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央视主持人崔永元筹划制作的新中国成立60周年贺礼专题片?我和我的祖国?播出以来,因为播出时间较晚,我不是每集都看。该片以事件纪录为主要表现方式,采访当事人,并由他们亲自讲述,内容涵盖各行业,其中包括开国大典组织者的回忆、新中国早期留苏学生们的经历、“八九点钟的太阳〞是一什么样的人、新中国最早的课本是怎么编写的、我国第一艘核潜艇诞生的故事、第一辆国产汽车的制造、第一批女拖拉机手和女火车司机的集体回忆,还包括第一部直播电视剧、第一部电影的诞生等。祖国,一个多么神奇的字眼!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曾用自己的语言描摹过她:有人说她美丽,有人说她可爱,有人说她庄严,有人说她神圣,也有人说她光芒……记得孩提时代,老师告诉我,祖国就是我们的母亲,是母亲哺育了我们,祖国是我们每个人生命的摇篮。幼时懵懂不解,心里总感觉祖国离自己很遥远,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感受到自己不正处在祖国的怀抱中吗?头顶着祖国的蓝天,脚踏着祖国的大地,呼吸着祖国的空气,沐浴着祖国的阳光,时刻嗅着她的芳香,感受着她的温暖。祖国就像母亲一样陪伴着我一路走来。祖国,就是我的母亲!
  当世界地图徐徐展开,我们可以看到,在亚洲的东部,有着一大片陆地,以及周边星罗棋布的岛屿,其形状像一只报晓的雄鸡,这就是我亲爱的祖国。她像一个硕大无朋的阶梯,从大海中浮出,由东向西,步步升高,直达云霄,幅员辽阔,广袤无边。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宽
广的海洋,明净的湖泊,峻秀的山峦,奔腾的江河,茂密的森林,幽深的峡谷,飞泻的瀑布,广阔的原野.....,令人无比沉醉。我们黄壤的皮肤便是脚下的黄土地,我们的黑发乌睛是母亲的赐予,我们的血液里流淌着黄河长江,这些都是母亲给我们留下的烙印,一个终身不变的烙印。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孕育出了一个伟大的民族---中华民族。
弄堂里
  站在历史的顶峰,纵览数千年风云变幻,中华民族为世界创造了光芒灿烂的文明,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的奉献。以四大创造为代表的中华文明有着不朽的传奇,当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创造的文明纷纷消亡时,唯有中华文明抗拒了衰朽的大势,以她的强大和无比的韧性,在浩劫面前挺立不倒,薪火相传,开展至今。中华文明以她开放和兼容并蓄的个性,在博采众长中创新﹑开展,影响着世界,惠及着子孙。君不见,每个中国人的身上仍然散发着中华文明的气息,神州大地上处处可以看到中华文明的影子;君不见,国外开设孔子学院,兴起的汉语热﹑书法热﹑功夫热﹑饮食热,再度印证了中华文明所蕴含的无穷魅力。试问,世界上有哪个文明能够比中华文明更具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影响力?我为我是一个中国人,能够受到中华文明的滋养而感到无比自豪!
