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典故整理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全诗以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绘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画卷。唐玄宗将一手好牌打烂的故事,以及杨贵妃被迫赐死的历史悲剧,都是该诗中的重要典故。长恨歌 白居易
首先,关于唐玄宗的“一手好牌打烂”典故,原指唐玄宗在位前期开创了“开元盛世”,国力强盛、文化繁荣。然而,由于他后期宠爱杨玉环,疏于朝政,使得杨国忠与安禄山争斗不断,最终引发了“安史之乱”,导致唐王朝由盛转衰,这个典故表现了唐玄宗对爱情与国家的冲突选择,以及他的治国失策。
其次,关于杨贵妃被迫赐死的典故,她是唐玄宗的宠妃,但在安史之乱中被唐玄宗赐死。故事中描述,公元755年,安禄山在天宝十四年发动叛乱,杨贵妃随唐玄宗逃往四川,途中在马嵬坡被赐死。这一典故表达了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和她在国家危难面前的牺牲。
此外,华清宫内的温泉是唐玄宗的别宫,杨玉环曾在这里沐浴。每年阴历十月唐玄宗会在华清宫度过,直到开春回长安。这一情节被描绘在白居易的《长恨歌》和唐人郑嵎写的《津阳门诗》中,成为了诗歌中独特的沐浴场景。
总的来说,《长恨歌》中涉及了众多的典故,如唐玄宗的“一手好牌打烂”,杨贵妃被迫赐死的悲剧,以及华清宫内的温泉沐浴场景,这些典故都为诗歌的情感表现和历史背景提供了生动的注脚,使得《长恨歌》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