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料范本
【人教部编】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答司马谏议书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答司马谏议书
【学习目标】
1.借助工具书,能顺畅朗读课文。
2.能理解文句的意思,积累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学习重难点】
1.能理解文句的意思,积累一些常用 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探究文章中包含的信息。
【学习过程】
一、自学
(一)文史知识
王安石与“炼字”
王安石《泊船瓜洲》这首诗素来为人称道:“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南宋洪迈在他所著《容斋续笔》中谈到,王安石在《泊船瓜洲》诗中的“绿”字,在草稿上改过数次。先用“到”字,再改“过”字,又换“入”字、“满”字;经过多次更易,最后才选定了“绿”字。这一字之改的“绿”,既含“春到”,又表“春满”,更富有春意盎然、春光明媚之意,使之如见其景、如入其境。可见名家对炼字炼句的讲究。
(二)题目解说
这篇文章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是王安石答复司马光的信。司马光,字君实,当时任谏议
大夫,故称司马谏议。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实行新法。保守派的代表人物,当时任右谏议大夫的司马光(字君实)多次写信给王安石,要他停止变法。王安石这封信,是针对司马光熙宁三年(1070)二月一封长达三千余字、全面攻击新法的来信的回复。王安石先是简短地复了一信,对来信所责难的诸点不一一置辩,随后想到彼此交往多年,友谊深厚,信札来往不宜草率简慢,就又写了这封答书。
新旧两派之间的这场政治斗争,在当时朝廷上下本就非常引人注目,司马光与王安石的这类信件,更带有半公开的性质,双方在论战辩难时都是全力以赴的。因此,这封回信虽然简短,却是精心结撰之作。
开头一小段文字,表面上是向对方解释上次为什么简短回复而此次“具道所以”的原因,但实际上作者着意强调的倒是“所操之术多异”这句话。细读信的全文,便可发现作者的辩驳和批评都贯串了这一中心思想线索。“立片言以居要”,作者一开始就把问题的实质点出来了。
(三)基础梳理
1.读准字音。
(1)强聒(ɡuō) (2)壬人(rén)
(3)卤莽(lǔ) (4)胥怨者民也(xū)
(5)怨谤(bànɡ) (6)会晤(wù)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窃,私下,谦辞;同游
(2)冀君实或见恕也:冀,希望;见恕,原谅我
(3)辟邪说,难壬人:辟,批驳;难,排斥
(4)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考虑
(5)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抵御、抵抗
3.解释下列多义词的意思。
(1)某
(2)操
(3)厚
(4)壬
(5)胥
4.说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
(1)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古义:声势盛大或凶猛。
今义:气势猛。
(2)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古义:谦辞,用于自称。
今义:很小或很少。
5.说出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其义。
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名词用作动词,施加恩惠
6.说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
(1)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介词结构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议法度而于朝廷修之”
(2)终必不蒙见察:被动句,“见”表被动
二、互动探究
(一)结构图引
(二)研读探讨
1.王安石为什么要写这封书信?
答:
2.从文中看,王安石为什么要进行这场变法?
答:
答案:人:习于苟且。
士大夫: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
上:欲变此。
3.实施变法时,出现了怎样的情形?司马光认为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是什么?
答:
答案: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1)天下——怨谤,众——汹汹然。
(2)司马光认为这种情形是王安石在变法中,“侵官”、“生事”、“征利”、“拒谏”造成的。
4.在如此严峻的情形面前,王安石对变法持怎样的态度?哪些语句体现了这种态度?
答:
答案:
(1)坚持变法,义无反顾。
(2)“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三)品读赏析
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
答:
答案(1)言简意赅,措辞委婉而坚决。这篇文章语言柔中带刚,态度委婉而坚决,运用这样的外交辞令符合答复指责性书信的特点。而驳斥司马光指责的语句言简意赅,不容置辩,干净利落。(2)结构严谨,说理透彻,见解新颖,堪称古代政论文的典范。
三、拓展提升
(一)文白对读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