  祖国母亲有过令世人惊叹的辉煌,但近现代以来,她却经历了太多的痛苦和屈辱,曾经一度迷失了自己。凤凰涅槃,浴火重生,那些不幸犹如炼狱的火,经过一个世纪的炼就,祖国母亲在烈火中得到了重生,从此焕发了青春活力。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着勤劳﹑勇敢﹑坚韧﹑与人为善的优秀品质。每当祖国母亲在危难之际,她的儿女们总是义无反顾,挺身而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人间正气之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的苏武,“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岳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那么徐,“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的秋瑾,“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的刘伯坚,“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的邓稼先……他们都是祖国母亲的骄傲。鲁迅先生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正是这些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挺起他们的脊梁,构筑起了民族精神的长城,使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抗洪救灾,人民子弟兵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道堤防;抗击非典,白衣天使不顾生命之危默默守护着患者;汶川地震,北京奥运,全体中国人民再次彰显了民族的力量和自信…
  我爱我的祖国。我爱她壮丽的河山,爱他悠久的历史,爱她灿烂的文化,爱他英雄的人民。
我爱她青松气质,更爱她红梅品格。祖国是参天大树,我就是她的绿叶一片;祖国是碧波大海,我就是她的浪花一朵。每个中华儿女即使游走 ,也会把心与祖国母亲紧紧地贴在一起,与她同呼吸,共命运。在祖国母亲的大爱面前,我们做儿女的对她的爱显得是那么的微缺乏道。舒婷在?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诗中歌道:“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强/你的荣光/你的自由。〞我自豪,我是一个中国人;我幸运,生活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时代。祖国母亲即将迎来她的60华诞,我要祝福她:永远坚强,永远蓬勃,永远年轻,永远快乐!
  1984年,中国女排对战美国。一个振奋人心万众期待的时刻。而这个时刻,正在上海某个人声鼎沸的弄堂里,徐徐上演……
  这是个简单的故事。
  80年代的上海,似乎自带一副天然泛黄青灰的滤镜,让人一眼望进浓重的烟火气息。拼堆着凌乱瓦片的老房子,排着小队兼做  亭的小卖部,穿着睡衣卷着满头发卷的中年大妈,挥着大蒲扇招呼街坊邻居的糙老大爷,还有嗑着瓜子,啃着西瓜的小胖子,搬起桌椅,堆堆叠叠的壮小伙,更有频频摇落的烂天线……以及,我们的主角冬冬。
  他瘦小的身子搬着自家快有他半个身子大的电视——弄堂里仅有的一部电视,摇摇摆摆地娴熟地踉跄过来。
  手里是那盒藏着情话儿的磁带。
  街坊们也练得手脚飞快,板凳桌椅一排排往上摞。花生瓜子小板凳,并不宽敞的小巷登时人头攒动,人声鼎沸,熙熙攘攘着,拥挤到几近不堪重负。
  一个女排,承载着多少平凡闹市的期望与念想,在那个时刻,又有多少稀松平常的人们,心同祖国的荣耀共存亡。
  画面一转,此时的冬冬,又处在一个两难的时刻。
  电视机雪花飘飞,街坊们随着扭曲的画面左摇右摆,身材娇小的冬冬只好单独“飞檐走壁〞上屋檐,承当起维护电视信号的使命。前者是亲眼见证女排夺冠历史时刻的热诚心愿,后者是即将远赴美国留学,天各一方的青梅竹马。几番纠结的冬冬在最后时刻放下自己想破脑袋固定的天线,追了出去,却只瞥见女孩犹疑的背影,跌跌撞撞,拐出了巷口。
  冬冬很想追上去,去给那个女孩送上自己童年的最纯粹的萌动,他所珍视的心意,多么期望一个圆满的辞别与答复?他狂奔出狭小的巷子,踩着凌乱的风势,那么拼尽全力,撕心裂肺地跑过去。但他停住了脚步。隐隐的,有什么东西阻碍着他。
  他回头望了望围站在收音机旁拥簇成紧紧一团的人,那么无所顾忌的肆意呼喊,那么不约而同的冲动热烈。正午的太阳晒得人软趴趴的,是日光太炫目了吗?还是晒的人恍惚了呢?那一刻,光尘透过五星红旗飘扬的红绸在他脑中昂扬浮动,是那红绸太浓烈了吗?还是身后的人声太喧嚣了呢?一滴泪水滑落。那一刻,或许10岁的冬冬还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做,也不知道街坊邻居对女排比赛怀揣着这么大的热忱是为了什么,只是出于某种内心本能的感召:人们需要他。于是,他抛下庸常的悲喜,攥紧手中的鲜红的球拍,坚决地回头,迈步,做出了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