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语言教学中的汉语拼音教学顺序分析
摘要: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汉语拼音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习者掌握汉语的语音系统,培养其汉语意识。在汉语拼音教学四原则及学习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确定汉语拼音的教学顺序:由整体到部分,以音节为基本的教学单位,由音节到声母、韵母。关键词:拼音教学;教学原则;教学顺序
一、引言
语音是语言的载体。据薛家宝(2002;286)在言语交际中分析,听和说的比重分别占45%和30%,读和写分别占16%和9%。可见听懂别人的话和准确地发音是成功进行言语交际的关键。在汉语学习之初掌握正确的发音是多么重要。常见的“洋腔洋调”现象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初级阶段的汉语拼音没有掌握好。现阶段汉语拼音教学中,主要关注于怎样准确清晰地说明每个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方法。而对于拼音的教学顺序一般按照汉语拼音方案和普通话声韵配合表顺序进行。这样的顺序显然是以母语是汉语的学习者为教学对象设定的。母语汉语者学
习汉语拼音是为了学习汉字,汉语语音是已经习得的。而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拼音则是以其为载体学习汉语语音。按照母语者的学习目的制定的学习顺序,显然是不适用于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因此,本文通过讨论尝试建立新的汉语拼音教学顺序。
二、汉语拼音教学原则
(1)为教学目标服务原则
教学目标在于帮助学习者习得事物及特征,使外界客观事物内化为内部的认知结构。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学习拼音的目的是掌握汉语的语音系统,获得汉语的语音意识。一切教学手段都要以这个总的教学任务为核心,围绕这个核心展开教学。因此,我们确定第一条汉语拼音教学原则:为教学目标服务原则。
(2)音韵教学原则
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通常把元音、辅音与韵母、声母糅合在一起教学。元音、辅音是普通语音学的术语。声母、韵母是传统音韵学的术语。目前教学通常从元音、辅音发音的角度开始单韵母教学,而在其后复韵母教学中又从韵母、声母的角度教学,这样在教学过
程中声母和辅音、韵母和元音概念之间相互转换跳跃,给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理解和记忆造成了负担。另外,汉语语音中还有声调教学,而声调与元音、辅音不是处于同一个系统中的概念,为学习者理解和记忆带来了不便。汉语音节的本质特征是声韵结构。描述汉语语音,声母、韵母这对音韵学概念更合适。由此,我们确定汉语拼音教学的第二条原则:音韵教学原则。
(3)由上而下原则
目前大多数汉语拼音教学是以斯金纳(Skinner)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operationalreflex)为基础的。具体表现在汉语拼音教学当中,就是先教授韵母,然后是声调,然后是声母,最后整合为音节。实际上对汉语拼音教学目标进行分析,逐级到应该提前教授的知识,从低级基本技能出发,逐级向上,最后实现教学目标。据张金桥,吴晓明(2007)研究表明,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汉语学习者的语音意识发展顺序却是相反的:“外国留学生汉语语音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分化的过程,先是声母、韵母、声调作为一个整体;后是声母分化出来,韵、调作为一个整体;最后声调、韵母、声调完全分化出来。”可以发现这是一个由整体到部分、化整为零、由上而下的过程。这是由汉语的特点决定的。汉语是语义音节语言,以音节为单位表
义。所以,学习者首先习得的是音节。教学中常常有这样的现象,在教授到声母“x”的时候,很多学生已经会说“谢谢”,当“x”单独教授遇到障碍时,我们常常会采用这样的策略:先请学生说“谢谢”,感受“x”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进而掌握声母“x”的发音。建构主义也认为教学可以自上而下地展开教学进程。即首先呈现整体性任务,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自己发现完成整体任务所需首先完成的子任务,以及完成各级任务所需的各级知识技能。顺应汉语学习者语音意识发展顺序,我们确定汉语拼音教学的第三条原则:自上而下的教学原则。
(4)由易到难原则
人的学习过程并不是简单地记录输入的信息,而是主动建构对新信息的解释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运到记忆中,而是以长时记忆为基础,输入的信息存储到短时记忆当中,与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相匹配,如果与原有知识匹配成功,则用原有的知识代替,如果匹配不成功,则提取出最相近的知识,并对其进行加工和整理,形成新的解释,存入长时记忆当中。要提高汉语拼音教学效率,就要使后输入的拼音表征与原有语音表征接近。并且人更容易习得表征项目少的知识。拼音的语音表征项目少,则难度低,表征项目多,则难度高。
