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美主要是指音节和韵脚的和谐,一行诗中的音节、音尺的排列组合要有规律。《死水》是闻一多自认为"第一次在音节上最满意的试验"的力作。全诗五节十二行。每一行都是九个字(九个音节),这九个音节均有一个"三字尺"和三个"二字尺"组成(或2232,或2322,也有3222),最后都以双音节词结尾,虽然音尺的排列顺序不完全相同,但其总数却完全一致(四个音节),在变化中保持着整齐,参差错落,兼有抑扬顿挫,加上"沦"与"羹"、"花"与"霞"、"沫"与"破"、"明"与"声"、"在"与"界"相协,每节换韵,富于变化,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韵律感很强,确有音乐般的美感。
绘画的美主要是指诗的词藻要力求美丽、富有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闻一多留美时研习美术多年,对彩之美特别敏感,俨然以画家的目光观察世界,又以画家的技法铺彩扌离文。他的诗中,经常出现红、黄、青、蓝、紫、金、黑、白等表现彩的词以及带有鲜丽彩感的物象,注重彩对比,使诗画相通,彩浓淡相宜、深浅适中、错彩镂金、斑斓繁丰,令人目迷五。《忆菊》中"镶着金边的绛的鸡爪菊;粉丝的碎瓣的绣球菊......柔艳的尖瓣钻蕊的白菊......剪秋箩似的小红菊花儿;从鹅绒到古铜的黄菊;带紫茎的微绿的'真菊'",《秋》中"紫的像葡萄"的涧水,"仿佛朱砂的燕子"的枫叶,"披着桔红的黄的黑的毛绒衫"的孩子,《死水》中的"绿酒"、"白沫"、"翡翠"、"罗绮"、"云霞"等,都是闻一多
诗绘画美的适例。建筑的美主要是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虽不必呆板地限定每行的字数一律,但各行的相差不能太大,以求整齐之感。《死水》、《口供》、《静夜》、《一句话》、《洗衣歌》等都称得上是具有建筑美的范作,相体裁衣,各臻其美。建筑美是"三美"诗论中闻一多的着意之处,在新诗形式美的探索中别具一格。虽间有刻意求工、雕琢过甚之弊被讥为"豆腐干"或"麻将牌",然而,从总体上看,应予肯定。 为什么换不了头像
在新格律诗的创造上,闻一多最费心血,不但成果卓著,且对整个格律诗派都产生过重大影响,所以徐志摩说他是"最有兴味探讨诗的理论和艺术的一个人。我想这五六年来我们几个写诗的朋友多少都受到《死水》的作者的影响。"(《猛虎集·序文》)在现代白话新诗的发展史上,闻一多是继郭沫若之后又一位对新诗成熟作出划时代贡献的大诗人
古诗词唯美徐志摩(1896-1931),字栖森,浙江海宁人。他是"新月"诗派的盟主和最有代表性的诗人。
徐志摩的诗歌创作从1922年自英国留学归来开始,到1931年因飞机失事而身亡,共留下了四本诗集:《志摩的诗》(1925)、《翡冷翠的一夜》(1927)、《猛虎集》(1931)、
《云游集》(1932)。以1927年为界,徐志摩的诗歌创作分为前后两期。收入《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两集中的前期作品,除少数流露出一些消极、虚幻的情思,大多数具有比较积极的思想意义:提倡个性解放,争取自主自由,赞扬人道主义,贯穿着爱祖国、反封建、讲人道的思想线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五四"的时代精神;格调相当明朗,也比较健康。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想的追求和乐观的信念。徐志摩出身富豪,后又长期接受英美式的资产阶级教育,他的关于"新的政治、新的人生"的理想,是英美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混合物。在《婴儿》里,"我们要盼望一个伟大的事业的出现,/我们要守候一个馨香的婴儿出世",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为要寻一个明星》、《我有一个恋爱》、《无题》等抒发了作者对这一理想执着的追求。在这个追求的过程中,他显得自信、乐观、积极进取,尽管骑的是"一匹拐腿的马",尽管前面是"黑绵绵的昏夜",追求者也勇于向"黑夜里加鞭",直至倒下。当然,由于他的政治理想与中国现实情况的矛盾,徐志摩又感到这理想有如一个梦,作为资产阶级开山的诗人,他的内心不无悲凉之感。在这些诗篇中,闪耀着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诗魂。
二、对军阀统治下黑暗现实的暴露与诅咒,对下层人民苦难生活的同情。在《灰的人生》中他写道:民间是"衰老的,病痛的,贫苦的,残毁的,受压迫的,烦闷的,奴役的,懦怯的,丑陋的。"他的一些诗具体描写了这景象。《盖上几张油纸》写寒冬中贫苦母亲只有几张油纸,掩盖可能是冻死的儿子。《先生!先生!》一诗,对追逐飞奔的车子,并向车上先生求乞而无所得的女孩,表示了怜悯之心。《叫化活该》把"大门内有欢笑,有红炉,有玉杯"的景象,与在尖刀似的西北风中求乞者作了对比,并且写出了自己与后者的共鸣:"我也是战栗的黑影一堆,蠕伏在人道的前街;我也只要一些同情的温暖,遮掩我的剐残的余骸!"还有《太平景象》、《大帅》等是揭露军阀战争罪恶的。《庐山石工歌》则歌唱出劳动者粗犷雄浑的劳动歌声,认为这是痛苦人间的呼吁。这些诗篇确实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尽管其不可避免地带有阶级局限,在写法上,这一类诗与他大多数抒情诗不同,比较严峻、写实。
