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时 教 案
课 题 | 第五章 记叙文体 | 课 时 | 总弄堂里 6课时 | 课型 | 新授 |
第5、6课时 | |||||
教 学 目 标 | 掌握报告文学的知识,培养报告文学的写作能力。 | ||||
重 点 难 点 | 报告文学的写作能力 | ||||
教 具 | 讲授式与讨论、探究式教学相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 | ||||
板 书 设 计 | 一、报告文学的含义 二、报告文学的特点 三、报告文学的写作 四、报告文学写作应注意事项 | ||||
作 业 | 分析《祖国高于一切》的语言特,写评论文章,字数不限。 | ||||
教 后 小 结 | 报告文学是采取文学手段,真实、及时、准确地反映客观现实生活中真人真事的一种新闻文体。它的本质是文学式的报告,但属于新闻体裁。 | ||||
教 学 过 程 | |||||
第三节 报告文学 一、报告文学的含义 报告文学,是十九世纪下半叶兴起于西方的一种文字形式。三十年代出现许多著名的作家和作品,如埃根·基希的《秘密的中国》、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斯特朗的《中国通讯》等,二十世纪初日趋成熟。 我国的报告文学在二十年代初,瞿秋白写的《饿乡纪程》、《赤都新史》为最早。八十年代拨乱反正,我国出现报告文学创作热。报告文学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大工业迅速发展的结果,是人类对真实进行反思的需求,人们用纪实小说的笔触,把鲜为人知的事件清晰、生动、具体地展现出来,于是便有了这种独特的体裁样式。 随着报道新鲜事实的多种多样的形式的产生,报告文学这一边缘性文体,越来越受到青睐。虽然对它的归类仍有分歧,但其表现形式,及反映的对象都与新闻学所要求的特点相似或相同。所以我们把它归在新闻类文体中,使它的新闻性和文学性更加和谐统一,成为“速写”、“艺术文告”、“文艺通讯”、“文艺特写”的同义词。所以我们这样定义: 报告文学是采取文学手段,真实、及时、准确地反映客观现实生活中真人真事的一种新闻文体。它的本质是文学式的报告,但属于新闻体裁。 二、报告文学的特点 (一)新闻性 报告文学的新闻性包含真实性和时效性。真实性是报告文学的生命。这种真实性与文学创作的真实性有天壤之别。它严格遵守生活真实,而不是艺术真实。因为新闻事实在当今社会已成为记录人类成长进步过程的佐证。报告文学必须如实地再现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以体现它的文献价值。有人曾赞同报告文学“略有虚构”之意,我们是坚持不提倡的。因为作者要向人民负责,向时代负责。还因为《报告小说》的出现,使人们更加注意到报告文学的真实性原则,否则,这一文体将被湮灭。 报告文学的新闻性还体现在时效性上。它被誉为文学战线上的“轻骑兵”,它能满足人们迫切想了解信息的欲望,并能迅速、及时地反映。在一定程度上它更细致、更生动、更感人。抗美援朝时,魏巍写了《谁是最可爱的人》引起了世界瞩目,让中国人看到胜利的希望。十年后,魏巍写了相同题材的长篇小说《东方》并发表。这与报告文学的发表晚十多年。可见报告文学的时效性是很强的。当然它与消息、通讯相比,其时限宽松许多,不必争着先发,因为他注意的是反映新闻事实的广度和挖掘主题的深度。同时,报告文学的文学性也决定它要思考酝酿:艺术构思、人物刻画、表现手法等,尤其是有些重大新闻事件,由于当时环境条件无法报道,事隔几度春秋,形势变化,再度反映,最好的方式就是报告文学。八十年代流行报告文学的原因就在于此。陈祖芬的报告文学《祖国高于一切》、《当代青年》,发表于八十年代初,对反映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又如1942年董鲁安(于力)写的报告文学《人鬼杂居的北平》一文,就以详实的材料报道了日寇和汉奸在北平犯下的种种罪行,歌颂了北平人民爱国主义的英雄行为,至今,已成为日本侵略中国的铁的证明,其中的图片被转载刊登,具有不可估量的史料价值、政治价值、经济价值。它反映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轨迹,记录了人类丑恶的一面。 (二)文学性 理由在《报告文学的写作》(《新战线》1980年第5期)中曾说:报告文学虽不允许虚构,绝对真实,但是对具体新闻材料要进行“提炼、剪裁、描摹、比兴、工笔刻画、重笔渲染以及精确度、截取断面、调动语言”等,把健康的、具有审美价值的材料与完美的表达形式艺术的融汇在一起,构成具有文学价值的“艺术报告”(基希语)使读者真切感受真实的美就在身边。 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对陈景润的演算草稿纸进行了艺术描写、议论、抒情,使小小的草稿纸具有珍贵价值,使人物崇高精神境界通过小小的草稿纸传递出来: “何等动人的一页又一页篇章!这些是人类思维的花朵。这些是空谷幽兰,高寒杜鹃,老林中的人参,冰山上的雪莲,绝顶上的灵芝,抽象思维的牡丹。这些数学公式也是一种世界语言。”(1978年第10期《人民文学》) 这是运用现象、联想把新闻事实形象生动的比喻出来,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三)政论性 报告文学的政论性,使它成为时代的传声筒、号角,成为历史的见证。梅朵在给《陈祖芬报告文学选》写序时就说过:“陈祖芬是一个寻火者,她每时每刻都在寻人们心中的火焰。”的确,报告文学的作者总是以见证人的身份直抒情怀、发表议论。这就使作品具有倾向性,直接或间接地与政治、经济、文化相联系。夹叙夹议的手法使新闻事实的本质自然、生动、醒目、深刻的表现出来。 报告文学的政论性,要求作者把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有机结合起来,把形象性和抒情性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站在时代的最前头,敏锐的捕捉新闻线索,反映出社会和人生的哲理。如陈祖芬的报告文学,《祖国高于一切》,反映中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一片深情。尽管祖国母亲曾给予“他”不公的待遇,但作者借主人公王运丰之口深情地说道:“母亲可以一时错怪他的孩子,但我不能不爱母亲。”多么深刻的哲理!这句话成了八十年代最感性、最人性、最阳光、最时尚的一句话,成了那个时代结束痛苦、走出阴影、奔向光明的宣言。 三、报告文学的写作 (一)坚持真实性原则,叙论合宜 夏衍曾反复强调:“报告文学的真实性的原则是不能动摇的。”(《关于报告文学的一封信》)1983年第1期《时代的报告》)许多事实也告诫我们,真实是报告文学的生命。 有关因报告文学失真而导致的法律纠纷案,从另一侧面说明,新闻类文体不仅要以事实为准绳,还要以作家的写作态度为依据,远离功利目的,确保报告文学的纯洁性。 我国著名法学家张友渔在《报告文学涉及的法律问题》(《时代的报告》1983年第6期)中,提到报告文学所遇到的敏感问题:第一,报告文学批评的单位或个人会反对、压制或迫害报告者。第二,报告文学反映的事失真,或部分失真。批评和颂扬了不该批评或颂扬的人,就要被抗议和控告。可见,报告文学作者需适应新形势,知法遵法,在两肩担道义的前提下,认真领会真实性的含义。让叙述的真人真事在合情合理的基础上为议论做铺垫,以智慧的思想表达完成作者的创作动机、创作意义。例如陈祖芬的报告文学《祖国高于一切》中有这样一段叙议结合片断: 一九七五年,他靠边站时,有一位老上级请他到南京帮助他筹建电子计算机站。他是个给剥夺了工作权利的“德国特务”,到南京去当临时工,政治上可是担风险的事。但他说去就去了,就像当年走向重灾区。他从大量的技术资料中,发现外国某公司提供的电子计算机和合同中规定的型号不一样,这是一套拼凑的旧设备,连正规的出厂合格证都没有。可我们的干部说,“我们已经验收了,而且支付了货款的百分之九十五”。“不能听任外商欺骗!”,“客人是我们请来的,别谈电子计算机的问题。”王运丰震惊了:这么奴颜婢膝!是呵,往往愈是真心实意的学习外国先进技术的人,愈是有自力和奋发的精神;而排外的人,往往走向媚外。科学使人格高尚,而无知使人格萎缩。 这个片断从“王运丰震惊了:”一直到结束,是在叙述基础上的议论,水到渠成,和谐自然。 (二)把握时代精神,选材炼意 所谓时代精神,是指一定历史时期内,人们共同创造,共同具有的愿望、要求、理想和信念。