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3五年高考散文深度解析(二)
【2020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卷(新高考全国Ⅰ卷)】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6~9题。
建水记(之四) 于坚
看哪,这原始之城,依然像它被创造出来之际,藏在一座朱红的、宫殿般的城楼后面,“明洪武二十年建城。砌以砖石,周围六里,高二丈七尺。为门四,东迎晖,西清远,南阜安,北永贞。”(《建水县志》)如果在城外20世纪初建造的临安车站下车,经过太史巷、东井、洗马塘、小桂湖……沿着迎晖路向西,来到迎晖门,穿过拱形的门洞进城,依然有一种由外到内,从低到高,登堂入室,从蛮荒到文明的仪式感,似乎“仁者人也”是从此刻开始。(第一段:从时空角度总写建水县城的历史悠久及极具匠心的规制布局,它融合古今,凸显人文,具有绵延不断的历史传承和浓厚的传统人文气息,是古古香的中国现代古城的缩影,亦是人类诗意的栖居之所。)
高高在上的是朝阳、白云、鸟、落日、明月、星宿,而不是摩天大楼。一圈高大厚实的城墙
环绕着它,在城门外看不出高低深浅,一旦进入城门,扑面而来的就是飞檐斗拱、飞阁流丹、钩心斗角、楼台亭阁、酒旌食馆、朱门闾巷……主道两旁遍布商店、酒肆、庙字、旅馆……风尘仆仆者一阵松弛,终于卸载了,可以下棋玩牌了,可以喝口老酒了,可以饮茶了,可以闲逛了,可以玩物丧志了,可以一掷千金了,可以浅斟低唱了,可以秉烛夜游了……忽然瞥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那类女子——建水的卖花女与江南的不尽相同,这边的女性身体上洋溢着一种积极性,结实、健康、天真——正挑着一担子火红欲燃的石榴,笑呵呵地在青石铺成的街中央飘着呢。不免精神为之一振,先去买几个来解渴。(第二段:大处落笔,概写建水县城的整体印象:宜居、美好。)
街面上,步行者斜穿横过,大摇大摆,扶老携幼,走在正中间,俨然是这个城的君王。满大衡的雕梁画栋、摊贩食廊、耄耋之辈……令司机们缩头缩脑,不敢再风驰电掣。城门不远处就是有口皆碑的临安饭店,开业都快七十年了,就像《水浒传》里描写过的那种。铺面当街敞开,食客满堂,喝汤的喝汤,端饭的端饭,动筷子的动筷子,晃勺子的晃勺子,干酒的干酒,嚼筋的嚼筋,吆五喝六,拈三挑四,叫人望一眼就口水暗涌,肚子不饿也忍不住抬腿跨进去。拖个条凳坐下,来一盘烧卖!这家烧卖的做法是明代传下来的,肥油和面,馅儿是肉皮和肉糜。大锅猛蒸,熟透后装盘,每盘十个,五角一个。再来一土杯苞谷酒,几口灌下去,
夹起一枚,蘸些建水土产的甜醋,送入口中,油糜轻溢,爽到时,会以为自己是条梁山泊好汉。(第三段:细处润笔,写建水城人民舌尖上的幸福,最美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画出市井华彩,安居之美。)
临安饭店后面,穿过几条巷子走上十分钟,就是龙井菜市场,那郑屠、张屠、李屠、赵屠……正在案上忙着呢。如果是七月的话,在某个胡同里走着,忽然会闻见蘑菇之香,环顾却是老墙。墙头上挂着一窝大黄梨。哪来的蘑菇耶?走,去,必能在某家小馆的厨房里到,叫做干巴菌,正闪亮亮的,在锅子中间冒油呢。这临安大街两边,巷子一条接一条流水般淌开去。在电子地图上,这些密密麻麻的小巷是大片空白,电子地图很不耐烦,只是标出一些大单位的地点和最宽的几条街,抹去了建水城的大量细节,给人的印象,似乎建水城是个荒凉的不毛之地。其实这个城毛细血管密集,据统计,建水城3.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30多条街巷,550多处已经被列为具有保护价值的文物性建筑,这是很粗疏的统计。许多普通人家雕梁画栋的宅子、无名无姓的巷道并不在内。在巷子里面,四合院、水井、老树、门神、香炉、杂货铺、红糖、胡椒、土纸、灶房、明堂、照壁、石榴、苹果、桂花、兰草、绵纸窗、凉粉、米线、青头菌、炊烟、祖母、媳妇、婴孩、善男信女、市井之徒、酒囊饭袋、闲云野鹤、翩翩少年、三姑六婆、环肥燕瘦、虎背熊腰、花容月貌、明眸皓齿、慈眉善目、
