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昭王求士》读后感
《燕昭王求士》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燕昭王求士》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燕昭王求士》读后感1
三字经读后感
近读《战国策》,一篇几百字的短文《燕昭王求士》纳入眼帘。翻读几遍之后,诚如读史可以使人明智、鉴以往可以知未来的话语,感触良多。
燕昭王求士记述了又一个如越往勾践一样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的君主,他即位于国破之后,外有强敌环伺,内有政局混乱,国小力弱。不用说实现破齐以雪耻的夙愿,仅就在战乱频仍的局面下生存下来也是难题。但就是面临如此困局,燕昭王却虚心向郭隗求教如何吸纳人才的策略,在郭隗的辅佐之下,成功地从天下诸侯各国招揽到乐毅、邹衍、剧辛等仁人志士,经过长达28年的经营治理,最后国富民强、上下一心,最终实现了打败齐国,尽雪国家耻辱。
读完此书,掩卷深思,有四点值得当代人借鉴提升,一是燕昭王具有高远的战略视野和格局,即位之初立下宏大志向,明晰路线图逐一实行,是成功的根基;二是28年始终如一的做成一件事情,没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和控制能力无法实现,人做一件事情不难,难就难在几十年坚持不惜地做一件事情;三是燕昭王宽广的胸怀和谦虚的品行,执弟子礼,虚心听取别人进谏,诚心实意加以落实;四是郭隗高超的论辩技能和水平,侧面迂回、形象比拟、入情入理,直击昭王心扉,说服打动昭王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燕昭王求士》读后感2
说来惭愧,虽为人师,却很少看书。平时上班,不是上课,就是备课、批改,没时间看书。下了班,人已感到很累,回到家还要忙于生活琐事,够烦了。即使有时间,也宁可看看电视剧。偶尔翻翻杂志,看看散文,读读笑话。像我这样的,大概有很多。其实,看书是一种习惯,“忙、没时间、累”只是一种借口,一个人如果喜欢看书,无论多忙,他都会挤出时间来。
曾经对低段老师要求低年级小朋友背《三字经》有不同看法。那些之乎者也的文字,成人都一知半解,要求孩子们一字不漏背下来,有何好处呢?但仔细一想,这些书籍都是我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可以先熟记后领悟。当然,不同年段的'孩子应该学习不同的版本,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宋代宰相赵普曾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确实有许多精华供后人学习,关于学习,有两个过程,一是学,二是习,只学不习,仅是书本,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习要由生到熟,熟能生巧,由习到术,进而学术。术指导行动,为了更好地做一件件事。
《论语》是一本博大的书,它包罗万象,总的精神是“正心修身”,讲的是做人的艺术,是成就人生的指南。人生的一切事业功绩,都从做人开始。最终所能达到的成就就是做人的必然结果。《论语》就是人学,是做人处世的经典,既是原则论,又是方法论,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无不包含在论语的思想照耀之下。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我每天再三反省自己:替人家办事没有尽心竭力吗?与朋友交往不讲信用吗?老师传授的学业没有用心复习吗?
生活中能做到的人实在太少了,如果我们反省我们的人际关系,反省我们的人生道路,教训的背后,大多是对这些话的否定,谁践踏真理,真理就践踏谁。如果能把别人的事像自己的一样重视,别人能不信任你吗?把别人的利益看得像自己的利益一样重要,别人能不推举你吗?真诚地伸出自己的手,毫无私心地帮助朋友,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朋友能不多吗?朋友多了路好走,办事情能不容易吗?老师教的东西,温习了吗,总结了吗,对别人的劳动果实尊重了吗,不尊重别人,别人能尊重你吗?
一连串的问题回荡在耳边,就像警钟让我们清醒,教我们如何正确地对待我们的人生,让生
活更踏实,更自信,更从容……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