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教案5篇
 
  初一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教案篇1
  知识与能力:
  1.学生背诵,感知诗意。(重点)
  2.学生品味,感悟诗情。(重难点)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合作,探究。
  2.品读,赏析,感悟。
  3.多媒体辅助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理解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
  教学过程:
  一课前推诗,启迪诗心
  (一)学生说诗
  (二)教师评诗
  平时,我们经常不知道作者的诗说是李白的,何止是张冠李戴啊!网上还传说李白是预言家呢!(看PPT)其实,要说李白的预言,只有一次,那就是他说“随风直到夜郎西”,10年后,他被贬到比湖南夜郎县更西的贵州夜郎国。
  二知人论世,走近诗人
  (一)诗人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出生西域碎叶城(吉尔吉斯斯坦),四川江油人;唐代伟大
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与“诗圣”杜甫并称“李杜”。其诗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清新,音律和谐,意境奇妙。写月名,捉月死。
  学过诗作:《古朗月行》(前四句)《静夜思》《赠汪伦》《夜宿山寺》《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秋浦歌》(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名句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二)背景解说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盛唐边塞诗人“诗家天子”,与李白并称“七绝圣手”;学过《芙蓉楼送辛渐》“唐人七绝压卷之作”《出塞》)被贬夜郎而作。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有密切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其性格与李白傲岸不羁较为相似,因“不护细行”而被谤贬龙标尉。李白此时正在扬州,听此不幸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慰藉。
  三披文入情,感悟诗情
  (一)朗读试背:听读齐读。(节奏平仄押韵)
  (二)感知意象:杨花子规明月。
  (三)品悟感情:忧伤同情牵挂安慰。
  四深入品味,鉴赏诗美
  (一)语言美:自然流畅,生动形象。
  (二)韵律美:平仄谐调,押韵清晰。
  (三)意象美:情景交融,寄托深沉。
  (四)情感美:真挚淳朴,深切感人。
  五布置作业,拓展诗境
  1.默写这首诗。
  2.查“月亮”或“友情”的古诗并标上平仄。
  3.探究“龙标”“五溪”“夜郎”的变迁。
  初一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全诗。
  2体会诗中有画,画中含情,理解曹操的抱负。
  3体会学习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此诗。
  2了解诗的内容,理解作者的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教学难点
  1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体会诗人博大的胸怀。
  2培养学生感悟古代诗歌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苏轼在他的《赤壁赋》中写道:“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古一世之雄也。”大家知道苏轼在文中称赞的是谁吗?(由此引出曹操及其诗作《观沧海》)
  二了解作者及作品
  分别请几位同学介绍作者及作品,其他同学补充纠正。
  明确: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善诗歌,代表作有《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以慷慨悲壮见称。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
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心潮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诗作融会了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
  三朗读《观沧海》,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
  2指导诗歌朗读方法:停顿重读语调延缓。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4请几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评价。
  四合作探究,理解诗歌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探究下列问题:
  (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写想象的?
  (3)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诗人怎样的胸怀?
  (4)诗中哪些句子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浪漫主义诗歌  2小组在全班展示,其他同学评价。
  (1)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补充纠正并评价。
  (2)明确:以“观”统领此诗。
  三层。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以“观”统领此诗。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最后两句诗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实景:树木丛林,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虚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明确: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首诗描写了海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日月星汉。尤其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
烂,若出其里”四句,以丰富的想象表现了大海浩瀚壮阔包容天地的宏大气概与形象,显示出诗人博大的胸怀。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五品读赏析
  赏析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学生在小组内展示,然后在班上交流。
  理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全是写虚景,即作者的主观感受,可从两个“若”看出。主要描写了太阳月亮星辰银河都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入海里,这些运行都离不开大海的怀抱,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作者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状观景象。是一种极其开阔博大的意境。
  日月的起落,好像是在沧海中运行;夜空中灿烂的银河,好像是沧海映上去的。很明显,这不是作者眼前所见的实景,而是他看到波涛汹涌丁大海所产生的奇特想象。诗人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汇到诗里,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六小结
  师问:实景是一幅美丽的山水图画,虚景能把我们带进一个极其开阔,博大胸怀的境界,你能悟出诗人写实虚景的感情吗?
  理解:诗人描写实景实际上在讴歌祖国壮丽的河山,流露出作者热爱祖国的感情。诗人目睹祖国山河壮丽景后,更加激起要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虚景描写是诗人实际借助丰富奇特想象,来充分表达这种愿望,以沧海自比,勾画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景象来表现诗人博大胸怀和豪迈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