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四声与平仄
律诗对平仄有严格的要求。要懂平仄~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四声。“声”是指声调。声调是汉语的特点。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现代汉语的四声指的是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古汉语的四声指的是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古今汉语的声调有的发生了变化~古平声字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古上声字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古去声字后代仍是去声~古入声字后代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都有。
古代四声的平声调是一个中平调~如江、阳、真、灰等字,上声调是一个升调~如讲、港、洒、楷等字,去声调是一个降调~如笑、啸、号、帽等字,入声调是一个短调~如积、实、百、客等字。《康熙字典》中有四声分别的口诀~是:“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古四声举例:
平 上 去 入
gui 归~ 鬼~ 桂~ 骨。
ji 基、奇~己~ 计~ 积。
Dong 东~ 董~ 洞~ /。
Xie 邪~ 写~ 谢~ 雪。
普通话四声的阴平为高平调~声调符号标为“-”~如江、山、东、风等字的声调。阳平为高升调~声调符号为“/”~如麻、华、图、长等字的声调。上声为降升调~声调符号为“v”~如眼、土、马、讲等字的声调。去声为全降调~声调符号为“\”~如砚、免、骂、架等字的声调。
普通话四声举例:
阴平 阳平 上 去
gui 归~ / 鬼~ 桂。
ji 基、积、奇~ 集 己~ 计。
Dong 东~ /~ 董~ 洞。
Tong 通~ 同~ 统~ 痛。
Xie 些~ 邪~ 写~ 谢。
知道了什么是四声~平仄就好懂了。在普通话声韵里~凡声调为阴平、阳平的字都是平声调~凡声调为上声、去声、的字都是仄声调~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辞典》等辞书中一查便知。古汉语平声调的字都是平声调~上声、去声、入声的字都是仄声调~可查《诗韵集成》、《诗韵合璧》、《诗韵易检》、《佩文韵府》、《词林正韵》等韵书。
诗词技巧
刘名亚
作律诗须过五关
律诗创作~时历千年~吟山咏水~颂国歌贤~庆功贺喜~述志进言~扬清激浊~启后承前~成品问世~胜饮甘泉。今天~我不讲词曲绝句~只对作诗律诗进行浅谈。
通观各地诗友的律诗~大部份是依照常规而动笔~清心悦目~咏味丛生~令人赞叹,相反~有
些人的律诗~不按格律动笔~却也跃然于书刊之上~睹来心烦。为什么会不断地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认为是没有过好五道关~下面~简要地讲一下具体情况:
1、韵脚关。一般说来~撰写诗词使用的韵书~已由《佩文诗韵》,平水韵,和《词林正韵》转向《中华新韵》~做到了放宽再放宽~有的人在取用韵脚时~却不在一个韵部中取用韵脚~而是将甲韵部的韵与乙韵部的韵混合取用~更有甚者~一首诗中取用三个韵部的韵~违背了格律~可叹可忧。
2、平仄关。撰诗除了必须做到平仄交替~二、四、六分明之外~还要做到每句诗都不搞三平尾和三仄尾~才能使韵味徐来~这是谁都知道的~但有的人对这些原理却臵若罔闻~作出的诗~晦涩不堪~阅来刺眼烦心。
3、对仗关。撰律诗要做到第三句与第四句对仗~第五句与第六句对仗~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量词对量词、副词对副词、形容词对形容词~这是律诗独具的亮点~不可乖违~但有的人~我行我素~任意挥毫~名为律诗~实系顺口溜~形成鱼目混珠。
4、格调关。撰律诗通常使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平起平收~第一句为平平仄仄仄平平,或平平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仄仄平平仄,~第二句为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句为仄仄平平平仄仄~第四句为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五句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三句与二、三、四句无异,另一种是仄起平收~第一句为仄仄平平仄仄平,或仄仄平平平仄仄,~第二句为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三句为平平仄仄平平仄~第四句为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五句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余三句与二、三、四句一样。可是~有的人不按约定成俗的格律作律诗~索然寡味。
5、组词关。撰律诗~组词也是一个大难关~一不能造作乖僻语句~二不能重叠运用义同字不同的言词~三不能前言不接后语~四不能采用独特情况而不作附注~使人看后~呆若木鸡。
要过好五关~有一定的难度~不能掉以轻心~古人云: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如果时常遵行这两句话~一定能收立竿见影之功。下面谈谈过五关的良方:
一要多学习。首先学好韵书~当前~韵书种类很多~最好是学习和运用《韵林正韵》~因为这种书通行全国~人人认可~如果用《中华新韵》~时机尚不成熟~因为这种书还处于试行阶段~许多诗社不承认。其次是要学指导作诗词的书~切实掌握格律~三是要反复学习优秀篇章~四是绝对不能混用韵脚。
二要多思。会作诗的人~大多数在构思时就逐字进行斟酌~而不马虎从事。唐人卢廷让《苦吟》诗中“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系至理名言~应作我们的座佑铭,宋代王安石《泊船瓜洲》诗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是经十余次修改才定下来,唐代贾岛《题李凝幽居》诗中“僧敲月下门”~除了反复思考其敲字外~还是在韩愈帮助思考下定下来~由此可见~多思才能如愿以偿。
三要多求教。主动寻师访友~祁求指点~是过好五关的重要途径~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拜见程颐时所形成的“程门立雪”的故事~流传千载~受益者诸多~我们也应仿照行之~争取成为一个合格的诗人。
最后~为勉励尚未度过五关的诗友~谨献一首律诗~聊表情怀。诗云:
作律诗须过五关,劝君朝夕勇登攀。
鲜花出自常茹苦,硕果源于不畏难。
正品连篇昭世上,欢声继日起人间。
吟朋目睹心肝悦,共赞成功学杜韩。
桑榆诗话
古 诗(往体)
古诗~也称古体诗、古风、往体~相对于形式严谨的格律诗而言。
唐代以前古体诗一直存在但没有定称~因没有可作参照的另一诗体。唐初形成具有固定的格律形式的律诗~并逐渐在诗坛上占据了主导地位~由于人们将律诗、绝句称为今体诗或近体诗~为了和这一新兴诗歌体裁相区别~时人遂将传统不合律之诗以及模仿传统风格的诗歌统称为古诗或往体~一直沿用至今。
古诗包括两个范畴:首先~是时间上的范畴~“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王力《诗词格律》,~凡是唐以前的诗都是古体诗~因此从先秦诗歌到南朝新体诗~全部属于古诗,其次~是体裁上的范畴~律诗产生以后~仍有许多诗人模仿唐代以前的诗歌形式~撰写不受格律束缚的较为自由的诗歌~因此才产生了“往体”的概念~“往”即以往之意~模仿以往诗歌体裁的诗就属于往体。胡震亨《唐音癸签》云:“今考唐人集录所标体名~凡效汉魏以下诗~声律未叶者名往体。”这就是说~所谓近体诗和古体诗并非指年代而言~而是从声
律上对古代诗歌的划分。通常诗评家更注重这一范畴~如赵执信在《谈龙录》中云:“声病兴而诗有町畦~然古、今体之分~成于沈、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