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学(下)期末考试
B卷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5分)
1.宋代诗人中,传世诗歌数量最多的是( A )。
A.陆游 B.苏轼 C.黄庭坚 D.欧阳修
2.在宋代作家中,“醉翁”是指( A )。
A.欧阳修 B.苏轼 C.黄庭坚 D.陆游
3.( D )不属于“唐宋八大家”。
A. 苏洵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B.曾巩 C. 王安石 D.辛弃疾
4.宋代“江西诗派”特别推崇唐代诗人( D )。
A.李白 B.白居易 C.韩愈 D.杜甫
5.“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是( A )的诗句。
A王安石 B. 苏轼 C.范仲淹 D.黄庭坚
6.宋代的“淮海居士”是指( B )。
A.晏几道 B.秦观 C.柳永 D.姜夔
7.成语“柳暗花明”出自( C )。
A.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B.王安石《泊船瓜洲》
C.陆游《游山西村》 D.林逋《山园小梅》
8.“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是( D )的诗句。
A. 苏轼 B. 范成大 C. 杨万里 D. 黄庭坚
9.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被称为( B )。
A.散曲四大家 B.元曲四大家 C.戏曲四大家 D.悲剧四大家
10.( A )大多采用一人主唱的形式。
A.元杂剧 B.南曲戏文 C.明清传奇 D.昆山腔
11.( A )不属于“四大南戏”。
A. 《倩女离魂》 B.《白兔记》 C. 《荆钗记》 D.《杀狗记》
12.“南洪北孔”是( D )的戏曲家。
A.元代前期 B.元代后期 C.明代 D.清代
13.“三言”的编者是( C )。
A. 李渔 B.凌濛初 C.冯梦龙 D.施耐庵
14.《牡丹亭》的男主人公是( D )。
A.陈最良 B.张珙 C.王十朋 D.柳梦梅
15.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是( B )。
A.笔记小说 B.章回小说 C.传奇小说 D.世情小说
二、多选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 ABD )是柳永的著名词句。
A.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
B.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C.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D.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2.以下出自苏轼《赤壁赋》的句子是( ABD )。
A.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B.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C. 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D.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3.“江西诗派”的“三宗”是指( BCD )。
A.杜甫 B.黄庭坚 C.陈师道 D.陈与义
4.以下词句中,出自辛弃疾之手的是( ABCD )。
A.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B.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C. 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D.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5.南宋末年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中概括宋诗的特点是( ACD )。
A.以文字为诗 B.以词为诗 C.以才学为诗 D.以议论为诗
6.( BC )名列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中。
A.陆游 B.杨万里 C.范成大 D.张孝祥
7.( AC )名列元代“四大南戏”之中。
A.《荆钗记》 B.《西厢记》 C.《拜月亭记》 D.《牡丹亭》
8. ( ABC )是《桃花扇》中的人物形象。
A. 侯方域 B.李香君 C. 孔尚任 D.杨文骢
9.《三国演义》中与诸葛亮相关的情节是( ACD )。
A. 三顾茅庐 B.桃园结义 C. 草船借箭 D.白帝城托孤
10.《三国演义》中体现曹操“奸”的一面的情节有( ABD )。
A.捉放曹 B.杀吕伯奢 C. 横槊赋诗 D.借头欺众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用“√”表示正确,用“×”表示错误。
2.林逋《山园小梅》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被称为咏梅绝唱。( √)
3.欧阳修的《秋声赋》属于“文赋”,代表了赋这一文体发展的新阶段。(√ )
4.成语“胸有成竹”来自苏轼的《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它最初是苏轼对文与可画竹经验的总结。(√ )
5.词“别是一家”是李清照《词论》中的词学观点,强调诗词同源。( ×)
6.明代张綖《诗馀图谱》认为秦观是婉约词的代表,而苏轼则是豪放词的代表;婉约派是词之正宗。( ×)
7.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运用了比兴寄托的艺术手法,通过描写田园之乐表现了豪放洒脱的情怀。( ×)
8.“说话”四家中,“说经”的影响最大。明代《西游记》的成书与其直接相关。(× )
9.《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都是关汉卿的杂剧作品。( √)
四、分析论述题(共35分)
1.结合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作品,分析说明苏轼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20分)
答:《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词代表作之一。从艺术成就上看,它构思奇拔,蹊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彩,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从表现方面来说,词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前半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也是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嬗发展。后半纯用白描,人月双及。它名为演绎物理,实则阐释人事。笔致错综回环,摇曳多姿。从布局方面来说,上片凌空而起,入处似虚;下片波澜层叠,返虚转实。最后虚实交错,纡徐作结。全词设景清丽雄阔,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矛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枋度和美好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
自然流露。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此词全篇皆是佳句,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当词人一旦从“神游故国”跌入现实,就不免思绪深沉、顿生感慨,而情不自禁地发出自笑多情、光阴虚掷的叹惋了。仕路蹭蹬,壮怀莫酬,使词人过早地自感苍老,这同年华方盛即卓有建树的周瑜适成对照。然而人生短暂,不必让种种“闲愁”萦回于心,还不如放眼大江、举酒赏月。“一尊还酹江月”,玩味着这言近意远的诗句,一位襟怀超旷、识度明达、善于自解自慰的诗人,仿佛就浮现在读者眼前。词的收尾,感情激流忽作一跌宕,犹如在高原阔野中奔涌的江水,偶遇坎谷,略作回旋,随即继续流向旷远的前方。这是历史与现状,理想与实际经过尖锐的冲突之后在作者心理上的一种反映,这种感情跌宕,更使读者感到真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更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这首词从总的方面来看,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通篇大笔挥洒,却也衬以谐婉之句,英俊将军与妙龄美人相映生辉,昂奋豪情与感慨超旷的思绪迭相递转,做到了庄中含谐,直中有曲。特别是它第一次以空前的气魄和艺术力量塑造了一个英气勃发的人物形象,透露了作者有志报国、壮怀难酬的感慨,为用词体表达重大的社会题材,开拓了新的道路,产生了重大影响。
苏轼用词来抒写生活情趣,政治抱负,身世感慨,亲友情谊,农村情谊,农村生活,咏物等等。
苏词以豪放为主,不喜雕琢,善于吸收诗句如此,偶然也运用当时的语言,给人清新朴素的感觉。开创了豪放派的词风;以诗为词;突破了音律的束缚;苏词的语言创新
2.结合《红楼梦》的具体情节,分析说明薛宝钗的形象特点。(15分)
答:薛宝钗突出的特点,就是很世故。在贾府这个派系复杂、矛盾重重的大家族中,她一方面抱去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三不知的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另一方面,她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和各方面的人维持着一种亲切自然、合宜得体的关系;正如脂评所说:待人接物不亲不疏,不远不近,可近之人未见冷淡之态,形诸声。她主义揣摩和迎合贾府统治者的心意,以博取他们的好感,而对于被人瞧不起的赵姨娘等人,也未尝表现出冷淡和鄙视的神。她深知老年人喜欢热闹诗文,爱吃烂甜食物,就按照贾母平时的爱好回答。她还当着面奉承贾母。她说: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凤丫头凭她怎样巧,但巧不过来太太去。结果贾母大大夸奖她:提起姊妹,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