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牌坊
  各位游客(领导、朋友),现在⼤家看到的就是我们古镇的牌坊了。历,枫泾古镇⼀半属江苏,⼀半属浙江。原先有两个明显的分界标志,⼀个是西边的界河,另⼀个就是这东边的牌坊了,这座牌坊就是在原来分界牌坊的旧址上建⽴起来的,再现枫泾古镇独特的地理区域。
  这座⾼⼤的仿古牌坊,上⽅醒⽬的“枫泾”⼆字,是国画⼤师程⼗发所题。整座牌坊⾼12⽶,宽14⽶,三间四柱,⼗分挺拔优美。
  牌坊梁坊柱基上雕刻着精致的传统花纹,四根冲天⽴柱上前后悬挂着四副镏⾦字联,内容集中反映了枫泾的历史、⼈⽂、⼟风民俗,让游客⼀进门就对枫泾丰富的历史⽂化内涵能有个简略的了解,好似巨篇鸿著的开篇引⼦。
  正⾯第⼀副对联的全⽂是:
  发祥晚唐扬名元明毓秀钟灵沧桑久历
  ⾷货四⽅⾐被天下商旅云集佳境重来
  此联集中反映了枫泾历既是⽂化名镇⼜是商贸重镇的双重地位。她最早兴起于唐朝晚期,到元、明时,
枫泾已是江南有名的古镇。由于棉纺织业的兴起,枫泾在明清时期已是与松江、魏塘、盛泽等齐名的棉纺织业重镇,共享“⾐被天下”的荣誉。当时盛产的枫泾⼟布,远销全国各地,商贩纷纷来枫泾采购,⼀派繁荣景象。
  正⾯第⼆副对联则集中描写了枫泾江南⽔乡的秀丽景⾊:
  清泾似练满城瑞⽓出芙蓉
  万枫如丹⼀天秀⾊连吴越
  联内嵌⼊“枫泾”⼆字,并点出了古代枫泾⼀镇跨吴越两地,因以前河道遍植荷花⽽雅称“芙蓉”。
  牌坊背⾯相应的也有两副对联,中间⼀副是:
  ⽩⽜清风枫溪芙蓉状荷叶依连五⾢
  宣公贤良学⼠天官蔼声名播扬四⽅
  上联⼀⼝⽓道出四个枫泾镇别名:⽩⽜、清风、枫溪、芙蓉。⽩⽜是枫泾最早的名字,因地处⽩⽜荡得名。相传⼀位船夫在荡中撒捕鱼,曾见荡中有⼀头⾦链锁⿐的⽩⽜浮出⽔⾯,因此得名。对联上⽅的
⽩⽜头也反映了这个传说。到了宋代,屯⽥员外郎陈舜俞隐居于此,后⼈慕其⾼风亮节,⼜称此地为清风泾,后简称风泾,之后⼜演变为枫泾。后半联说的是枫泾镇形似荷叶,周边与上海的青浦、松江,浙江的嘉善、平湖相接壤,加上地处⾦⼭,故称“连五⾢”。
  下联主要写古镇枫泾地灵⼈杰,⼈才辈出。唐代有宰相陆贽(宣公),宋代有屯⽥员外郎陈舜俞(贤良),明代有御医陈以诚,清代有状元蔡以台,曾做到学⼠、天官职的谢墉及近现代陶芑⽣、顾⽔如、朱学范、丁悚、丁聪、程⼗发等名⼈,他们的美好名声远扬四⽅。
  背⾯两侧边柱上的对联全⽂是:
  南北峙分历经五朝终归⼀镇
  古今融汇垂信⼋极长治万年
  说的是古镇枫泾历来南北分治,南镇属浙江嘉善,北镇属江苏松江,⼀镇南北分治,这种奇特现象历经了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直到了1951年3⽉南镇并⼊北镇,才统归⼀镇。尽管南北分治,但枫泾繁荣的商业经济,丰厚的历史⽂化,始终融汇⼀体,流传光⼤。
  各位游客(领导、朋友),现在⼤家即将步⼊我们古⾊古⾹的⽼镇区,⼤家看这座精巧雅致的门头,是典型的江南⽔乡建筑风格,门头正中刻着“唔呶喔哩”四个字,唔呶喔哩是地地道道的枫泾话,⽤普通
话解释就是我的家⾥的意思。这个门头是我们镇上的迎客门,⾛过它就正式进⼊了我们的古镇区。⼤家再看⼀下这两边墙上刻的两幅顺⼝溜,它表达了枫泾的饮⾷⽂化。因为枫泾⽔遍布,河道纵横,是鱼⽶之乡,所以⽔产特别丰富,每个⽉都可吃到新鲜的⽔产,这其中“五⽉拉司吃不厌,暴⼦弯转六⽉红”的拉司和弯转,请⼤家猜猜看是什么?拉司学名叫蟾蜍,别名叫望天鱼,俗称为癞蛤蟆,具有清热解毒的作⽤,据说初夏吃拉司,不会⽣痱⼦,拉司⾁质细嫩,可红烧、可清炒、可椒盐、可熏烤,特别是熏拉司,⾊泽⾦黄、⾹⽓扑⿐、味道鲜美,是枫泾的⼀道名菜。弯转其实就是河虾,那弯转是我们枫泾⼈对河虾的⼀种形象的称谓,⼤家知道新鲜的河虾烧熟后就会⾃然的弯曲,因此得名。
  ⼆、长廊景观
