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而不尽的柔情———试析徐志摩诗歌《山中》
作者:朱慧妍,黄德志
迷字组词>雨的笔画来源:《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8年第5期
徐志摩的诗歌
    摘要:《山中》是徐志摩后期诗歌的代表作,该诗通过一系列的想象、描写和抒情表达出作者徐志摩对昔日恋人今日好友林徽因的无限思念与怜爱之情,将情感在“静”中自然流露,感情深沉而内敛,读来令人动容。
    关键词:徐志摩林徽因爱情诗
    1931年4月30日,徐志摩的《山中》一诗发表于《诗刊》第二期。这是一首以四行节(quatrain)为特征的英国民谣体(Englishballad)体裁的抒情诗歌,全诗的韵脚为“abab”,后被收录进《猛虎集》。此诗是作者徐志摩为病中的好友林徽因而作。在赏析此诗之前,我们先来介绍一下作者创作此诗时的心境。
    《山中》写于徐志摩生命的最后一年,是写给林徽因的。当时作为梁思成妻子的林徽因在香山疗养肺病,徐志摩去探望她,看到了昔日的恋人憔悴不堪的病容。回到寓所后,在月笼罩的一片深夜的静谧十月阳光
彩个人简历模板之中,徐志摩写下了这首情感真挚的诗篇来表达自己对曾经的恋人如今的好友的一种高于友情又异于爱情的细腻情怀。
    但是为何单单以《山中》为题,在这首小诗背后是一种何等的“山”中情呢?手工彩泥作品
    一、《山中》山的情愫寓意
    首先,“山中”二字,让人很自然地想到作者写作对象林徽因所疗养的香山。暗示了自己心上记挂之人的所处地点,但作者又不敢冒昧而直白地以“香山”为题,一是出于当时自己与林徽因、梁思成之间别样的友情,感情虽仍要表达流露,但不能一味狂热抒发,否则显得唐突而浅显。这种情感不同于《再别康桥》中对于自己身处母校时的热烈依恋,而是更多的在内敛含蓄中蕴有的一种执着深情,是一种似露非露、似隔非隔的深情。二是作者徐志摩自身的婚姻状况也遇到危机。当时徐志摩定居于上海,因为他的第二任妻子陆小曼不愿意搬到北平,所以徐志摩不得不在北平三所学校任教,在上海、北平之间来回奔波,以供陆小曼平日里奢靡生活的开销。这样疲累地两地奔波,也让徐志摩对自己的婚姻爱情产生了深深的失望。正所谓“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他对林徽因的情感也在自己和陆小曼婚姻失败中沉积得愈加浓烈。但是人已中年的徐志摩的这份情感,已褪去了少年时的冲动热切,而是出于一种经历情事坎坷后对于自己心中理想完美女性的尊重与关心。而“山中”的朦胧感与彼此的距离也带有一种半现半隐、隔而不隔之感。全诗后面紧紧围绕着“山”中的“静”来抒情达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