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 白居易
试论《长恨歌》主题的双重性
作者:***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上》2014年第09期
        【中图分类号】I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93-02
        白居易的叙事长诗《长恨歌》以其精炼流畅的语言,优美的韵调打动了无数读者,对其主题不少学者有着精辟的分析和见解,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简编》中认为“诗的主题思想具有双重性,既有讽刺、又有同情”(注),诗的前半部分是“露骨的讽刺”,诗的后半部分“由批判”转为“歌颂”。意思是说在这一作品中存在着双重主题,即批判与歌颂并存。如果仅从字面上看,“双重主题说”似乎不无道理,因为诗的前半部分对唐玄宗的重误国确实有大量描写,诗的后半部分对李、杨二人的爱情悲剧又有详尽的刻画。然而,如果让相互矛盾的两个主题共存于一篇文章中,使前后成为互不相干、互不联系的两部分,岂不是使本来具有完美艺术整体的长诗被割裂开了吗?在我看来,《长恨歌》的主题只有一个,就是歌李、杨爱情悲剧之“长恨”,也就是白居易有感于唐玄宗重误国造成终身“长恨”,希望总结这一历史教训规劝帝王,
垂戒后世,以维护和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这一主题思想非常明确,首尾一致,贯穿始终,并不相互矛盾。
        《长恨歌》的主题是什么?白居易在诗歌的题目中已经点明,就在“长恨”二字上,这是贯穿全篇的中心。《长恨歌》里的“恨”便是唐玄宗失去爱妃杨玉环的终身悔恨,同时也暗指一代君王由于重误国造成既误国又害己的千古遗恨。
        白居易创作长诗《长恨歌》是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历史爱情悲剧为题材,诗人正是从展示这一爱情悲剧的因果关系及其教训创作《长恨歌》的。长诗从内容到结构自然分成两大部分,前一部分写“长恨”之因,后一部分写“长恨”之果,前后两部分有着必然的因果联系,统一于一个主题之下。我们按照这一主题思想审视全诗,不难发现在长诗的前后两部分中对“恨”什么,为什么要“恨”及其因果关系表现的相当明显,隐含在其中的深刻教训也是显而易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