  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当地⼈情味的江南⽔乡的典型建筑——长廊。这条长廊全长268⽶,是江南⽔乡现存的长廊中数⼀数⼆的。在长廊⾥侧是商店和民房,外沿是与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相通的市河,它在古镇区全长1200⽶左右,是⼀条区级河道,⽔系主要来⾃浙江的天⽬⼭,河⽔流向黄浦江。长廊不仅美观⽽且实⽤,我们可以⽤两句话⾼度概括长廊的功效,那就是下⾬不湿鞋,盛夏不撑伞,这给当地的居民和游客带来了很多的⽅便。以前这⾥曾是繁荣的商业街,沿河店⾯林⽴,特别是⽶粮⾏和麸⽪店多达30余家,这是因为这条市河河道宽阔,吨位⼤些的船只可以直接开进来装卸货物,所以许多⽼板都选择这⾥开店设⾏,这些⽼板为了⽅便⾃家的贸易不受天⽓的影响,刮风下⾬照常可以做⽣意,于是在造店⾯的时候,特意造出延伸到河边的长廊,其他居民也觉得这样做既⽅便了⾃⼰⼜⽅便了他⼈,于是也在
⾃⼰的门前搭起了廊棚,可以想象,最早的廊棚有⾼有低,有宽有窄,⼤⼩不⼀,经过300多年的风风⾬⾬,不断修建才逐渐形成今天这样整齐宽畅富有特⾊的长廊。
  我们知道江南⽔乡是河多、桥多、弄堂多。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条最有传奇⾊彩的弄,叫莫乃弄,这条弄原名⾦家弄,全长50多⽶,据说是古代姓⾦的两兄弟分家产时开的⼀条分界弄,所以特别狭窄,最窄的地⽅只有60公分,两⼈对⾯⾏⾛要相互侧⾝才能过去。在旧社会,有⼀些浪荡⼦特意等在弄⼝,见有⼥⼈迎⾯⾛来,就⾛进弄堂,乘机耍流氓,去摸⼥⼈的胸脯,吓得⼥⼈不敢⾛这条弄,摸奶弄的别名从此叫开,时间⼀长,⼈们只知摸奶弄,不知⾦家弄了,后来定弄堂名字时,考虑“摸奶”两字实在不雅,所以去掉了偏旁,成了莫乃弄。莫乃弄还有个故事,相传有个地痞流氓,叫癞头阿三,最喜欢在莫乃弄调戏妇⼥,有⼀天,阿三⼜看见⼀位⾝穿花布衫,头包花⽑⼱的姑娘⾛进莫乃弄,阿三迎上前去,⼿刚摸到这个⼈的胸脯,两只⼿突然被⽵⼸夹住,顿时鲜⾎直流,痛得阿三直喊“救命”。原来这个姑娘是⼀位爱打抱不平的名叫阿荣的年轻⽵匠装扮的,特意做了⼀付⽵夹⼦绑在胸前来惩罚阿三。此时,阿荣摘下头⼱,脱下⾝上花衫,连同花衫⾥的两只⽵夹,往癞头阿三头上⼀罩,然后将阿三拖出弄堂,就在这⾥(廊棚)当着众多的⽗⽼乡亲揭露阿三的劣迹,阿三在事实⾯前,想赖也赖不了,⽆可奈何只好低头认错,后来阿三被官府定了个“调戏妇⼥,扰乱治安”的罪名,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妇⼥对此拍⼿称快,并编出
了“癞头阿三伸⿊⼿,⽵⼸夹牢鲜⾎流,铁证如⼭赖不了,⽆可奈何低下头”的顺⼝溜。根据这件事,民
间⼜称这条弄为莫奈弄,这个奈是⽆可奈何的奈字,这个弄名起到了警⽰作⽤,使得那些流氓再也不敢在弄堂⾥胡作⾮为了。
  各位游客朋友,在不远处的这座桥是泰平桥,它是我们古镇中最宽的单孔拱桥,该桥最早建于明代后期,因为北⾯是城隍庙,所以当地⽼百姓⼜称为城隍庙桥,站在桥上看长廊是位置,⼀长排逶迤连绵的⿊⽡长廊挂着⼀串串红灯笼,倒映在流动的河⽔中,⾮常漂亮,有兴趣的游客,还可以在桥上拍照留念。
  在这边还有⼀排美⼈靠,游客可以在此休息,每逢戏台有演出,还可以隔河看戏,别有⼀番情趣。
  三、东区⽕政会
  ⾛出长廊,我们看到的就是今天的第⼀个景点——东区⽕政会。它是我们上海地区保存得较为完整的近代消防机构,在⾥⾯不仅可以看到当年镇上的消防历史,还可以看到当年所使⽤的⼀些消防器械,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门⾯是西洋式的,这是受到当时上海租界救⽕会建筑风格的影响,下⾯就请⼤家跟我到⾥⾯参观⼀下。
  ⽕政会在当时⼜称为龙王堂,也就是海龙王克⽕的意思。在1923年我们镇上共设有⼋处这样的⽕政会,共有义务消防⼈员200多⼈。那现在⼤家来到的东区⽕政会是⽬前保存下来的⼀处。1937年抗战爆
发前⼣,枫泾救⽕分会⼜由原来的⼋处合并成东、南、北、中四个区会。期间,⼜增设了机械“泵浦”和进⽔管、出⽔带、长钩、斧头、⽕炬、铜盔、云梯等,⽽⽊揿龙等旧设备被全部淘汰。1952年3⽉,各区⽕政会⼜合并成⽴为“枫泾救⽕总会”,直到1959年“救⽕会”更名为“⼈民消防队”由公安部门管理,民间⾃办的⽕政会在枫泾存在了近半个世纪后,成为了历史。
