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野望 唐 王绩
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1)描绘了诗人于薄暮时分于东皋所见的田园风光: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放牧的人赶着牛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
(2)全诗于萧瑟静谧的景描写中流露出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抒发了惆怅忧郁,孤寂苦闷的情怀。
2.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表现了孤独抑郁的心情。
3.简析颔联和颈联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1)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
(2)颔联写作者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在夕阳余辉中越发显得萧瑟;
(3)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气氛,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适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以动衬静,意境更显静谧。
4.请从从“景”与“情” 关系的角度,赏析颔联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满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予了诗人孤独寂寞的情怀。
5.诗的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1)用典 (2)“采薇”是采食野菜的意思,作者借用商朝末年臣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避世退隐的情怀。
二、黄鹤楼 唐 崔颢
1.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赞美长江的诗句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好友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
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本联描绘了作者晴日在黄鹤楼所观之景: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在目,鹦鹉洲上的芳草一片繁茂,展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美景。
3.请简要分析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抒发出作者的思乡之情。
三、使至塞上 唐 王维
1.颔联用“蓬草”“大雁”的喻意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答:诗人以“蓬草”“大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飘出了汉塞,像北归的大雁飞入了胡天。表达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独、抑郁。
2.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
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心情。
3.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营造了“苍茫”(或 “旷远”)的意境;表现了孤寂的情感。
四、渡荆门送别 唐 李白
译文:自剑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来到了楚国境内作一次旅游。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进入了莽原也缓缓而流。月影倒映江中象是飞来天镜,彩云变化好似海市蜃楼。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
1.《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尾联抒发了思乡之情。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示例一:绘画面: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水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
示例二:赏字词:“随”字化静为动,表现出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
3. 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作简要赏析。
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神奇的想像力。
4.赏析“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水以生命,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
五、钱塘湖春行 唐 白居易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词好在何处。
“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把初春时的小精灵描绘的机灵可爱。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中“乱”“浅”“渐欲”用得很好,试赏析。
“乱”字写出了花开繁盛、彩缤纷;“浅”字写春草低矮柔嫩,“渐欲”“才能”写出花渐开、草渐张的趋势,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4.《钱塘湖春行》尾联的抒情方式是?表达这种感情的词语是?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答:直抒胸臆,“最爱”,对钱塘湖早春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六、《饮酒(其五)》 陶渊明
1.理解性默写。
(1)表现诗人虽身居闹市,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声,表达了诗人内心宁静,脱离尘俗的思想感情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2)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表达了诗人超凡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思想情感的诗句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3)表现诗人东篱采菊,抬头见山,表现了他悠然闲适、物我两忘的思想境界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诗人通过黄昏中飞鸟结伴归林的美好景,表达了诗人摆脱束缚,自由自在的思想情感的诗句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表现了诗人从大自然中悟到自然之趣和无法言说的人生真谛,表达了诗人陶醉其中,
悠然忘我的境界的诗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
不能。因为“望”是有意识地注视,“见”是无意识地瞥见。用“见”正符合诗人“悠然”的心境,而用“望”就缺乏“悠然”的情味了。
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山中的气象在傍晚时分显得更加美好,成的鸟儿结伴飞回巢穴,描绘了一幅夕阳晚景图。
4.这首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答:通过“悠然”可以看出悠闲自得的心境,表现了诗人远离官场、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七、《春望》 杜甫
1.诗的首联,写诗人“望”到的景象是:国都破碎,城中春草丛生,一片破败。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分析其精妙之处。
答:“深”字写出了虽然春天已降临长安城,然而眼前乱草丛生的景,令人满目凄然,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情。
3.请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一名句的妙处
答:此处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在战火连绵不断的日子里,消息隔绝,“抵万金”来突出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能激起人强烈的共鸣。
4.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蕴含的感情。
答:面对破败的国都,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而不停地挠头叹息,头发已经稀疏得无法插住簪子。诗句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伤时、思家、悲己的情怀。
5. 怎样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
此句是触景生情,花鸟本是惹人喜爱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
6.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
答: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
八、《雁门太守行》 李贺
1.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渲染战争激烈的诗句是:角声满天秋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2. 如何理解首句中的“黑云”?
答:“黑云”暗喻敌军,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的情况,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
3.请设想“半卷红旗临易水”是怎样的景象,作者写这个场面要表现什么?
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临易水”用荆轲刺秦、易水诀别的典故,暗示将士们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那种壮怀激烈的豪情。
4.诗人用斑斓的彩来描写战争场面,请加以赏析。
本诗有着鲜明的彩:金、胭脂、紫红和黑、秋、白等交织在一起,构成彩斑斓的画面。时值深秋,黑云压城,战士们穿着铠甲在夕阳的映照下,在鼓舞人号角声中,浴血奋战,殷(yān)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使塞外的紫显得更浓烈,让人感受到一种黯然凝重的气氛,从而渲染出悲壮惨烈的战争的场面。
5.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尾联运用燕昭王黄金台重金招揽人才的典故,写出了将士边城苦战,怀抱为国捐躯的壮志,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九、《赤壁》 杜牧
1. 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诗的前两句写感慨的原因,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以小见大,为后两句的议论作铺垫。
2.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写的是赤壁之战(战役),涉及的两个主要人物是曹操、周瑜。
3.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
答:这句诗采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一反传统看法,认为如果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历史将会重写。诗人即物感兴,以小见大,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和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见解。
十、《渔家傲》 李清照
1.“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两个字的意蕴,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①“嗟”字是生叹息、慨叹的意思,“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表明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
②“谩”同“漫”,徒然的意思,“谩”流露出心中的哀怨惆怅:一是空有诗情诗才,因知音(丈夫)早逝,而无人能会意;二是慨叹自己身逢乱世,有着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