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崔瑗传》“崔瑗字子玉”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崔瑗子玉,早孤,锐志好学,尽能传其父业。年十八,至京师,从侍中贾逵质正大义。逹善待之,瑗因谊游学,遂明天官、历数、《京房易传》。诸儒宗之。与扶风马融、南阳张衡特相友好。初,瑗兄章为州人所杀,瑗手刃报仇,因亡命,会赦,归家。家贫,兄弟同居数十年,乡邑化之。
年四十余,始为郡吏。以事系东郡发干狱。狱掾善为《礼》,瑗间考讯时,辄问以《礼》说。其专心好学,虽颠沛必于是。后事释归家,为度辽将军邓遵所辟。居无何,遵被诛,瑗免归。
后复辟车骑将军阎显府。时阎太后称制,显入参政事。先是安帝废太子为济阴王。而以北乡侯为嗣。瑗以侯立不以正,知显将败,欲说令废立,而显日沉醉,不能得见。乃谓长史陈禅曰:“今欲与长史君共求见,说将军白太后,废少帝,引立济阴王,必上当天心,下合人望。伊、霍之功,不下席而立,则将军兄弟传祚于无穷。若拒违天意,久旷神器,则将以无罪并辜元恶。此所调祸福之会分功之时。”禅犹豫未敢从。会北乡侯,孙程立济阴王,是为顺帝。
阎显兄弟悉伏诛,瑗坐被斥。门生苏祇具知瑗谋,欲上书言状,瑗闻而遽止之。遂辞归,不复应州郡命。久之,大将军梁商初开莫府,复首辟瑗。自以再为贵戚吏,不遇被斥,遂以疾固辞。岁中举茂才,迁汲令。在事数言便宜,为人开布田数百顷。视事七年,百姓歌之。
汉安初,大司农胡广、少府窦章共荐瑗宿德大儒,从政有迹,不宜久在下位,由此迁济北相。时李固为太山太守美瑗文雅奉书礼致殷勤岁余光禄大夫杜乔为八使徇行郡国以臧罪奏瑗征诣廷尉瑗上书自讼,得理出。会病卒,年六十六。
(节选自《后汉书·崔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李固为太山/太守美瑗文雅/奉书礼致殷勤/岁余/光禄大夫杜乔为八使/徇行郡国/以臧罪奏/瑗征诣廷尉/
B.时李固为太山太守/美瑗文雅/奉书礼致殷勤/岁余/光禄大夫杜乔为八使/徇行郡国/以臧罪奏/瑗征诣廷尉/
C.时李固为太山/太守美瑗文雅/奉书礼致殷勤/岁余/光禄大夫杜乔为八使/徇行郡国/以臧罪奏瑗/征诣廷尉/
D.时李固为太山太守/美瑗文雅/奉书礼致殷勤/岁余/光禄大夫杜乔为八使/徇行郡国/以臧罪奏瑗/征诣廷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别名。字和名常有意义上的联系。自称称名,表示谦虚;称人用字,表示尊敬。
B.薨,古人对人身故有多种描述方式,古代诸侯王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称为“薨”。
C.视事,古时指官员到职办公,与我国古代的“致仕”“乞骸骨”的意思相一致。
D.大儒,即鸿儒,学问渊博的人。如“谈笑有鸿儒”中的“鸿儒”就是指这种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瑗富有学识。他从小就锐志好学,长大后通过游学的方式获得了许多知识,通晓天官、历数等,众儒生都把他看作宗师。
B.崔瑗洞察力强。崔瑗认为立北乡侯为嗣不合法统,且会对阎显不利。想劝说阎显去禀告太后,但因故没有成功。后证明果如崔瑗所料。
C.崔瑗很有风骨。梁商初开幕府来征召他去做官时,崔瑗因有邓遵事件被免职的前车之鉴,就声称有病坚决推辞。
D.崔瑗造福百姓。崔瑗任职汲县县令七年,不但多次建议做有利的事情,还为百姓开垦数百顷稻田,得到了百姓的歌颂。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瑗兄章为州人所杀,瑗手刃报仇,因亡命,会赦,归家。