三、个性解放的要求和反封建倾向的爱情诗。徐志摩的爱情诗在他的诗创作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最有特。这些诗歌唱纯真的爱情,委婉优美。他的爱情诗,大多是诗人民主主义的理想在爱情生活上的投射,如《我有一个恋爱》、《雪花的快乐》、《恋爱到底是什么一回事》等篇,就是披着恋爱的外衣,歌咏着他怀抱的理想。这些诗篇包含着反对封建
伦理道德、要求个性解放的积极因素,既热烈又严肃、真挚、自然,没有矫揉造作之弊,但也有个别作品,格调不高。
四、对大自然的歌颂。徐志摩把大自然称为"最伟大的一部书"。在他的不少诗里,经常出现大海星空、白云流泉、空谷幽兰、落叶秋声等众多美丽的物象景观。《朝雾里的小草花》、《五老峰》或精致,或雄伟,表现了诗人幽雅健美的情趣。《再别康桥》与《康桥再会吧》都是以自己曾留学的英国剑桥大学的校园景为对象写出的佳作,抒发了对母校的深厚感情。
收在《猛虎集》和《云游》两集中的后期诗作,虽也有一些不乏积极进取的篇什,如《拜献》、《在不知名的道旁(印度)》,技巧又趋于圆熟,但大体来说,思想的矛盾又历历可见。随着革命的深入,他看到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与他的资产阶级理想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于是苦闷更深。这时期他的大部分作品不仅严重地与现实生活相脱离,在诗的琴弦里弹奏的是绝望的悲音和忧愁的哀调,而且个别诗里如《西窗》、《秋虫》有反动倾向。在写爱情的诗中,因他个人主义思想幻灭产生了极端的苦闷,要到"恋爱中寻真正的快乐",便塞进了无聊的、庸俗的、低级趣味的杂质,如《别拧我,疼》就是这样的下等作
品。徐志摩的诗弦上没有了昔日的乐观进取,而代之以失望、悲哀、颓废的哀调。如果说此前的徐志摩还敢于冲入"黑绵绵的昏夜",那么,此时的徐志摩就只能"在梦的悲哀里心碎"了。正因为如此,茅盾在《徐志摩论》中又把这位中国资产阶级的"开山"诗人同时说成中国资产阶级的"末代的诗人"。从徐志摩的这类诗中,确是反映了幼稚的中国资产阶级的理想和幻灭。他具有诗人的天真,或者就是胡适所说的"太单纯"了,因而无论写追求或者表现失望,都还是真挚的,这是他的诗能打动人的原因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他的怀疑、彷徨、颓废更加重了,到后来在激烈的阶级搏斗中,他在政治上更加迷惘,只能喟叹"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了。
真挚地独抒性灵,追求个性解放是徐志摩诗歌的基本艺术个性。他的诗歌特别是其中影响很大的抒情诗,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其突出特点在于:
构思精巧,意象新颖。在《雪花的快乐》中,诗人以"雪花"自比,那飞扬的雪花的意象,巧妙地传达了执著追求真挚爱情和美好理想的心声。《她是睡着了》以丰富的想象,描摹意中人的睡态,连续用星光下的"白莲"、香炉里的"碧螺烟"、喧响的"琴弦"、翻飞的"粉蝶"四个富有浓郁诗意的物象,营造出美妙的意境。脍炙人口的《沙扬娜拉》全诗仅四句,中心好听的影视歌曲推荐
意象是一朵不胜娇羞的水莲,用以状写日本女郎温柔多情的神态,贴切传神,既纯洁无瑕,又楚楚动人。构思之精,意象之新,使这首短诗包涵着体味不尽的意蕴,显示出徐志摩诗歌特有的柔婉情韵。《婴儿》用一个行将临盆的产妇对腹中婴儿的企望,真切地表现了作者对资产阶级理想的向往,构思不落俗套。
韵律和谐,富于音乐美。徐志摩诗有很强的音乐美,往往思想感情是靠那音节的谐和优美得到加强的。如柔婉之情的造成,便与音节的柔婉有关。《雪花的快乐》中不断重复"飞扬,飞扬,飞扬"一句,既造成雪花的轻盈感,又产生了轻松愉快的情调。《沙扬娜拉》一首重复地说"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不仅写出日本少女礼貌谦恭,而且使人感受到那依依惜别之情。《再别康桥》开头更是把那柔和、优雅的情致抒写得淋漓尽致,一是靠音尺的整齐,二是靠押韵产生的回环之感,三靠复沓,三次使用"轻轻的",几乎使全诗都给人一种飘逸之感。
英语专八章法整饬,灵活多样。徐志摩作为新格律派的代表诗人,十分讲究诗形和章法。他的诗虽以四行一节式较多,但从整体上看,节式、章法、句法、韵脚都各有变化,不太拘泥,讲究诗形而能不为其束缚。整饬中有变化,呈现出灵活多样的体式。《再别康桥》每节四行,元旦贺卡
隔行押韵,一、三行稍短,大抵六字,二、四行稍长,大抵八字,诗行有规律的长短错落,又大段整齐、匀称。《爱的灵感》长达396句,《沙扬娜拉》只有4句,《翡冷翠的一夜》一节74行,足见其句法、章法的变化多端。
徐志摩的诗歌
词藻华美,风格明丽。徐志摩的诗思富于想象力,自然也容易表现为文字的丰富,词藻的华丽、浓艳。《她是睡着了》、《半夜深巷琵琶》、《秋月》都写得妩媚明丽,又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在病中》一口气连用了七个比喻,形容病中的心情、一瞬间的回忆。夕阳中的金柳、潭底倒映的彩虹、水中的清荇、斑斓的星辉......织成了彩明丽的画面,使《再别康桥》别具一种温柔纤丽的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