鹤发童颜……此起彼伏,鳞次栉比。(第四段:写小巷深深,包罗万象,福纳众生。作者故意堆砌词语,形成繁复恣肆的修辞效果,表现了物阜民安的世俗生活气象。)
在这个城里,有个家的人真是有福啊。他们还能够像四百年前的祖先们那样安居乐业,不必操心左邻右舍的德行,都是世交啦。有一位绕过曲曲弯弯的小巷,提着在龙井市场买来的水淋淋的草芽(一种建水特有的水生植物,可食,滚油翻炒数秒起锅,甜脆)、莴笋、茄子、青椒、豆腐、毛豆、肉糜、茭瓜……一路上寻思着要怎么搭配,偶尔向世居于此的邻居熟人搭讪,彼此请安。磨磨蹭蹭到某个装饰着斗拱飞檐门头的大门前(两只错了窝的燕子拍翅逃去),咯吱咯吱地推开安装着铜质狮头门环的双开核桃木大门,抬脚跨过门槛。绕过照壁,经过几秒钟的黑暗,忽然光明大放,回到了曾祖父建造的花香鸟语、阳光灿烂的天井。从供销社退休已经三十年的祖母正躺在一把支在天井中央的红木躺椅上,借着一棵百年香樟树的荫庇瞌睡呢。(第五段:以一个本地市民的视角,取其一截日常生活场景,以点代面,生动展现了建水城人们放松惬意、悠闲富足的安居生活。这种美好生活,是这个城市所赋予的,印证了建城者“仁者人也”的初心。)
全文大处以空间为线索展开对建水的描写,从城外的临安车站开始,依次写穿过城门,经过
街道、商场、胡同小巷,最后进入家庭院落;又以时间的延续为思想线索,将建水同时置于历史文化传承与当下日常生活中来描写,表现这座古城经久不衰的生命活力。(有删改)
[注]建水:县名。在云南省,旧称临安。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引用《建水县志》的记载,将今日建水与其“原始之城”的风貌关联起来,写的是建水绵延不断的历史传承。
B.文意以“仁者人也”来承接并形容进城的“仪式感”,是借儒家经典语句来观照城的规划与人的活动,凸显建水保有传统的人文气息。
C.文章引用诗句“深巷明朝卖杏花”是由街头所见引起的诗意联想,意在转向描写建水女子的“结实、健康、天真”。
D.文章以《水浒传》中的相关描写来类比临安饭店食客满堂的场面,是借梁山好汉的形象来展现建水人性格中的粗犷不羁。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看哪”开头,确定了全文的描写角度,即始终以一个导游者的旁观视角来铺叙建水城,使叙述语调显得既热情又客观。
B.文章写“电子地图很不耐烦”地忽略了建水毛细血管一样密集的卷子,这种表述意在强调建水的巷子丰富生动,只有通过实地游走方可感知。
C.文章最后一段写归家,提及“曾祖父”“祖母”,并以“香樟树的荫庇”作结,意在说明普通人家一代代的平凡生活蕴含着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
D.文章最显著的文字特点是常常大量堆叠同类词语或词组,以此形成繁复恣肆的修辞效果,同时也表现了物阜民安的世俗生活气象。
8.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
9.本文采用空间和时间两条线索行文,请分别加以简析。
【答案】
6.D
7.A
8.①写饮食,就是写建水城独具特的地方风物及其历史传承;②写饮食,就是写人的日常生活和城的烟火气息,这是文章所要表现的建水古城的城市品格。
9.①文章以空间的转换为行文结构,展开对建水的描写,从城外的临安车站开始,依次写穿过城门,经过街道,商场,胡同小巷,最后进入家庭院落;②文章以时间的延续为思想线索,将建水同时置于历史文化传承与当下日常生活中来描写,表现这座古城经久不衰的生命活力。
【解析】
【分析】
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D项,文章意《水浒传》中的相关描写来类比临安饭店食客满堂的场面,意欲表现建水城的繁华富庶,而非“借梁山好汉的形象来展现建水人性格中的粗狂不羁”。
