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背诵篇目
《大同》
《老子》二章
《孟子·天时不如地利》
诗词
屈原《国殇》                    陶渊明《饮酒》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王之涣《登鹳雀楼》 
高适《别董大》                王维《使至塞上》《送元二使安西》   
李白《行路难》《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  杜甫《春夜喜雨》《登高》
孟郊《游子吟》                杜牧《泊秦淮》         
李商隐《无题》《锦瑟》          王安石《泊船瓜洲》   
苏轼《饮湖上初晴雨后》        陆游《书愤》
李白《忆秦娥》                李煜《虞美人》 
柳永《雨霖铃》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秦观《鹊桥仙》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陆游《卜算子·咏梅》 《诉衷情》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大同》
大同》——《礼记·礼运》为西汉儒家学者所记之战国、秦汉间儒家的言论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 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 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 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 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 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 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 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 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成王周公, 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 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译文】
以前孔子曾参加蜡祭陪祭者的行列,仪式结束后,出游到阙上,长叹的样子。孔子之弹,大概是叹鲁国吧!子游在旁边问:“您为何感叹呢?”孔子说:“(说到)原始社会至善至美的那些准则的实行,跟夏商周三代杰出人物(禹汤文武相比),我赶不上他们,却也有志于此啊!”
“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是属于公众的。选拔道德高尚的人,推举有才能的人。讲求信用,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它达到和睦。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得到善终,青壮年人充分施展其才能,少年儿童有使他们成长的条件和措施。老而无妻者、老而无夫者、少而无父者、老而无子者,都有供养他们的措施。男人有职份,女人有夫家。财物,人们厌恶它被扔在地上(即厌恶随便抛弃财物),但不一定都藏在自己家里。力气,人们恨它不从自己身上使出来(即都想出力气),但不一定是为了自己。因此奸诈之心都闭塞而不产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出现,因此不必从外面把门关上。是高度太平、团结的局面。”
“如今大道已经消失不见,天下成为私家的。人们只敬爱自己的父母,只疼爱自己的子女,对待财务和出力都是为了自己:天子诸侯把父子相传、兄弟相传作为礼制。城外护城河作为防守设施。礼义作为准则:用礼义摆正君臣的关系,使父子关系纯厚,使兄弟关系和睦,使夫妻关系和谐,用礼义来建立制度,来建立户籍,按照礼义把有勇有谋的人当作贤者(因为当时盗贼并起),按照礼义把自己看作有功。因此奸诈之心由此产生,战乱也由此兴起。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公因此成为三代诸王中的杰出任务,(是按照礼义)从中选拔出来的。这六位杰出人物,在礼义上没有不认真对待的。以礼义表彰他们(民
众)做对了事,以礼义成全他们讲信用的事,揭露他们有过错的事,把仁爱定为法式,提倡礼让。以礼义指示人们要遵循固定的规范。如果有不遵循礼义的人,在位的就会被罢免,老百姓把这(不按“礼”行事)当作祸害。这可以称为小小的。”
《老子》二章
第一章
[原文]
道可道①,非道②。名可名③,非名。无④,名天地之始;有⑤,名万物之母⑥。故无⑦,以观其眇⑧;有,欲以观其徼⑨。两者,同出异名⑩。玄之又玄⑾,众眇之门⑿。
[译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
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第五十七章
[原文]
以正①治国,以奇②用兵,以无事取天下③。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④:天下多忌讳⑤,而民弥贫;⑥多利器⑦,国家滋昏;人多伎巧⑧,奇物⑨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⑩;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译文]
以无为、清静之道去治理国家,以奇巧、诡秘的办法去用兵,以下扰害人民而治理天下。我
怎么知道是这种情形呢?根据就在于此:天下的禁忌越多,而老百姓就越陷于贫穷;人民的锐利武器越多,国家就越陷于混乱;人们的技巧越多,邪风怪事就越闹得厉害;法令越是森严,盗贼就越是不断地增加。所以有道的圣人说,我无为,人民就自我化育;我好静,人民就自然富足;我无欲,而人民就自然淳朴。
《孟子天时不如地利》
天时不如地利[1],地利不如人和[2]。 三里之城[3],七里之郭[4],环而攻之而不胜[5]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6],兵革非不坚利也[7],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8],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9],固国不以山之险[10],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1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12],亲戚畔之[13]多助之至,天下顺之[14]。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5]
孟子说:“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比不上人们的人心,上下团结。”
周围三里的内城,周围七里的外城,包围并且攻打却不能够胜利。如果围攻着打,肯定有得到适宜作战的天气的一方,这样却没有胜利,这就是适宜作战的天气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形。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兵器和盔甲不是不锋利和坚固,粮食也不是不多;但守城的还是弃城而逃了,这就是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比不上人民上下团结。
所以说:限制百姓的行动不能单单依靠疆域的界线,巩固国 防不能只依靠山河险要,在天下建立威信不能只靠武力的强大。施行仁道的君主得到的帮助就多,不施行仁道的君 主得到的帮助就少。帮助少到极点时,内外亲戚都会背叛;帮助多到极点时,全天下的人都会服从。以全天下人都顺从的力量去攻打连内亲外戚都会背叛的力量,得道的君子有不战之时,若进行战争,则必定胜利。”

屈原《国殇》
操吴戈兮被犀甲,
车错毂(ɡǔ)兮短兵接⑵。
旌蔽日兮敌若云,
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liē)余行(hánɡ)⑶,
左骖(cān)殪(yì)兮右刃伤⑷。
霾(mái)两轮兮絷(zhí)四马⑸,
援玉枹(fú)兮击鸣鼓⑹。
天时坠(通“duì)兮威灵怒⑺,
严杀尽兮弃原野⑻。
出不入兮往不反,
平原忽兮路超远⑼。
带长剑兮挟秦弓,
首身离兮心不惩⑽。
诚既勇兮又以武⑾,
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⑿,
魂魄毅兮为鬼雄
手执吴戈锐呵身披犀甲坚,
在车毂交错中与敌人开战。
旌旗蔽日呵敌寇蜂拥如云,
箭雨纷坠呵将士奋勇向前。
敌寇凌犯我军阵呵践踏队列,
左骖倒毙呵右骖伤于刀剑。
埋定车轮呵拉住战马,
拿过玉槌呵擂动鼓点。
战气萧杀呵苍天含怒,
被残杀的将士呵散弃荒原。
既已出征呵就没想过要回返,
家山邈远呵去路漫漫。
带上长剑呵操起秦弓,
纵使首身异处呵无悔无怨。
真是英勇无畏呵武艺超凡,
你永远刚强呵不可凌犯。
既已身死呵将成神显灵,
你是鬼中的英雄呵魂魄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