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启蒙》上卷四支第3章写到:杜陵不作海棠诗。杜陵即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
海棠花,蔷薇科的一员,自古便是雅俗共赏的名花,素有“花中神仙”之称,“国艳”之誉,与玉兰、牡丹、桂花相配植,形成“玉棠富贵”的意境。
古今爱海棠者不计其数,东坡赏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李清照一早醒来“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红楼梦》大观园的最亮点是海棠诗社;邓颖超《从西花厅海棠花忆起》周恩来;川端康成凌晨4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刹那间生出了感动,在喧嚣尘世中,还能有海棠花静静开放的宁静……
海棠花名贯天下,我却一直无缘尽享,今年11月赴京为故宫600年庆生,与海棠果撞个正着。累累果实,每一粒都是鲜花化育,花季时的朵儿该是何等繁密明艳动人!听说老北京的时令小果,著名的八棱海棠果,煮一下就绽放开花了,放入冰糖,凉热皆是好味道。不过,这些年已经绝迹了,公园里的大多都是观赏果不能吃。不知在天津某饭店遇到的这款“酸杏汤”,里面的海棠果干是什么品种。
海棠如此多娇,引无数名人竟折腰,诗圣杜甫为何不歌咏?《声律启蒙》为何将此事记录广而告之?原来,这里隐含着传统的避讳文化。杜甫的母亲名海棠,要避讳。
人物姓名避讳,大约起源于周朝。孔子在记史的过程中,就明确地提出过,要“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为了避讳汉文帝刘恒,姮娥变成了嫦娥;“道可道,非恒道”变成了“道可道,非常道”。
为了避讳李世民,观世音菩萨改为观自在或者观音;为了避讳李世民曾祖李虎,古代夜壶虎子改成了马子,据说我们现在的马桶一词就是源于马子呢。
有一样蔬菜叫山药,唐代之前,这个东西叫薯蓣,山药吃起来的口感,确实和红薯蓣头接近。唐代宗李豫登基之后,要避他的讳,蓣字就不能用了,改成了薯药。到了宋英宗赵曙登基,这个薯字又不能用了,薯改成了山,成了山药,一直沿用到今天。
诗鬼李贺,20岁那年到长安考取进士,
没想到却因为父亲名为晋肃,与进士谐音,为避父讳,就取消了他的考试资格,且限制他终生不能考取。
后来,体谅民间避讳之苦,不少皇帝的起名尽量用生僻字,也算是做了一件功德事吧。
三国时的人名多是单字,也是为了减少避讳,毕竟双字犯讳的机会多一点,进步的机会就少一点。所以,有一种惩罚叫改成双字名。
成语“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也是避讳文化的产物。
北宋时,常州太守田登,不许州内的百姓在谈话时说到任何一个与“登”字同音的字,否则便要被加上“侮辱地方长官”的罪名,重则判刑,轻则挨板子。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即将到来。依照以往的惯例,州城里都要放三天焰火,点三天花灯表示庆祝。州府衙门要提前贴出告示,让老百姓到时候前来观灯。写告示的小官员只能把“灯”字成“火”字。这样,告示上就写成了“本州依例放火三日”。告示贴出后,老百姓看了都惊吵喧闹起来。尤其是一些外地来的客人,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还真的以为官府要在城里放三天火呢!大家纷纷收拾行李,争相离开这是非之地。当
地的老百姓,平时对于田登的专制蛮横无理已经是非常不满,这次看了官府贴出的这张告示,更是做花灯
气愤万分,忿忿地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杜甫虽然因为避讳没有留下海棠诗,但既然母亲名海棠,那他对海棠的爱比起他人,应该有过之而无不及。
杜甫为何不做海棠诗
广东/陈敏
ZHI 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