  以前在我们枫泾,每年农历五⽉⼆⼗⽇,为全镇的消防演习⽇。义务消防员当天穿着整齐的消防制服,列队携器,“号⼦”开道,前往⼤星桥堍或桃源漾、⼈民⼴场等处进⾏救⽕演习⽐赛,俗称:“演⽔龙”。镇上居民纷纷前往观看,⼈⼭⼈海,成为枫泾镇⼀年⼀度的盛事。
  ⼤家现在看到的这个模型是为了纪念历年来枫泾镇上为救⽕⽽牺牲的⼀些勇⼠⽽建造的。1926年,枫泾救⽕联合会在总会桃源漾清⽔桥西建造了⼀座⾼7⽶的消防纪念塔,全称“枫泾救⽕联合会亡故同志纪念塔”,下刻铭⽂表彰义务救⽕有功⼈员的事迹。这是上海郊区⾄今保存完好的消防历史纪念塔,现列为上海市⽂物保护单位。
  ⼤家往这边看⼀下,这边陈列的就是当年镇上所使⽤的⼀些消防器械。墙上挂的就是上世纪20年代所使⽤的⼿压式洋龙,它是我们整个展馆中历史年代最悠久的消防器械,⼤家看它的外表就知道当时的消防器械是⾮常的简陋的。⼤家再来看⼀下,这边地上有⼀台⼿推式的消防车,它是我们镇上上世纪50年代所使⽤的。这⽕政会⾥最先进的消防器械就是天井⾥的这台⼤马⼒轮式消防车,是我们镇上上世纪70
年代所使⽤的,所谓的⼤马⼒轮式消防车也就是相对于以前的消防器械⽽⾔,它的⽔量更⼤、出⽔急,这样⼀来救⽕就更为有效了。⼤家请看在我们上⽅还有⼀⼝警钟,因为⼤家知道以前的通讯设备落后,⼀旦镇上发⽣⽕灾就由第⼀个发现⽕警的⼈摇响这⼝警钟,并在邻⾥间鸣锣报警,由消防⼈员到救⽕会带了器械前往抢救。  ⼤家看完⾥⾯的展品就请随我到东区⽕政会门⼝看⼀下停在河⾯上的这艘消防船,因为以前枫泾⽔遍布,河道四通⼋达,⽐公路更畅通,所以⽕政会根据需要,特意制造了消防船,船内安装了⼤功率的⾼压抽⽔机,⼀旦出现⽕警,⽴即开到了出事地点,启动机器,直接利⽤河⽔救⽕,它在以前救⽕中起到了重要的作⽤。这艘船使⽤长达41年,直到1993年才退役,是上海市最后退役的⼀艘消防船,也是上海地区仅存的⼀艘消防船,被上海消防博物馆所收藏。⼤家现在所看到的这艘船是根据原船进⾏仿制的。
  好了,参观完了东区⽕政会,就请⼤家随我⾛⼀下我们古镇⾥最宽的⼀座⽯桥——泰平桥,我们镇上有⼀种说法,⾛过泰平桥就⼀⽣平安,所以来到我们枫泾⼀定要⾛⼀下这座桥。下桥后往右就是⼤家所要参观的下⼀个景点——的国画⼤师程⼗发的祖居。
 四、国画⼤师程⼗发祖居
  我们⼤家都知道程⼗发是⼀代国画⼤师,从⼋⼗年代中期⾄今任上海中国画院的院长,他的祖籍在我们枫泾镇和平街51号,这⾥的祖居就是程⼗发先⽣祖上三代以及他本⼈⼀到九岁时的住所。它是⼀座富
有江南风貌的明清式的三埭两天井的宅院,现在已被上海市列为市级第⼀批不可移动⽂物加以保护起来,下⾯就请⼤家到⾥⾯看⼀下。
  ⼤家都知道程⼗发是国画⼤师,⽽他的祖上三代则是我们枫泾当地的医⽣,所以我们现在来到的第⼀间就是程⼗发先⽣祖上三代⾏医的⼀个诊所。⼤家请看墙上所挂的这块⾏医牌,它是程⼗发先⽣祖上三代传下来的,距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了。上⾯所写的就是“枫泾世医程思斋⼦⼦美儒理男妇⼤⽅脉”,按现在医院⾥分类就是中医内科,早在清同治年间,程⼗发的曾祖⽗程思斋为避战乱举家来到枫泾,开了这家诊所,他悬壶济事,⾏医尽善,因此⼈们把这⼩⼩的诊所称颂为“壹室带来太平之坊”。后来百姓顺理成章地把程家所在的这条街称为“太平坊”,现在被更名为“和平街”。这桌上还有只⼩箱⼦,这是程家当时所⽤的出诊箱,因为他们家是中医看病,所以这些药柜⾥放着各种中草药,罐⼦⾥放的是秘制的中成药,程⼗发的祖辈不但医术超凡,⽽且医德⾼尚,乐善好施,时常接济穷苦的病⼈,受到了当地乡亲们的尊重和爱戴,程⼗发的祖⽗程⼦美曾经被乡亲们推选为北镇⾃治公所的董事,程⼗发的成长受祖⽗的影响较⼤,⼦美擅长书法,经常有三五同好来他家评书论画,其中有⼀位叫张定九的先⽣经常教程⼗发写写画画,⽿濡⽬染,程⼗发对画画产⽣了浓厚兴趣。1938年,程⼗发考⼊了上海美专,四年后毕业,从此与丹青接下了不解之缘,经过⼏⼗年不懈的钻研和努⼒,成为了当代国画⼤师,并长期担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务,在国内外享有很⾼的声望。⼤家请看这幅对联,上联是:⽔浅游鱼浑可数;下联是:⼭深药草半⽆名。它的意思就是⽔⾥的游鱼是数得清的,但在⼭⾥的药草多半是没有名字的,需要⼈们去研究、探索,它与这幅《李时珍采药图》配合的可谓相得益彰。
