性、神秘性等特点外,还兼具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的特点。这种题材该如何教?该偏向科普知识,还是偏向童话内容?经常是教师们所纠结的问题。本文试以《在牛肚子里旅行》为例,谈一谈科普类童话的教学策略。
一、树立文体意识,明确教学内容
《在牛肚子里旅行》这篇科普童话主要讲述了一件这样的故事:有两只小蟋蟀名叫青头和红头。有一天,它们在玩捉迷藏的时时候,红头不小心被吞进了牛肚子里。它在牛肚子里经历了一场惊险的“旅行”,最后在青头的帮助下,红头从牛口脱险的经历。童话还要使学生懂得一个科学小知识:牛有四个胃,吃食时有反刍现象。
这篇科普童话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文章完美地结合了科学知识与童话内容。整篇文章有一条非常清晰的脉络----蟋蟀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红头一不小心
连同青草被大黄牛卷到嘴里、被吞进了牛肚子;它从牛的第一个胃来到第二个胃,在牛休息的时候又回到牛嘴里;最后牛打了个喷嚏,红头和草一起喷了出来,红头这一惊险的旅行路线蕴含着牛反刍的科学知识。课堂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树立文体意识,不能把科普童话上成灌输科学知识的科学课,用简单的线条式、逻辑式的解剖,将童话中蕴含的科学知识硬塞给学生。教学时不仅要注意文本的童话体裁,还要关注到“编童话故事科普”特点,准确把握教学内容。
二、紧扣单元目标,落实教学策略
《在牛肚子里旅行》所在的单元主题是“有趣的童话”。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和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是这一单元的两个教学目标。笔者认为在教学《在牛肚子里旅行》一文时,要紧扣单元教学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教学策略着手:
1、读懂对话,了解故事情节
科普童话首先必须落实“童话”体裁的教学。《在牛肚子里旅行》这篇课文篇幅较长,通过对话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情节生动,语言活泼,内容有趣,可读性强。课堂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走入文本,读懂对话。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生字注音将文本读通、读顺,对故事内
容有个大致的印象;再引导学生抓住青头和红头的对话,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可以师生分角读、同桌分角读、自由默读等方式来读,当学生能读出青头和红头玩捉迷藏的快乐、能读出红头被大黄牛一起卷到嘴里时拼命叫喊的慌张、能读出青头冷静地告诉红头逃生的方法时的机智时、能读出红头脱险后两个好朋友激动的心情时,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对童话文本内容的了解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他们了解内容后也会顺理成章地产生疑问:牛究竟是怎样消化食物的?当学生到达“不悱”的状态时,教师将“反刍”这一科学知识告诉孩子,就是水到渠成之功了。对于理趣结合的这样一篇科普童话,教学时关注人物的对话和提示语,感受红头和青头的人物形象。课后练习中安排的第一道习题就是“分角朗读课文,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以上教学过程便是将编者的教学意图落到实处。
2、描画路线,复述故事梗概
童话故事的内容情节虽然夸张奇特,具有幻想性,但其故事情节大多简洁明了。通过画画的手法,更容易辅助学生掌握故事梗概,帮助他们复述故事。《在牛肚子里旅行》这篇文章从青头红头两只小蟋蟀玩捉迷藏到红头被大黄牛吃掉,再到后头在牛肚子里从第一个胃到第二
个胃再回到牛的嘴里,最后在青头的帮助下,随着牛的喷嚏,红头终于脱险。课堂教学时,可让学生小组合作,一起描画故事线路图,将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位置重点做出标记;画好后,小组成员根据线路图互相复述故事。这样,学生不仅通过画图,进一步掌握了故事的情节,重点标记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位置,让学生更清楚牛如何反刍这一科学知识,再让学生复述故事,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这样学生对这篇科普童话不仅知道“是什么”,更能知道“为什么”,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
3、延伸阅读,拓展知识
科普童话兼具童话和普及科学知识的特点,课堂教学不能只停留在一篇科普童话的教学。“教材无非只是个例子。”叶圣陶先生曾经这样说过。统编教科书更是强调教师要树立教科书范本意识,由一篇课文推及一类课文,将学生的阅读从课内引向课外。学完《在牛肚子里旅行》后,可以引导学生将这篇课文与本单元的前两篇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和《那一定会很好》比一比,也可以和课外阅读过的其他童话比一比,都是童话,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让学生明白科普童话不仅有趣,还能告诉人们一些科学知识,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做一些阅读推荐,如《云雀的心愿》、《最有趣的微型
科普童话:奇怪的脚印》等等,鼓励学生主动搜集科普童话,阅读科普童话,在有趣的童话故事中增长知识。
4、从读到写,落实语用
科普类童话更容易帮助学生确定创编的童话主题,教师可提醒学生抓住一个科学知识点进行故事创编,为单元写作目标打下基础。在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科普类童话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总结每篇童话的科学知识点,谈一谈作者是如何让读者明白这个知识的。例如一年级时读过的科普童话《企鹅寄冰》,南极企鹅给非洲狮王寄冰的故事就说明冰遇热溶解,遇冷凝结的知识;《在牛肚子里旅行》则是通过一场惊险的旅行写出牛会反刍的知识。课堂中引导学生从熟悉的文本例子出发,帮助学生树立主题,比如冬天在雾蒙蒙的窗户上画画,太阳出来后,《“画”不见了》;比如水烧开后,《会吹口哨的水壶》一直在叫......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展开想象,编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这样创编的童话主题更贴近学生的思维特点,这样的教学也更好地落实单元第二个目标,同时也加深学生对科普童话体裁的认识,从心里真正爱上科普童话。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