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消逝的电波道具分析
“长河无声奔去,唯爱与信念永存”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将这句话的思想贯穿于整场舞剧,从舞蹈的编排、道具的使用、服装的设计都充分感受那个时代背景下的思想与情感,运用还原式的手段表达将观者进入那个特殊的年代中,引起情感与思想的共鸣。上海歌舞团出品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是青年编导韩真与周莉亚的又一力作,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荣获第十六届文华大奖、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该舞剧是以李侠的真实故事为题材,讲述了李侠在上海整整十二年的“潜伏”工作,从开场的演员亮相到中间剧情发展的叠层变化,舞剧里多次运用了电影的创作元素,再加上舞台道具和舞美的巧妙运用,造就了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成功。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是以李侠的真实事件所改编的,中共党员李侠在上海负责上海党的地下组织与党中央秘密电台联络工作,1949年距离上海解放仅有20天的时候,李侠被秘密杀害,年仅39岁。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一视死如归的战士们,为了党和国家,为了背负在肩上的重任,他们不惧困难、不畏牺牲,这种勇于奉献的伟大革命精神从李侠身上传递出来,传递给每一位观者。舞蹈演员是通过优美的肢体语言来描绘人物的情感,展现人物的思想,
刻画人物的性格,演员通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表现力,表现出战争年代应有的氛围,感受到战争时期社会的压迫感、抗战英雄传递机密的紧张感和压迫感。在本剧经典女子舞《渔光曲》中,每个身穿旗袍的演员运用“擦汗、煽风、穿针引线、擦桌子”等动作配合上节奏的变化来展现上海女人在家中做家务的独特风韵,将温柔婀娜的舞蹈与整体的紧张氛围形成强烈的对比,既还原了老上海弄堂里的简单安逸生活,又表达了在战争年底啊和平生活难得的美好与情谊。在动作的处理上,通过不同的动作形态来展现不同的人物性格,兰芬的动作普遍比较小而细腻、基本运用比较圆润的动作运动线路,表现出兰芬是一个比较含蓄内敛的小女人的形象;而柳妮娜的动作会更加的强有力、幅度较大,塑造出日本宪兵首领、女间谍的形象。在情感表达上,地下工作者情感表达在于眼神的传达,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眼神复杂,给人一种捉摸不透的感觉。例如:兰芬的眼神小心谨慎,柳妮娜的眼神则凶狠毒辣,李俠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一个简单的眼神就能传达出丰富的信息,看到演员丰富的内心世界。
舞台空间随着舞剧内容的需求展现不同层次的变化,在利用灯光、布景等艺术手段来呈现空间的转换,给观众增强代入感以及创造出想象的空间。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运用舞剧的特殊表现形式将弄堂、报社、黄包车、裁缝店、电报机、旧报纸等具有老上海特的建筑呈现于舞台,细节的表现让整个故事更有现场感和代入感;再加上融入电影的表现手法以及高
弄堂里度凝练的舞剧叙事手法,烘托出谍战紧张的氛围,仿佛每一天都在刀锋上行走。舞剧中在电闪雷鸣的夜晚李侠将秘密情报传送至中央,展现革命先烈们为了党的伟大事业的牺牲自我的伟大精神。编导多次采用电影中的特殊叙事手段,来展现主角的内心状态创造新的叙事逻辑,增强紧张悬念的谍战氛围。例如:编导运用平行蒙太奇的叙述方法,形成李侠在裁缝店里密码情报与兰芬坐在黄包车上发现特务假扮车夫的激烈惊险的双重空间,营造出危机四伏的氛围,以及后半场李侠与兰芬在四个不同方位的双人舞,简单明了地展现了李侠与兰芬一生中的四个阶段。在不同的空间里,运用相同的手法,丰富了人物的性格,推动了剧情的发展,也深深地抓住了观者的心,如此巧妙的叙事方式让观者不由地发出赞叹。
在舞剧的展现中不可或缺舞美、灯光、道具的配合,在许多舞蹈作品以及舞剧中里,都会运用道具来延伸情感,配以舞美展现当下环境,说明人物内心活动或剧情的发展,舞台灯光的强、弱都与所需情绪相结合,在舞蹈作品中对于灯光运用有助于利用灯光的切换突出人物的内心和剧情的变化。在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编导运用灯光从上而下的变换来展现电梯一层一层地上升,以及用不同的灯光颜表达不同的人物内心,用红的灯光来表现血淋淋的现场和秘密处死的人内心的压抑,相反用白的灯光展现另一种生活与之形成巨大反差;昏暗的灯光闪烁加上急促的音乐配合,塑造了紧张谍战的氛围,也说明了李侠秘密传递
消息的艰难。在音乐、灯光、服装的衬托下,使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增加了艺术魅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更加完美的展现了舞蹈作品。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当李侠用生命发完最后一条电报,当他坦然地与自己的战友、亲人告别的时候,英勇就义的悲凉就深深地触动着每一位观众的心,同时这也预示着即将迎来革命的胜利和上海的解放。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不论在题材、内容、结构上都是一次伟大的飞跃,舞剧运用电影的特殊表现形式来展现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在优秀的演员与编导合作下,共同演绎了这部舞剧,造就了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的成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