这种信念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例如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是我国提倡解放思想,大胆改革的火红年代,它的时代精神就是反对保守,破除羁绊,解放生产力,抓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报告文学要反映这样的时代精神,作者就要深入生活,把握时代脉搏;歌颂真善美,抨击假恶丑;有高度的责任感,坚持写作的无功利性。 报告文学的题材来源于现实生活,没有对现实生活的认真考察、分析、研究,就没有写作的权利。一旦选准了生活中的典型,就要围绕典型,尽其所能,下大力量收集素材,从中提炼出富有时代意义的,能站在时代最前沿的,对社会生活起到指导、启发、警示作用的主题,这是报告文学作者应有的责任。 (三)诚实想象,不拘一格 报告文学不允许虚构,但不能没有想象。离开想象,就没有了报告文学的文学性。报告文学的想象是合理想象,合理想象不是把可能会有的事写进去,在“有”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而是进行诚实合理的想象,作者可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对已发生过的又难以证实的事情,根据掌握的材料加以合理预测,使事件的叙述更完整,人物更完美,新闻价值更典型。诚实想象包括细节想象、心理活动想象、场面想象、事实评价、解释和说明想象等。还以陈祖芬的《祖国高于一切》为例,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祖国解放前几年,国民党驻西德的机构先后三次动员他回国,他拒绝了。可这次,他偏要回!“你别走吧……”棕眼睛的妻子哭了,泪水盈盈地望着那六间一套的家。每间房里都有大幅的地毯和贵重的家具。于是,他看见爱情在讲究的咖啡壶上闪耀,在雕花木上微笑,在地毯上伸展,在她的泪水中流淌…… 这段文字写出了王运丰听到祖国的召唤后,已无暇坦然面对自己的爱妻和体味家中的环境,只是在焦灼地寻回国的各种方式,四处奔波。据作者掌握的资料:王运丰与德国妻子感情深厚。所以作者进行合理想象,四个“在……上”的排比运用使王运丰更具有人情味,更符合报告文学的“文学性”,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有血有肉。 再如陈祖芬的报告文学《当代青年》中的一个片断: 主人公王毅捷与时间赛跑,拼命学习英语以备考研。一天深夜,他被一句英语难住了,深夜求教很晚未归,作者写妻子担忧的情形: ……可是已经深夜十二点多了,他还没回来。小鹰逼着公公打电话人。“报社吗?晚上有没有发生什么案件?”“没有。”“公安局吗?现在有没有人报案?”“没有。” 但是这一点都不能使小鹰安静下来——上海这么多小马路、小弄堂,出个凶杀案哪里就能被发现呢?王毅捷现在躺在一条弄堂里,浑身都是血,他手里拿本英语书上也溅满了血迹,他死了,为了弄懂一句英语…… 啊,王毅捷! 这一段文字不仅具有意识流、蒙太奇手法,同时还有剧本式的对话、独白。可见,报告文学的表现手法灵活多变。在表达方式上,记、描、抒、议、说结合使用;在表现技巧上,传统和现代相结合,如意识流、蒙太奇的手法。 当然,报告文学发展变化最快的就是结构上的变化。编年式结构(以时间为顺序写人写事),如孟晓云的《胡杨泪》;全景式结构(把人物事件的各方面呈现给读者),如钱刚的《唐山大地震》;如集合式结构(丰富多彩的同类材料的集合),如董滨的《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卡片式结构(各自为体的片断集合),如李廷国的《走出神农架》。现以李廷国的《走出神农架》为例,出示一个卡片内容: 第81节“印度” 印度政府规定:凡国家政府工作人员,一律不得乘坐进口轿车。 这张卡片与上下卡片内容无关,但与作者意图有关,可让读者断想,进入另一思维空间。总之,卡片式结构成为报告文学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是当前写作报告文学的关注热点。 四、报告文学写作应注意事项 (一)报告文学的题材必须是典型的人和事,它不象通讯以报道为主,而是在此基础上,站在时代的高度反映时代精神。因此要反映时代主题 (二)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捕捉典型细节,使人和事的轮廓鲜明化,使报道内容具有艺术感。 (三)注意语言的真实性、艺术性。冯牧在《报告文学应当有广阔的道路》中指出:“报告文学应当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文学制作。它不应当是报告加文学。”所以报告文学的语言要生动、形象,这是报告文学具有生命力的基本条件。例如为表现主人公不平静的心情,可用环境描写来烘托,写波涛“怒吼”或“哀号”,写大风飞扬的状貌等。《祖国高于一切》中有一断是这样描写王运丰的:“他带走了三个孩子和跟随他的影子…… 一吨书,而财产,全丢下了。‘生活中最没有用的东西是财产,最有用的东西是才智’这是谁说的?对了,莱辛!是啊,只要有书,有才,就可以为祖国服务。”这段话就是真实与艺术结合的典型例证。 报告文学例文: 例文:《祖国高与一切》 陈祖芬 祖国高于一切 柏林妻子 30年前。德国柏林。 俗话说:人非草木,岂能无情。即使象王运丰这样豁达的人,现在也屡屡跌进感情的深渊。他陷在厚实的沙发里,望着正在地毯上嬉戏的三个儿女:孩予们和她长得太象了!那凹陷的棕眼睛,那举手投足之间,无一不渗透着她的音容笑貌。说来也怪,只有在她出走之后,他这做丈夫和父亲的人,才充分地领略了这一切遗传上的惟妙惟肖之处。于是孩子们那欢快的笑声,只能引起他悲凉的情思:人对于失去了的东西,总是感到分外地宝贵。她出走了,却较之她在家的时候,愈发地使他感觉着她的存在和他视之比生命更宝贵的她的爱情。 这些日子发生的事情,象旋转木马似的把他搞得晕头转向。一切都是从那个邮件开始的。那是一张祖国寄来的《人民日报》——报道了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他简直不是看报,而是吞!他一口气把那条喜讯吞了下去,然后才久久地品味着、陶醉着……当然喽,回国去!一九三八年他出国留学时,坐的是德国海轮。这样先进的海轮,这样超乎他想象的内燃机!世界上一见钟情的故事不少,他和内燃机的姻缘就由此产生了。海轮途经新加坡,几个洋人向海里扔下几枚钱币,对中国人:谁下海捞着,钱就归谁。洋人笑着,笑得白睑变成血红;下海的中国人也笑着,笑得黄脸变成惨白。这种愚昧痴呆的笑,都是因为他们心里没有一架燃烧起自豪和力量的内燃机! 柏林到了。呵,这么多的汽车!一辆、两辆,三、四、五、六……唉,数不过来!来自人力车和马车的国土的王运丰呵,这些飞驶的汽车无疑是给他来了个下马威:你们中国造不了汽车,你们连一个内燃机厂都没有! 唉唉,中国在德国的四百多留学生,几乎谁都不学内燃机专业——回国没饭碗呵!可是难道中国就永远没有内燃机、永远没有自己制造的汽车、轮船了?!不!……??? 现在王运丰是西德内燃机专业的国授(国家授予)工程师,拥有一吨多重的书。正是这些书,浓缩成他生命的精髓;而他的生命,也分解在这些书里了。书本是他生命的影子,当然要跟随他回国的。影子是不会和他自身分开的。妻子再好,也可能分开……前几天国民党在西德的便衣跟踪他、审问他。昨天半夜又有人打电话来威吓:“小心点,否则我们要用手来对付你。”妻子吓得睡不着了。她痴愣愣地瞪着他,那棕的大眼睛更加凹陷了。一夜之间,她变得象一朵萎缩了的花。他的心也萎缩了起来:他干了什么对不起她的事?他召集了留德同学和侨民开会,呼吁响应周总理对海外知识分子的号召,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而且立刻给周总理发了电报:“留德同学会全体会议通过决议,表示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并响应周恩来总理的回国参加建设的号召,请速派遣外交代表和安排留德学生回国事宜。”祖国解放前几年,国民党驻西德的机构先后三次动员他回国,他拒绝了。可这次,他偏要回!“你别走吧……”棕眼睛的妻子哭了,泪水莹莹地望着那六间一套的家。每间房里都有大幅的地毯和贵重的家具。于是,他看见爱情在讲究的咖啡壶上闪耀,在雕花木上微笑,在地毯上伸展,在她的泪水里流淌……只有他和她才知道,他的事业加上她的爱情,才能经营起这个美妙的家庭。他们是一体的。他和她之不能分开,犹如他们那三个孩子不可能再分解成他和她的细胞一样。 (节选自《陈祖芬报告文学选》北京出版社) 作业 分析《祖国高于一切》的语言特,写评论文章,字数不限。 |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