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论述为什么中国社会发展要坚持走自己的路
摘要:本文首先从哲学角度进行分析,分别阐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实事求是等哲学原理;然后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三个方面一一进行论述来分析中国社会发展坚持走自己的路的必要性,最终得出中国要坚持走自己的路这一科学论断。
关键词:哲学原理  革命  建设  改革 走自己的路
一、哲学思考:
1.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这句话的确极其富有哲理含义。世间事物千姿百态,但想要到一模一样的事物是不可能的,这中间总有或多或少的差异。这其实就体现了哲学界一个重要的原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一切事物都处于矛盾中;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不同的,具有特殊性。在中国革命及建设的漫长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与困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向先进国家学习,如清朝时开展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通过借鉴与参考,我们的确取得了一些进步,使经济得以发展,国力进一步提高。但是,
国与国之间的情况是不同的,每个国家所处的历史阶段及所面临的境遇也并非完全相同,这就是说,我们可以借鉴,但绝不能模仿与照抄,一味跟在别国之后去求生存,谋发展,并不是长久之法,也不是制胜之道。我国拥有千年历史,文化发展及其悠长与厚重,所遇到的阻碍也颇多,这就决定了我国发展道路的特殊性,同我国情况类似的国家不多,但即使相同,我们也不能直接“拿来”,而是要结合我国国情,寻求发展之道,这正是矛盾的特殊性的体现。
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实事求是。中国革命及发展道路极其曲折,历经无数艰辛,例如清朝时先后进行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都试图学习西方寻救国存亡之法,但由于所处阶级的局限性以及客观条件存在的不利因素,这些变革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于是,在这样的特殊国情下,中国的革命建设必须走自己的道路,中国的改革也必须走自己的道路。
3.坚持实事求是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党。然而,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崭新的思想武器,并不意味着就能够自然而然地解决中国革命所面临的问题,还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实事求是。实事求是,走中国式的道路,这是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革命转变的历史要求,也是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历史要求,是中国革命伟大历史性转折时期的主题,也是最重大、最根本的问题。
2、理论联系实际
1.中国革命道路的特殊性要求中国革命要走自己的路。
    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过渡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再到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改革开放政策的确立等,每一步的成功虽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可仍旧取得了巨大成功,为国家和民族带来的革新和希望。在这个过程中,每走一步,我们的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的普遍原理和中国实践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道路。
    中国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发展道路的特殊性。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要夺取国家政权,
只能通过暴力革命去实现。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和战争解决问题。在近代中国,无论是农民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曾高举武装斗争的旗帜,开展革命斗争,建立自己的政权,但都未能逃脱失败的命运。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依据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的实际,吸取了近代武装斗争的经验教训,终于到了一条中国特的革命道路 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中国民主革命的道路与俄国十月革命不同,俄国十月革命以城市为中心取得了胜利,但在中国却行不通。中国革命应该走什么道路?正如后来所指出的“马克思、列宁从来没有讲过农村包围城市,这个原理当时在世界上还是没有的。但是根据中国的具体条件指明了革命的具体道路,在军阀割据的时候,在敌人的控制薄弱的地区,领导人民建立革命根据地,用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了城市。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是在帝国主义世界的薄弱环节搞革命,我们也是在敌人控制薄弱的地区搞革命,这在原则上是相同的。但我们不是先搞城市,而是先搞农村,用农村包围城市。如果没有实事求是的思想,能提出和解决这样的问题吗?能把中国革命搞成功吗?
2.社会主义建设的复杂性要求中国要坚持走自己的路。
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历时较长,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人民生活困苦,社会发展缓慢,亟需一场对旧的社会关系进行彻底改造的社会变革。等老一辈革命家结合马克思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和当时中国的具体国情,到了一条社会主义改造的正确道路和平改造。对农业的改造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来吸引农民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对手工业的改造采取供销合作,逐步发展到走生产合作的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则采取了和平赎买的温和方式:让资本家在一定时期内从企业经营所得中取得一定的利润,同时采取国家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的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逐步过渡到公私合营的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发挥私营工商业在国计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和平改造这一具有中国特的方式,不仅解决了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和平过渡与消灭剥削制度这类通常难以解决的问题,保证了社会稳定,加强了人民团结,而且极大地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这是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坚持走“自己的路”所取得的显著成果。
后来,由于照搬苏联的“斯大林”模式,脱离本国实际,并没有探索适合自己的路。这种模式在当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奠定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具
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苏联模式毕竟不是至善至美的,更不是为新中国度身订做的。19533月斯大林去世后,苏联国内和党内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揭示出苏联模式的一些弊端,如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等。盲目的开展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片面强调经济发展的高速度和公有化,严重的背离了当时的社会实际,违反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给当时中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十年“文化大革命”更是使整个国民经济陷入到崩溃的边缘。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建设中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把握住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决策,提出要走自己的路步入正轨——有中国特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经过不断的总结和完善,形成了一套完整系统的“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这套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经济步入正轨,得到了不断地发展,经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巨大挫折,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发生巨变的时候,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也仍在不断向前发展,举世瞩目。
3.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说明中国坚持走自己的路的正确性。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新的伟大革命。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由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经验可知,中国社会发展要坚持走自己的路,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才能真正实现国富民强的伟大复兴,才能长久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