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卷第4期
V ol 125 N o 14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angchun N ormal Un iv ersity (H umanities and S ocial Sciences )2006年7月Jul 12006
张爱玲简介
瞬间与永恒
———论张爱玲小说空间形式
董洪国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语言文学系,广东阳江 529500)
[摘 要]张爱玲是现代文学史上的另类作家,她的作品常被误读为古典式叙事。分析其小说的空间
形式,可以显示出其艺术表现的现代性。她的小说是通过日常生活叙事,细节描写、对话性、反高潮
等手法凝固时间,并设置地域空间和情境空间来获取空间形式的。
[关键词]张爱玲;空间形式;小说;叙事
[中图分类号]I2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78X (2006)04-0083206
[收稿日期]6[作者简介]董洪国(6),男,江苏灌云人,阳江职业技术学院语言文学系高级讲师,从事文艺学与语文教育的研究。
  在我国现代作家中,张爱玲是一个“另类”,如陈思和先生所说:“张爱玲是新文学史上的一个‘异
数’”[1]。她的另类并不在于她“是一个感兴趣于‘故事’的小说家,她对人生的诘问与质疑,都深藏在那些曲曲折折、悲欢离合的故事里”[2]
;也不只在于“她在消解‘五四’新文化的理想主义时故意夸大了人的凡俗性”[3];还在于她对“怎样写作这个时代”这样严肃的话题作了个性化诠释:凝结一定的空间形式张扬人的俗性。
贾平凹感叹读张爱玲的小说“感觉离我们很远”[4],也许大多读者都有这样的感叹。这既是时间感、距
离感,也是时代感、空间感。张执着地坚持着“一种感悟式的写作”[5],打破了传统小说以时间为顺序展示情节的书写模式,将时间纳入到空间之中,营造出丰富的审美情境,演绎一个个悲怆苍凉的“传奇”故事。“如果说‘五四’人和一些左翼作家喜欢把中国生活纳入一个时间价值系统,那么张爱玲则相反,她是从中国的生活形态去观察时间,把时间写入‘参差’的空间的”[6]
。这是张爱玲的长处,也是她的独到之处。她总是把人的生命世界、生存状态,人对存在的感知置于自己的思考中心,形成存在主义哲学的处境意识:“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7]。也形成世俗的功利思想:“
只有此时此刻的自己最为可靠的,是可以清晰地
感知并把握的,所以也只能抓住此刻,来不及也没有余力去为渺茫的明天做一个打算”[8]。这驱动着她在创作中不断产生“克服时间的愿望”,追求人的存在的“空间性现时”。因此,建构空间形式并非为形式而形式,它的背后有更为深层的书写原因和更为忧患的书写意识,这属于另一话题的范畴了。
根据莱辛的理论划分,小说属于时间的艺术。在以情节为主的传统小说中,故事沿着一条内在的时间链和因果链展开,有清晰而合理的时间线索,使小说成为一种时间性的存在。19世纪以来,以巴尔扎克、雨果、狄更斯等人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小说可视为时间形式小说。但是,阅读某些传统小说或现代小说时,常常会产生空间感。这是为什么?通过比较,我们认为,空间感的产生来源于不同的形式,传统小说主要通过环境描写和空间场景的转换来获得空间感,现代小说获得空间感的方法主要有叙事并置,主题重复,章节交替,多重故事等等。1945年,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约瑟夫弗兰克在《现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一文中首次提出了空间形式理论。根据这一理论,简言之,小说的空间形式是指作家在创作中改变传统的叙述模式,采用“扭曲时间”或“时间变形”的原则打破情节发展的自然流程的一种叙述方式。也就是说,小说虽然是时间艺术,但通过作家叙事技巧的运用,作为时间文本的小说会生成一定的空间形式。然而,空间形式到底还
3200-04-11
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