  ⼤家看完这边的诊所就请往⾥⾛,我们去看⼀下当年主⼈的正厅。
  ⼤家请看这边的天井⾥有⼀个⽉亮形的⽯雕,其实它就是母亲怀抱孩⼦的造型,因为在程⼗发的《丹青蕴情》⼀书中写到了这么⼀句话:“枫泾是江苏省和浙江省连系的⼀个⼩镇,可以证明两个‘母亲’共同喜欢这个孩⼦。”这个⽯像正体现了程⼗发的这句话,也充满了⼤师对故乡枫泾的⼀⽚深情。我们枫泾地越江苏和浙江,积淀了深厚的吴越⽂化,孕育出⼀⼤批⽂化名⼈,⽽他就是其中之⼀。 
  ⾛进我们的正厅,在这边照⽚上的这⼀位就是程⼗发先⽣本⼈,程⼗发出⽣于1921年,现在居住于上海西区。⼤家请看,在正厅的左右两边墙上还有⼀些照⽚,左边的是:国家领导⼈和上海市⼀些领导参加程⼗发个⼈画展和平时问候他的照⽚,右边则是程⼗发与书画界的好友们在⼀起的照⽚。在我们的正厅⾥还有⼀幅镇馆之宝,就是在正中央的这幅《池塘秋趣》,它是2003年9⽉程⼗发和他⼉⼦程助为庆祝祖居对外开放时⽗⼦联⼿所画的,是程⼗发的⼀幅真迹,⼤家可以欣赏⼀下。旁边这幅对联也是程⼗发亲笔所题的,它的上联是:调和百药⽤当通神,下联是:燮理四时功同为相,它的意思就是:药
⽤的好了就能治百病,医⽣的责任和宰相⼀样重⼤。在这幅对联的上⽅还有“程⼗发祖居”这五个字,它是由书法家刘旦宅为程⼗发祖居开放⽽题写的,因为他俩是世交好友,在1971年9⽉12⽇,程⽼被下放到枫泾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同他⼀起下放的就有刘旦宅先⽣。
  在这边的祖居不仅保留有当年的正厅,还有在⼆楼的当年主⼈的卧室,但因为考虑到整个房⼦是⽊结
构的,为了安全,⼆楼暂时还没有开放。现在我们⼤家可以先到后院的三釜书屋看⼀下,在书屋⾥不仅有当年主⼈的画室,还有程⼗发较为详细的⼀些介绍。
  ⼤家请看,在这边的门楣上刻有“三釜书屋”四个轻灵飘逸的⼤字,这是程⼗发的⼿迹,“三釜”的⽴意有两层,第⼀“三
釜”寓“三斧”之意,在程姓⽼祖宗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程咬⾦了,⽽“三斧头”乃是程咬⾦的绝技,将⾃⼰书房的名字冠以“三
釜”暗喻⾃⼰也只有三斧头的本领,显⽰了程⽼虚怀若⾕的胸襟。第⼆,“釜”乃锅之意,三釜意为⼤、中、⼩三锅,这三只锅⼦好⽐国家、集体、个⼈,只有⼤锅满了,⼩锅才有份。程⼗发先⽣⽤“三釜”喻国家、集体和个⼈三者关系,⽴意⾼深,内涵丰富,意味隽永,可谓独具匠⼼。“三釜”乃正是程⼗发先⽣爱国爱民崇⾼思想境界的⽣动写照。
  ⼤家⾛进书屋,迎⾯⼤堂上⽅就可以看到“修⽵远⼭楼”⼏个⼤字,程⽼爱⽵,养⽵,赞⽵,故将此匾挂于堂中,加上两旁的对联“鸟鸣⼭更幽,蝉噪林远静”更衬托出书屋的典雅与幽静,也体现出程⼗发⽂⼈处事淡然的胸怀。中间所挂的这幅画是清同治年间任伯年的⼀幅作品,游客们可以仔细欣赏这幅作品,可否发现什么?在这下⽅有⼀个程⼗发⼉⼦程助的印章,这幅作品其实是程助的临摹作品,画的如此逼真⽣动,程⽼真是后继有⼈了。挂在这两旁的⼏幅画都是⼀些书法与国画新秀的作品,左边的这幅“荷塘
清景”由吴⾕⽣所画,左边“虚⼼⾼节”与右边的⼀幅作品乃是徐怀⽟的作品。
  请⼤家到⾥⾯的画室看⼀下,在墙上挂着⼀幅《满园春⾊》图,这是由吴超、程助、王守中、董之蕾、乔苏苏、徐怀⽟、陶为宏、吴⾕⽣等⼋位新秀联⼿的⼀幅作品,图中画有松、⽯头、牡丹、梅花、⽵、灵芝及鸟,每位画家都画了⾃⼰专长的植物或动物,充分的寓意了祖国百花齐放、满院春⾊的美好未来,也寓意开发和发展中枫泾朝⽓蓬勃的景象。 
  在中央的这张书桌就是少年时程⼗发⽤过的实物,在这张书桌上,少年时的程⼗发曾洒下不知多少的汗⽔,最终成为了⼀代国画⼤师。 
  ⼤家再往这边看,在墙上挂着的是“三釜系万钧”五个⼤字,此句意义深远,“三釜”乃“三釜书屋”,“钧”乃是⼀个重量单位,意思就是三釜书屋包容万物。
  ⼤家如果想深⼊了解程⼗发这位国画⼤师成长、成名的过程,就请随我到“三釜书屋”的⼆楼看⼀下。
