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读后感800字
文化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运动过程.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都有它发展的历史.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读后感1
  读了中华传统文化这本书我的震撼很大.在这个被西方的风俗习惯及思潮日日侵扰的今天,在这个人人拜金的物欲横流的今天,学习传统的优良的东西,渐渐被大家觉得稀奇了.这是为什么?
  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管是对历史负责,还是对未来负责,都应保有自己的文化特,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特,是中国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五千年文化的积累,是中国文化保持长久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我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整理,从中吸取精髓,使之发扬光大.
  古人没有现代人的忙碌节奏,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人生思考未来思考那些我们现在可能觉
得是疯子似的问题,他们之所以睿智,是因为他们比我们更用心的去观察了这个社会,我们被更多世俗的东西蒙住了眼睛,我们被局限到了一个自己的小世界里,我们无法认识更广阔的天地.假如我们思考问题只从自己出发,那么看到的都是很短期,肤浅的利益.那么为社会为他人牺牲更是无从说起.但是,如果把我们置于一个体中,置身与我们大社会,我们就不会过多的注重自我的感受和个人的得失了.
  我想一个人如果懂得了这些,那么心胸会开阔很多.文化是一个太深厚的主题,我无力探讨什么.但是以一个虚心学习者的身份,我觉得,将自己放在一个历史长河中,或是说站在一个历史的角度,我们身后那么博大的文化,我们个人的恩怨情仇,大喜或大悲已是不值得一提了.人生无喜亦无悲,无欲亦无求,那将是怎样的一个境界呢?
  因为我们的无知,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习前人的知识与智慧.那么我们学习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让我的心开朗了许多,就像突然遇见了太阳.能够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道德修养,有助于提高自己自身的素质和水平.
  儒家学问里有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要想成才,那么首要的是修身-----修身养性! 读书可以修身,但是读些怎样的书?怎样才算修身养性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自己懂的也不很多.但是学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我们首先要把人做好了,才有资格谈能力.一个品德低下的人即使学富五车也是徒劳.这样的人于社会于他人也将是无所益处的.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以一颗真诚虔诚谦虚的心努力学习好我们炎黄子孙的文化精华,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将信息化为知识最终成为自己的智慧!我的心里渐渐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方向,我知道自己以后应该怎么更好地去学习,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现代的人多是浮躁的,甚至是一些研究古典文化的人也是如此,多想所有的人都去真的专心的去学习一些传统文化,让旷久的时间静默的历史浩瀚无声的文化来安静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更好的去珍惜生命,感受生命.
  不敢说自己是个有智之人,但至少在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后,我知道一个要有着豁达心胸才可以宁静平和的心态去对待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淡泊名利,去掉尘世的浮华与虚无,我要寻我的快乐的精神家园.只要肯于学习,勤思考,相信,总有一天可以达到我想要的的境界.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读后感2
  文化是一个国家文明的象征,浓缩着民族的智慧.中华文化其浩瀚的典籍记录了悠久的历史,铸就了中华民族知书达礼的品德,其传统伦理延续了几千年,奠定了中华的凝聚力和向心性.
  其独特的思维方法影响了世世代代,构成了东方思维的模式,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整体性及和-谐性,从而使中国成为了一个能包容多种文化及融合数十个民族组成的泱泱大国.中华文化是东方文化的发端,其文化名人.文化典籍.伦理思想皆曾经对东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所以,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不仅是中国的,而且是全人类的.弘扬中华文化.中华精神,无疑对人类文明有着深远的意义.在这个漫长的暑假,同时也是最清闲.最轻松的暑假我重新拾起《弟子规》细细品读,感触良多.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翻开《弟子规》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伦理大道当中.
  《弟子规》的首篇总序告诉我: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如果一个人连父母都不懂得孝顺,那么他便丧失做人的根本.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懂得孝敬的人是不可能懂得如何善待身边的亲人.朋友.同事,所以也就更谈不上回馈社会.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
三字经读后感  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弟子规》以朴实.精炼.易懂的语言让我更加深刻地懂得做人的道理,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读后感3
  看了《传统文化》后,我在为人处事上学到了很多.〝孝〞是我们的传统美德,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养育我们,教育我们,也许有的地方他们做的不能让我们满足,但是孝在任何时候都是不能忘记的.让我们想想,父母辛辛苦苦养家,一切为我们着想,我们有什么理由嫌弃父母?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父母爱我们,我们孝父母,没什么可说的.我们的爸爸妈妈都那么爱我们,给我们完整的家,幸福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幸福和快乐.〝念恩幸福一辈子,念怨痛苦一辈子.〞生活中记得感恩,我们一个人根本不可能在社会上生存,有父母的教育,朋友的陪伴乃至以后生活中遇到的所有人,一句关心的话语,一个关切的眼神,都让我们身上涌起一股温暖.别人关心我们了,我们应该感恩.