(2)门生苏祇具知瑗谋,欲上书言状,瑗闻而遽止之。
【答案】
1.D
2.C
3.C
4.(1)崔瑗的兄长崔章被州人杀害,崔瑗亲手拿刀报仇,于是逃命在外,恰逢大赦,回到家中。
(2)门生苏祇详细知道崔瑗的计谋,想上书说明情况,崔瑗听说后立即阻止了他。
前车之鉴是什么意思【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的翻译是:当时李固做泰山太守,赞美崔瑗的丈雅,奉书致礼殷勤对待。一年多,光禄大夫杜乔为八使,巡视郡国,以贪赃罪上奏告发崔瑗,被召到廷尉的监狱。
“太山太守”是一个完整的官职名,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瑗”是“奏”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C.“与我国古代的‘致仕’‘乞骸骨’的意思相一致”分析错误。古代的“致仕”是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乞骸骨”是指自己请退离职,回家安度晚年。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C.“崔瑗因有邓遵事件被免职的前车之鉴”分析不当,应为阎显事件被排斥的前车之鉴。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关键词:为……所,被;手,亲手;亡命,逃命;会,恰逢。
(2)关键词:具,详细;状,情况;遽,立即。
参考译文:
崔瑗字子玉,早年丧父,锐志好学,能全部继承父业。十八岁时,到京师,跟从侍中贾逵,
品质正直有大义, 贾逵待他很友善,崔瑗于是留下游学,通晓天官、历数、《京房易传》。各位儒生以他为宗师。他与扶风马融、南阳张衡特别友好。起初,崔瑗的兄长崔章被州人杀害,崔瑗亲手拿刀报仇。于是逃命在夕卜,恰逢大赦,回到家中。家中贫困,兄弟共同居住数十年,乡邑的人被他们感化。
崔瑗四十多岁,才开始担任郡吏。因犯事被关在东郡发干县的牢狱。狱掾善学《礼记》,崔瑗趁拷问之时,常常以《礼记》的学说问他。他专心好学,即使在颠沛流离中也如此。后来事情弄清被释放回家,被度辽将军邓遵召用。不久,邓遵被杀,崔瑗免职回家。
后来崔瑗又被召进车骑将军阎显府中。当时阎太后掌权,阎显入朝参与政事。此前安帝废太子为济阴王, 而立北乡侯为嗣。崔瑗认为立北乡侯不合法统,他预见到阎显将要垮台,想说服他(禀告太后),废掉太子另立,但阎显每天喝醉酒,不能见到。于是对长史陈禅说:“现在想与长史君共同求见,劝将军禀告太后,废少帝,立济阴王,肯定上合天心,下合民意。伊、霍的功劳,不下席便可建立,而将军兄弟可以传福无穷。如果拒绝和违背天意,长久疏远神器,则将以无罪而归入大罪。这便是所说的祸福相交,分功之时。”当时陈禅犹豫没敢依从。正赶上北乡侯去世,孙程立济阴王为帝,就是顺帝。阎显兄弟都被诛杀,崔瑗被排斥。
门生苏祇详细知道崔瑗的计谋,想上书说明情况,崔瑗听说后立即阻止了他。于是辞官回家,不再应州郡的征召任命。一段时期以后,大将军梁商初开幕府,又先征召崔瑗。他自己认为再次成为贵戚的官吏,未被重用却遭贬斥,于是声称有病而坚决推辞。这一年被推举为茂才,迁为汲县县令。在职时多次建议有利的事情,为百姓开垦稻田数百顷。任职七年,百姓歌颂他。
汉安初年,大司农胡广、少府窦章共同推荐崔瑗一向有宿德大儒,从政有功绩,不应久在下位,因此升迁为济北相。当时李固做泰山太守,赞美崔瑗的丈雅,奉书致礼殷勤对待。一年多,光禄大夫杜乔为八使,巡视郡国,以贪赃罪上奏告发崔瑗,被召到廷尉的监狱。崔瑗上书为自己申诉,得理而出。正遇上得病去世,享年六十六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