  在这边的⼆楼,⼤家可以看到是由9个版块详细介绍了程⼗发成长、成名的全过程。⼤家请看,这张⼤幅照⽚是2003年9⽉程⽼在古镇牌坊的留影。程⼗发⽗亲程欣⽊早年在嘉善西塘⾏医,与西塘姑娘丁织勤结为夫妇,婚后不久也就是在1921年春⽣下⼀⼦(即程⼗发),取名程潼,⼩名美孙,既程⼦美孙⼦之意。后由师长改为程⼗发。1939年杭州西泠印社名家张⼦固的侄⼥张⾦琦考⼊上海美专专科学校,成为程⼗发同窗好友,后与程⼗发结为连理⽣下长⼥,取名程欣孙。 
  在艺术上,程⼗发1938年就举办了个⼈画展。之后他不断向《申报》投寄画稿,开始渐渐有了名⽓。解放后,程⼗发先在上海⼈民出版社任创作员,1956年参加了上海画院筹备⼯作,担任⼀级画师。期间程⼗发风华正茂,其画作不断获奖。1957年,程⼗发参加了由⽂化部组织的云南写⽣团。这样的机遇造就了程⼗发国画艺术创作的崭新道路。1959年为国庆⼗周年,程⼗发应聘去北京为中国⾰命历史博物馆(现国家博物馆)创作⼯笔⼈物画“神圣⼀票”。此画描写了全国⼈民代表⼤会选举国家领导⼈的庄严时刻。此作品荣获全国第青年美展⼀等奖。1966年*开始,他受到冲击,虽处境艰难,但仍保持顽强的创作欲望。 
  程⼗发曾多次回枫泾。1977年9⽉12⽇,受当时左的思想的⼲扰,他被下放到枫泾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正是⾦秋时节,程⼗发不仅在枫泾镇⽂化站创作了连环画《马头琴的传说》,还与家乡的百姓特别是⼀批青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励当地的美术爱好者,使他们⽇后都在美术的道路上坚持⾛下去。
  2002年3⽉,⼋⼗多岁⾼龄的程⼗发携家⼈⼜⼀次回家乡。时隔两个⽉,⼀本集中收集上世纪70年代程⼗发、刘旦宅、汪观清、韩和平、郑家⽣等⼀批享有盛名的画家到枫泾体验⽣活期间留下的100幅精美画作的⼤型画集《丹青蕴情》出版了,程⼗发热情地为该书封⾯题写了书名。《丹青蕴情》画册的⾸发式上,程⼗发和其他画家不仅回顾了当时的经历,还与当时⾃⼰⼿把⼿教过的农民画家陈富林等⼀起作了画,为枫泾镇留下了珍贵的墨宝。
  ⼤家请看这幅照⽚,这是艺术家们2003年9⽉参加丁聪漫画陈列馆与程⼗发祖居开馆时的⼀张合影,它代表着枫泾的⽂化旅游已正式翻开崭新的⼀页。这⾥有国画家程⼗发及⼉⼦程助、漫画家丁聪及夫⼈沈峻、美术史学家书法家黄苗⼦、书法家刘旦宅及区、镇领导等合影。
  好了,游客朋友们,⼤家参观完“三釜书屋”的⼆楼,就请从这边下楼准备参观下⼀个景点。
  ⾛出程⼗发的祖居,我们现在所⾛的就是和平街了,在我们当地⼜把它称为⽣肖街,因为在这条路上的⽯板上依次刻有⼗⼆⽣肖,按当地的说法在⽣肖街上到⾃⼰所相属应的⽣肖再踩上⼀脚就能给⾃⼰带来好运,⼤家如果有兴趣的话不妨可以⼀下。
五、古戏台
  现在⼤家看到的就是枫泾的古戏台了,以前枫泾因为南、北镇分治,从明代开始,镇上就建有两座城隍庙,⼀座位于南镇,叫南城;⼀座位于北镇,叫东城隍庙,像这样⼀镇有两座城隍庙的现象还是⽐较少见的,堪称江南⼀绝。
  ⼤家看⼀下,我们的古戏台⼀⾯贴街,⼀⾯临河,不仅视⾯开阔,⽽且景⾊优美。古时候,每年的清明节和农历⼋⽉初⼆,这边的东城隍庙就会举⾏庙会,古戏台上开锣演戏,收成好的年份,庙会戏要延续七天之久,那时,商贩、戏班、杂技团等云集枫泾,古戏台台上台下显得⼗分热闹。
  在枫泾旧志中还有⼀出看戏民众⾏刺“秦桧”演员的故事记载,说来有趣:事情发⽣于康熙癸丑(1673年)三⽉,当时戏台上正演出秦桧害岳飞的戏,戏演到尾声,忽然从观看⼈中跃出⼀⼈,⽤⽪⼯所⽤的割⽪⼑⼀下将演秦桧的演员刺死。事故发⽣后,这位⾏刺者被送进官府审讯,他傲⾸作答:“民与梨园从⽆半⾯,实恨秦桧⽿。礼不计真假也!”判官怜其义愤,竟对他以误杀罪从轻发落。
  ⾃从我们枫泾的旅游正式开放后,古戏台⼜恢复了往⽇的热闹,每天上、下午都会有传统的戏曲节⽬在此演出,游客如果有兴趣的便可以在这边驻⾜观看。
  六、农民画世家展⽰厅——红胜⽕
  刚才⼤家参观了的国画⼤师程⼗发的祖居,现在就请⼤家看⼀下⾮常具有当地特⾊的农民画世家展厅。
  ⼤家都知道⾦⼭农民画享誉海内外,其实我们枫泾是⾦⼭农民画的发源地,早在⼆⼗世纪五、六⼗年代,农民画世家的第⼀代陈富林和当地农民就成功的把民间印染、刺绣、⽊雕、灶壁画等古⽼艺术巧妙的运⽤到绘画中去,怀着对⽣活的热爱,将农民的⽣活、劳动作为创作的源泉,创作了具有地⽅风韵和乡⼟⽓息的农民画。