  在法制比较健全的国家,按照法律制度处理就可以了.在中国十分普遍,每一起腐败案件发生后,都有许多人在背后活动,人讲情.没有人情,便办不成事.各种事情的解决,都离不开人情.什么事情都由领导说了算,结果只能脱离民意,自行其是,乃至以公家之权谋个人之私.这必然使民心受挫,社会正常秩序遭到破坏,在维护少数人的特权利益的同时,最大程度的损害了广大百姓的利益.这严重影响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理性的文化,越是科学发达,人们的文化水准提高,认识能力增强的情况下,越是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在人们没有文化愚昧的情况下,中国传统文化是不易推广与传播的,因为它不具备传播这种文化的软件和硬化.在中国历史上,无论什么时候,哪一个封建王朝都没有真正彻底的贯彻中国传统文化,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来都没有像《圣经》文化和《古圣经》文化那样,左右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的命运.
  所有的中华儿女们,让我们把中国传统美德送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读后感4
  读了这一套书以后我真是感慨万千,它让我知道了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它似一个知识库,点亮了我的心灵.〝仁〞里面的《美金的价值》.〝义〞里面的《大义桥》.〝智〞里面的《无心的鹿》……其中我最喜欢〝信〞这本书,我能从中体会到〝信〞让人受益非浅,那一句句简练的语言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例如有这样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言心信,行必果,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古今中外诚信使人们走向文明.季布大家一定都熟悉,他只要答应别人的事无论多困难他都想办法办到.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大将,曾几次打败汉军.刘邦当皇帝后下令通缉季布,季布只好化装到山东一朱姓家当佣人,朱家知道他是季布后收留了他,而且帮他向刘邦说情.刘邦后来封季布为中朗.季布有个朋友叫曹丘生,专爱拍马屁,听说季布当了官便来巴结.季布见曹丘生来就虎起了脸,骂了他几句.谁知无论季布态度多严厉,曹丘生照旧陪着笑还说:〝我听说楚地有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季布听后很高兴就待他为上宾,曹丘生走后到处宣扬,季布的名生就越来越大.这就是一诺千金.
  诚信是不分国界的,
在美国一个庄园主的家里有一把新斧子,庄园主的儿子看见了十分喜爱,他想试试斧子快不快,就对准一棵樱桃树砍去,只听〝咔嚓〞一下树被砍断了.男孩一看不好,就把斧子放在原位躲进了小屋,但后来因为诚信还是承认了自己的所作所为
.这就是美国总统华盛顿小时候的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情.
  不管是季布还是华盛顿,在他们身上都有个共同点〝信〞,我们必须要以诚待人,正如李嘉诚的所说〝我们要以诚代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
  国学,是你使我的知识一天天充实,是你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我要大声对你说:〝谢谢你〞!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读后感5
  告诉你们,通过诵读经典诗文,我走进了一个妙不可言的世界.我知道了什么是儒家风范,什么是道家精髓,什么是千古美文……〝经典〞虽然看上去年纪一大吧,其实火力旺盛的很.他流传
了千百年,从〝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由〝道,可道,非常道〞至〝天将降大任与斯也〞,从《归去来兮辞》到《兰亭集序》都熠熠地展示着它博大精深的魅力.
  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天天挂在我口中.那就是许多人行走,他们之中必然有我的老师.这句让我收益非浅的诗句,就是出自于儒家的圣贤孔子之口.这句之所以能让我受益非浅,是因为它包含着一个哲理:〝能者为师,虚心请教.〞你见过高山吧?它是那样雄伟绵延!你见过大海吧?它是那样壮丽无边!山之高,是因为它不排斥每一块小石头;海之阔,是因为它聚集了千万条小溪流.如果你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般渊博的知识,是否就应该善于从生活中寻良师益友,吸收他人的点滴长处呢?这也是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的哲理〞啊!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就拿我们班来说吧!在这个57人的集体里,就有我许多的良师益友:作文天才徐嘉远;唱歌能手周知奕;小书法家沈楠杰;管理专家王亲云……他们的才华和智慧都值得我好好学习.这样我不就可以在这万顷绿田中增添自己更多知识的养分吗?这正是《论语》孔子传与我的做人学问的道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