由此,我们确定汉语拼音教学的第四个原则:由易到难原则。以上四个原则中,为目标服务原则是汉语拼音教学的总原则,其他原则都要服从于这个原则,不得与其相悖。音韵教学原则是拼音教学的中心原则,保证拼音教学中概念系统的统一,能更精确地描述说明汉语语音的本质。由上而下教学原则是汉语拼音教学顺序的总原则,在遵循前两条原则的前提下,遵循由上而下原则。由易到难原则是在确定由整体到部分教学顺序之后,在平行层面上确定知识点先后教授的顺序原则。
三、汉语拼音教学顺序
汉语拼音与汉语语音一样是一个系统,声母、韵母、声调、音节都不是分散、孤立存在的。根据第二条原则,以音节、声母、韵母、声调为基本概念进行汉语拼音教学。根据第三条原则,由汉语音节入手,以音节为单位进行汉语教学,教师由音节到声母、韵母,由高到低、由上到下地教学。由于汉语音节的本质特征是声韵结构,因此,最后拼音教学顺序由韵母与声母决定。根据第四条原则,在音节层面,由零声母音节到有声母音节;在零声母音节层面,由单韵母音节到复韵母音节;在有声母音节层面,由容易的声母音节到难的声母音节。
(1)零声母音节教学顺序
1.根据由易到难原则,单韵母音节语音特征项目少于复韵母音节,因而教学顺序先于复韵母音节。汉语单韵母音节有7个:分别是a、o、e、i、u、ü、er这7个单韵母与声调结合构成的音节。其语音特征主要由这7个韵母决定。这些韵母的发音并不是独立分散的,而是由舌位高低、前后、圆展等特征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的系统。这个系统里面,a和i处于两端,是有标志性的韵母。而人们学习有标志性的知识更容易。因而,我们确定教学由a和i两个音节开始。根据学习建构过程理论,前后输入的特征项目相差越少,越容易习得。因此,我们确定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音节教学:a>i>ü>u>o>e>er。这些音节中的韵母发音特征见下表:从i到er,每两个相邻的韵母之间发音的区别性特征只有一项,在习得前一个韵母音节的条件下,很容易在前一个的基础上建构出后一个。这样就构建了一个连续的单韵母音节发音系统。
2.复韵母音节教学顺序复韵母音节就是复韵母与声调共同构成的音节。汉语拼音的复韵母开、齐、合、撮四呼教学都是以开口呼韵母为标准的,因此,我们着重讨论开口呼韵母音节的教学顺序,个别情况再个别讨论。(1)在汉语音节中,韵腹发音最响亮,韵腹的差异在汉语语音中是最显著的,属于标志性的特征。因此,我们按照韵腹的标准将开口呼复韵母分组,分别是a组复韵母,e组复韵母和o组复韵母。遵从由易到难原则,我们确定开口呼韵母音节
的教学顺序为:a组>e组>o组。具体顺序为:a>ai>an>ang>ao;e>en>eng;o>ou>ong。每组内部两个相邻的音节之间发音区别性特征项目都是相差最少的。(2)复韵母ie、üe、ei中的韵腹发音不同于任何一个单韵母,但其书写形式却与单韵母e相同,容易造成混淆。因此有必要单独作为一组教学。仍然遵从由易到难原则,其教学顺序为:ie>üe>ei。
(2)有声母音节教学顺序
由于我们确定的汉语拼音教学顺序是先零声母音节,后有声母音节。因此,有声母音节教学顺序主要取决于声母的难易程度。
1.汉语拼音声母按照发音部位可以分成六组。分别是唇音、齿音、舌尖前音、舌尖后音、舌面音和舌根音。这六组音的发音部位构成一个连续的系统。按照发音部位的顺序可以确定教学顺序为:唇音>齿音>舌尖前音>舌尖后音>舌面音>舌根音。
2.每组声母内部由于发音区别性特征的多寡,又有不同的难易程度。遵循由易到难原则,声母音节教学顺序可以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1)b>p>m>f;(2)d>t>n>l;(3)s>c>z;(4)sh>r>ch>zh;(5)x>q>j;(6)h>k>g。
四、结语
学习的建构过程并不是单一固定的过程,而是灵活的。因而,汉语拼音教学顺序也可灵活改变。根据汉语拼音教学的第一原则———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原则,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对象母语的差异而灵活调整教学顺序。
参考文献:
[1]薛家宝.英语语言文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286.汉语拼音教学
[2]柴俊星.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有效途径的选择[J].语言文字应用,2005(8).
[3]张金桥,吴晓明.外国留学生汉语语音意识的发展[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4]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
[5]朱勘宇.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的韵母教学顺序[J].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425-431.
[6]周芳.对外汉语语音研究与语音教学研究综述[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6.3.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