  现在陈富林⼀家四代九⼝⼈为他们共同创作的农民画注册了“红胜⽕”这⼀品牌,使它成为了⼀家集艺术品展览、民间艺术表演、传授、书画销售于⼀体的⽂化艺术机构。
  作为⾦⼭农民画的拓荒者,陈富林不仅影响了周围的农民,更使全家四代⼈都爱上了画画,⼏⼗年来,陈富林⼀家与农民画结下了不解之缘,妻⼦王美英在农村包⽥到户后,利⽤空闲描绘妇⼥⽣活的精彩情景;长⼥陈修与邻村青年画家⾼风以画为媒结成连理;从未握过画笔的⽼⽗母钱引珍在古稀之年把⼉时看到的民间娱乐活动巧妙地融会在了画中,⼩⼥陈惠芳在⼯作后,重⼜选择了绘画,⽽原先⽆缘接触绘画的⼩⼥婿沈林弟结婚后,业余也喜爱上了丹青,如今,陈富林的两个孙⼉在⽿濡⽬染中也会天真⾃然地以画的语⾔表达孩⼦们的真情。这边就有陈富林⼀家四代九⼝⼈的照⽚,⼤家可以看⼀下。
  ⼤家看到的农民画,的特⾊就是以⾮常鲜艳的⾊彩表达了枫泾当地农民的⽣活习俗和劳动场景,场⾯⼜⼤,且都是以喜庆为主的。到⽬前为⽌,农民画世家共创作作品⼋百多幅,曾先后被欧、美、亚、⼤洋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订购、收藏,五⼗多幅作品在国内外画展中获奖,⼆⼗多幅作品⼊编典集,三⼗多幅作品分别在《⼈民⽇报》、《农民⽇报》、《新民晚报》、《美术》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众多新闻媒体对其绘画事迹作过专题报道。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农民画世家展⽰厅不仅反映了⾦⼭农民画的起源、形成及其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风格,⽽且也折射出了⼀个中国农民家庭的⾮凡风采。
  七、⼈民公社旧址 
  ⼤家⾛出了农民画世家展厅,下⼀个景点就是我们枫泾景区中⽐较有特⾊的⼀个——⼈民公社旧址,
它是我们上海近郊保存得较为完整的⼈民公社旧址,⾥⾯不仅有当年所使⽤的办公室,在后院还有⽑泽东像章纪念馆、挖建于1971年的防空洞以及⽶格15飞机和57⾼射炮,展品⾮常丰富,请⼤家随我到⾥⾯看⼀下。
  ⼈民公社是中国现代⼀段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产物。1958年,全国上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民公社化运动。在此形势下,当时枫围乡(今枫泾镇外围农村部分)也成⽴了⼈民公社。取名⽕箭⼈民公社。第⼆年3⽉仍旧改名为枫围⼈民公社。⽂化*期间改为⾰命委员会。⼀直到1984年,根据上级精神,枫围⼈民公社才恢复为枫围乡⼈民政府。前后26年时间,四分之⼀个世纪,这⾥⼀直是当时⼈民公社的办公地点。那红彤彤的宣传标语、极左的⼤批判专栏、让当时⼈崇拜的会议室、时髦的陈列品,……⽆不记载着那⼀段“轰轰烈烈”的⾟酸历史。 
  ⼤家请看,这边的门楣上⽅是红底⾦黄⾊的5个⼤字“为⼈民服务”。两边墙上分别⽤红字写着两条⽑主席语录:“领导我们事业的核⼼⼒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那个时代的⽓氛显得愈加浓烈。⾛廊内侧的青砖墙⾯上悬挂着14幅⽑泽东主席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照⽚。我们⼤家现在看到的这排房⼦就是当年⼈民公社所使⽤的办公⽤房,在这⾥,按当时的原貌恢复了公社主任室、办公室、贫协会(贫下中农协会)、知青办(知识青年上⼭下乡办公室)、妇联、会议室、武装公安办公室等⼤家可以参观⼀下:
