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走出“自我中心”
教学目标
1. 理解“自我中心”的含义,了解其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2. 能够识别和改变自己的“自我中心”思维模式,培养与他人的合作和共享意识。
3. 意识到赞美和帮助他人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方式,尝试在生活中积极行动。
教学内容
1. 什么是“自我中心”?
2. “自我中心”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3. 如何调整自我中心的思维模式。
4. 赞美和帮助他人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引导学生思考:当你和别人玩的时候,你更愿意做什么?
当你吃饭的时候,你更喜欢吃什么?
学生可能会给出很多答案,如:我喜欢玩我的玩具,我喜欢吃我的最爱等等。
引导学生思考:当你这样做的时候,是否会忽略别人的感受
学生可能会说:“是的,我会”。
引导学生思考:这样做可能会影响你和别人的关系吗?
了解自己学生可能会说:“是的,如果我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他们可能会不高兴,然后我们之间就会有矛盾”。
正式进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第二步:认识“自我中心”
(1)通过简单的讲解,让学生理解“自我中心”的概念。可以使用图片或图表来帮助理解。
(2)用具体的生活例子让学生感受自我中心的表现形式,例如:
当我们看电视的时候,总是想看自己最喜欢的节目,而不考虑其他人的喜好;
当我们玩游戏的时候,总是想自己玩得最好,而不愿意和别人分享或帮助别人;
当我们吃饭的时候,总是想吃自己最喜欢的,而不愿意分享给别人。
第三步:了解“自我中心”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让学生讨论“自我中心”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1. 会让别人感到你不关心他们的感受,从而降低他们对你的信任感。
2. 会让你的想法和要求成为你和别人之间交往的唯一标准,从而让交往变得单调和枯燥。
3. 会让你难以承认和接受别人的优点和贡献,从而影响自己与他人的合作能力。
第四步:调整自我中心的思维模式
(1)让学生思考如何改变自己的“自我中心”思维模式,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提出一些方法,例如:
1. 学会分享和合作,与他人一起玩、学习和工作。
2. 在与他人交往时,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感受。
3. 学会给予赞美和鼓励,不只关注自己的成绩。
4. 学会接受别人的帮助和支持,不以自我为中心。
第五步:赞美和帮助他人的重要性
让学生了解赞美和帮助他人的重要性。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1. 为什么我们要赞美和帮助他人?
2. 赞美和帮助他人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3. 赞美和帮助他人可以如何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
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总结出具体的答案。
第六步:拓展实践
在教学结尾,让学生通过实践行动,尝试改变自己的“自我中心”思维模式。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1. 每天夸一次同学,并告诉他为什么喜欢他/她。
2. 在做事、生活中尽可能与他人分享、合作、帮助。
3. 在行动中尽可能考虑别人的感受和需求,而不是只考虑自己的想法。
教学反思
1. 通过在生活中的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自我中心”对人际关系的影响,进而更能够理解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之重要性。
2. 在课程内容的讲解中,应该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第一部分:什么是“自我中心”
当一个人只关注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而忽视他人的感受和需求时,就表现出了“自我中心”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通常表现为个人以自己的利益和需求为中心,不考虑他人的利益和需求。因为这种行为模式会影响人际关系,所以需要我们认识和了解它,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以便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自我中心”的行为模式。比如,在家里,如果父母只在意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而不顾及孩子的感受和需求,那么孩子可能会感到被忽略和冷落。同样,在学校里,如果一个学生只考虑自己的成绩和利益,不愿意与同学合作和交流,那么他可能会被孤立,难以与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
尽管“自我中心”行为模式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但它却有很多不利影响。与他人的交往需要相互尊重和体谅,如果我们只关注自己,忽略了他人,则易引起反感和不满,进而影响交往质量。同时,我们可以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培养一种与他人分享和合作的精神,从而缓解自我中心的过度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