故选D。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的分析和鉴赏。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选项带入文中比对分析,寻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A项,“即始终以一个导游者的旁观视角来铺叙建水城”错误,文章并没有一味“铺叙”建水城,里面既对历史的回味,也有对现实的客观描写,穿插了大量的议论和抒情。
故选A。
8.本题重点考查学生理解重要语段在文中的作用。作答时,首先根据文章写作背景,写作意图、语段出现的关键词等概括语段所写的内容,然后依据写作主旨、语段位置等回答其在文中的作用。
作答时,首先在文内勾画出饮食描写方面花费大量笔墨的地方,然后再说明这样描写的作用。①文章运用大量笔墨写了建水城内临安饭店中食客满堂的场面,“铺面当街敞开,食客满堂,喝汤的喝汤,端饭的端饭,动筷子的动筷子,晃勺子的晃勺子,干酒的干酒,嚼筋的嚼筋,吆五喝六,拈三挑四”,以此表现建水城的独具特的地方风物;文章还重点写了烧卖的做法,“肥油和面,馅儿是肉皮和肉糜,大锅猛蒸”,并且说“这家烧麦的做法是明代传下来”,以此表现建水城的历史传承。②后文中还重点写了小巷中蘑菇的香气和小巷里的人提着蔬菜行走,并对蔬菜进行了铺陈,“草茅、莴笋、茄子、青椒、豆腐,短、肉糜、菱”,以此表现人的日常生活和城的烟火气息,这也是文章所要表现的建水古城的城市品格。
9.本题考查文章的结构,具体落在行文线索上。作者为达到散文“散”与“不散”的统一,在组织结构上,就要有明确的线索,把所有材料连缀起来,组成一个艺术的整体。文章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使结构完整严谨。解答时,需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行文思路。①作答本题,需要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来把握文章内容。在空间上,第一段首先从城外的临安车站开始描写建水城,然后依次抓住这些语句“一旦进入城门”“街面上,步行者斜穿横过……”“主道两旁遍布商店、酒肆、庙宇、旅馆”“临安饭店后面,穿过几条巷子走上十分钟,就是龙井菜市场”“在这个城里,有个家的人真是有福啊”,即可得出正确答案。②文章以
时间的延续为思想线索,既写了“原始之城”,又写了今日的建水城,将建水同时置于历史文化传承与当下日常生活中来描写,表现这座古城经久不衰的生命活力。
(2018·天津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虹关何处落徽墨
石红许
①在冬天,在春天……为了寻一截久违的徽墨,我孑然一人蹀躞在虹关[注]墨染了一样的旧弄堂里,闯进一栋又一栋装满了故事的深宅老院。我安慰自己,哪怕是能遇见寸许徽墨,也心满意足。行走在虹关,我一次又一次向墨的深处挺进,去追寻墨的风月身影。
(第一段写一个人执着地追寻徽墨,写出了“我”不停寻觅徽墨的执著。)
②婺源一文友善意地提醒我,虹关徽墨以及制作徽墨的人很难了,你这样没有目的地寻,不啻白费心神徒劳无功。我不甘心,相信在虹关的后人中一定还有人掌握了徽墨制作技艺,他们会告诉我很多关于徽墨的记忆。(第二段进一步写寻徽墨之难,突出自己的决心。)
③欣慰的是,季节扯起的丹青屏风里,总有一棵需十余个大人合抱的千年古樟,华盖如伞,累了,就在树下坐一坐,仰望绵延浙岭,聆听“吴楚分源”的回声。穿村而过的浙源水、徽饶古道在炊烟袅袅里把日常琐碎的生活串成一幅恬谧幽静的水墨画,人在画中,画在人中,昔日贩夫走卒、野老道者的身影渐行渐远在徽墨涂抹的山水间,一丝淡淡的忧伤悄然在心里泛浮,随着雨滴从瓦片上、树叶间滚落下来,把人带进梦里故园。(第三段写追寻中,有领略如画美景的欣喜,有昔日美好行将消逝的忧伤。)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