  右边的第⼀间是主任办公室,*期间的⾰命委员会主任办公室,⾰委会主任相当于现在的乡长(或镇长)的办公室,当时以农业为主业,农、林、牧、副、渔全⾯发展。总路线,⼤跃进,⼈民公社称为“三⾯红旗”。农业学⼤寨、⼯业学⼤庆、全国学⼈民解放军,是当时喊红的⼝号,抓⾰命、促⽣产,搞好每年的“三夏”、“三抢”、“三秋”⼯作为公社⼯作的重中之重。这⾥挂出的农业茬⼝表就是⼀个典型的例⼦。⼤家请看,这⾥挂着的两件⾐服也是当时档最时髦的,相当于现在的雅⼽尔。桌上摆放着《⽑主席语录》、《指⽰》等“”,还有⼀个⼩巧的钟。钟⾯写着“⽑主席万岁”,侧⾯是*的红底照相,壁洞⾥有1966年⾄1967年的各期《⽑泽东》期刊和中共中央[1974]1号⽂件,在“中共中央通知”的标题上⽅,印有⼏个夺⼈眼⽬的红字“⽑主席批⽰,同意转发”。看了这些展品,⼤家⼀定感触颇多吧! 
  看完了主任室就请⼤家到第⼆间看⼀下,这间就是当年的办公室,以前⼜被形象地称为百管部,因为它除了履⾏应负的⼯作职责外,还得办理户⼝迁移、结婚登记、⽣产进度统计、分配有关计划供应物资、票证等。 
  第三间就是贫协(贫下中农协会)、知青、妇联办公室,这是⽂化*的产物,是农村的主⼒军和阶级基础,贫下中农占领上层建筑,贫宣队管理学校、带头破四旧、⽴四新、提倡移风易俗闹⾰命。知青办(知识青年上⼭下乡办公室),这是响应⽑泽东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到边疆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应运⽽⽣。是负责办理接收、安置、调解、上调等城镇知识青年插队落户⼯作的机构。在当时可是举⾜轻重的部门,影响和掌握着多少知识青年的命运。六、七⼗年代,社、队办⼯业极少,“以粮
为纲,种⽥为⾰命”,绝⼤部分农村男⼥劳动⼒在务农,共青团、妇联组织⼴⼤男⼥青年扎根农村⼀辈⼦,批判离农思想,纷纷成⽴“青年突击队”、“先进七姑娘”、“模范⼋⽼太”等组织形式,争当⽆名英雄。提倡所谓的“三到⽥头”即红旗、语录本、⿊板报到⽥头。
  这间的就是当年的会议室了,⼤家请看这边墙上的“⼤海航⾏靠舵⼿,⼲⾰命靠⽑泽东思想”的⼤幅字画凸显着当年的历史氛围,这间会议室现在看起来⾮常地空荡、寂静,但当年这⾥却是公社⼲部“早请⽰,中对照,晚汇报”的地⽅,也是整个公社⾥最为热闹的地⽅。
在前院的最后⼀间就是当年的武装、公安办公室,当时鉴于办公⼈员较少,武装、公安合署办公,分⼯不分家。当年“全民皆兵”、“深挖洞”是⼈武部的⼰任,“注意阶级⽃争新动向”、批判、管制地、富、反、坏、右五类分⼦为公安部门的⾸要任务,共同维护社会治安。
  看完了公社的前院,就请⼤家随我到公社后院看⼀下。在我们的后院⾥保留有当时为响应“深挖洞、⼴积粮、不称霸”的号召⽽开挖的防空洞,这是20世纪70年代的遗址,1969年,⽑泽东根据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针对某超级⼤国的核讹诈,提
出“深挖洞,⼴积粮,不称霸。”那个时代,⽑泽东的话就是指⽰,被奉为“⼀句顶⼀万句,句句是真理”,⽽且必须⽴刻遵照执⾏。当时有这样⼀句⼝号,叫“忠不忠看⾏动,动不动三分钟”,所以全国各地掀起了深挖洞的热潮。当年在枫泾,⽆论是农村还是城镇,其屋前宅后普遍挖有简易防空洞,但由于枫泾地
势较低,⾬季后多数防空洞倒塌废弃,以后,⼈防⼯程重点就放在了企事业及公社所在地,我们所看到的这个防空洞就是1971年建,在1974年⼜进⾏加固扩建,为钢筋砖⽯混凝⼟结构。现在开放的⾯积仅占整个防空洞的⼗分之⼀,在防空洞⾥有指挥部、机要部、后勤部、武器库以及部分屯兵通道,它还与后院⼴场上展⽰的飞机⼤炮组成了⼀个青少年的国防教育基地。⼤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到防空洞内看⼀下。
  ⾛出了防空洞,请⼤家再看⼀下后院⼴场上的⽶格15飞机。1949年10⽉1⽇,⽑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布中华⼈民共和国成⽴,为捍卫祖国的神圣领空不受侵犯,组建了⼈民空军,⽶格15就是我国空军的第⼀代战鹰。它是前苏联研制的后掠
机翼的喷⽓式歼击机,整个飞机由⼀位飞⾏员操纵,其航程(在⼀万⽶⾼度)为1782千⽶,在低空平飞速度可达17.5千⽶/分,可连续飞⾏3⼩时,飞机的头部安装了⼀门h—37型机炮,并携带200枚炮弹,具有较强的空中作战能⼒,该机型在我军服役不久,就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我志愿军空军驾驶着它与敌军英勇奋战,共击落敌机330架,这架3581号飞机就曾击落过3架敌机,被列为功勋战⽃机。那为什么它会停在这边呢?因为当年抗美援朝时全国募集资⾦买飞机,我们枫泾的⼈民也出了这么⼀份⼒,在⽶格15机型退役后就由南京军区选取了这架功勋机作为历史的见证和留念放在了我们当地。后来,随着我国军事⼯业的⾼速发展,我国⾃⾏研制了更先进的飞机,⽶格15也于20世纪70年代退役,但它见证了那⼀个时代的国际风云和⼈民空军的钢铁意志。
弄堂里
  参观了这些旧址,请⼤家再随我去参观⼀下反映那个特别年代的⼜⼀重要景点——⽑泽东像章珍藏馆。馆内收藏了由我们⾦⼭区的私⼈收藏家缪时⽅先⽣多年收藏的近3000枚各式各样的⽑主席像章。
  ⽑泽东同志(公元1893年12⽉26⽇----1976年9⽉9⽇)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之⼀,是中华⼈民共和国的。⽑泽东像章的问世已有半个多世纪,早在1945年党的“七⼤”期间,与会代表就开始佩戴⽑泽东像章了。建国初期的“抗美援朝”纪念章及后来的“劳动模范”奖章都曾有⽑泽东头像。1966年开始⾄1969年4⽉,全国各地兴起了⼀场前所未有的制作和佩戴⽑主席像章的热潮。近3年时间⾥,全国约有2万多家单位⽣产制作了各种⽑泽东像章,总量达80亿枚以上,耗⽤铝材5万余吨。⽑泽东同志知道情况后,公开反对⼤量制作像章,提出:如果把制造像章的⾦属⽤来造飞机,保卫国家,将会有⽤的多。于是像章热开始降温。
  1980年7⽉30⽇,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坚持“少宣传个⼈”⼏个问题的指⽰》提出:⽑泽东像章应尽量回收利⽤,以免浪费⼤量⾦属材料。这样,在全国各地⼜掀起了收缴像章⾏动,相当⼀部分像章被回炉利⽤。
  1982年1⽉9⽇,全国⼈⼤常委会第25次会议通过了《⽂物保护法》将⽑泽东像章列为“现代⽂物”,由此开始,⽑泽东像章作为⼀个独特的历史⽂化现象,越来越被国内外学者和收藏家重视和青睐。
  套章:少⾄3枚,多⾄19枚为⼀套的像章,较系统地记录了我党、我军、我国各个时期重⼤事件或表现
⽑泽东同志在各个时期的形象。还有为纪念⽑泽东同志诞⾠100周年⽽发⾏的像章。
  多头像章:陈列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林、⽑泽东在⼀起的像章;由⽑泽东在各个历史时期多个头像排列在⼀起的像章;还有⽑泽东和*在⼀起的像章。
  下⾯就请⼤家随我到馆内看⼀下。
  ⾛进我们的像章馆⼤家就可以看到这边墙上由1200枚⽑泽东像章组成的造型图了,它的整体造型是⼀朵向⽇葵,其中的经、纬线勾勒出⼀个地球,中国地图居中,寓意着⽑泽东思想永放光芒,照亮全中国、放射全世界。
  缪时⽅收藏像章已有20多年的时间了,其间⼀共收藏了近⼀万多枚各式各样的⽑主席像章,他收藏的像章不仅种类繁多,有套章、对章、摆件章、专题章,塑像和珍稀单枚名章等,⽽且形质俱佳,曾被全国⼆⼗余家报刊、电台、电视台相续报道。
  ⼤家请到这边来看⼀下,在这个玻璃橱⾥就展出有⾄今为⽌全世界只发现了两枚的像章,这枚红⾊的像章是在1969年的时候由⽇本的东⽅轮船公司发⾏的,我们⼤家都知道物以稀为贵,因此这枚像章也就显得特别珍贵。
  ⼤家还可以再看⼀下,在玻璃橱⾥还展出有⼀枚材质⽐较特殊的像章,在这个显微镜下就有⼀枚象⽛
微雕的像章,在⽶粒⼤的体积上就刻有⽑泽东头像和50余字的诗词,这是上海微雕艺术家唐洪亮先⽣特意制作赠送给缪时⽅的。
  在我们展馆⾥有很多题材⽐较特殊的像章,在这边的就是抗美援朝军⼈带回的由越南⼈⽤美军侦察机残骸制作的像章,很有意义。⼤家再往这边看,这些是⽑泽东和*在⼀起的像章,像这样题材的像章现在社会上还是⽐较少见的。
  来到我们的像章馆不仅可以看到⽑主席像章,还可以看到*时的⼀些瓷器以及计划经济时所使⽤的部分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