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一、说教材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和篇自读课文。本单元是一个新诗单元,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诗中丰富的意象,优美的意境及诗人抒发的真挚感情,注意诗中意象的运用,揣摩诗歌形象,含蓄、精练的语言。本诗是中国近当代诗人舒婷的作品,诗中所抒发的是作者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通过学习本诗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及审美情趣,并在此基础上创作小诗。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中的要求: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所以我确定本课的目标为: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体会诗人铿锵有力的节奏美。
  2、初步感知诗歌中的意象特征。
  3、体会诗人在诗中所抒发的真挚爱国情。
  4、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5、指导学生创作小诗。
  6、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
  又因为《新课标》中要求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我定为:反复朗读,体会诗人真挚的爱国情;理解诗歌的意象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借鉴本诗的写法创作小诗。对于本节课重难点的突破我则主要运用诵读法、品读法、欣赏法、评价法来进行解决。
  三、说教法
  1、诵读法。鉴赏诗歌的第一步就是诵读法。因为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反复诵读法,让学生在读中悟,读中感,让学生体会诗的感情基调,朗读法,让学生在读中悟,读中感,让学生体会诗的感情基调,朗读节奏,朗读重音,然后由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知。
  2、讨论归纳法。对诗歌中选取的众多意象所蕴含的特殊意义及主题的表达采用讨论法来加以理解,在此基础上再加以归纳、小结,得出诗歌是要用形象来说话的。
  3、写作训练法。本诗之所以作者表达的情感如此饱满是因为她选择了恰当的意象,在欣赏作者写诗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创作小诗。
  4、迁移训练法。补充舒婷的《思念》一诗,让学生与自己的诗句对比、鉴赏,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四、说学法
  1、新课标中指出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语文初中活动,从而培养学生抛售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在课前布置学生查阅诗人及其所生活的时代。理解诗人的情感,这样才能加深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2、诗歌的鉴赏离不开朗读,有感情的朗读,是学会鉴赏诗歌的主要方法。而新课标中也指出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及审美情趣。所以学习本诗的主要方法则是诵读、品味、悟情。
  3、诗歌中情感的表达,都借助了许多准确恰当的意象。因此理解诗的情感一定要揣摩好诗的意象。于是在鉴赏本首诗时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时代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高涨的激情,从而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4、利用已学知识即兴选取恰当意象表达“思念”。然后再出示诗人舒婷的《思念》。二者对比,让学生进行鉴赏。再次培养学生借助意象鉴赏诗歌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1、新旧知识联系,引入新课
  让学生背诵有关爱国的古诗词,从而点出爱国是个古老的话题。它贯穿中国诗坛,然后引入当代诗人舒婷的作品《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2、资料交流平台
  交待了解作者及时代是诗歌鉴赏的第一步,所以先让学生介绍人作者及时代,对于学生没介绍到的地方教师加以补充。
  3、整体感知
  在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完全诗后学生自由读。然后谈对整首诗的感受。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打开思维的窗口,为后面的鉴赏奠定基础。
  4、品味探究
  在这一环节中为了让学生清楚诗歌中意象的作用。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第一个:诗人在诗的四个小节中各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此题的目的是让学生把握诗人情感的变化。第二个问题:是作者为表达这种情感都选取了哪些意象?为什么选取这些?此题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诗人为表达自己的情感,都要选择恰当的意象。第三个问题:让学生带着对这些意象的理解及各节诗后“祖国啊”国句话的情感揣摩作者的情感,自由朗读诗歌。这中间我则用小黑板以诗的第三节为例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因为朗读是理解文学作品的种非常有效的方法,而且《新课标》中也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即使是初三,但在读这个环节上也不能放松。
  5、拓展延伸
  这小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所学为所用。在鉴赏诗歌得出意象是诗人表达情感的关键所在之后,也让学生试着模仿诗借助具体可感的事物表达“思念”。学生先作诗然后再与舒婷的《思念》,让学生将二者进行比较鉴赏,再次印证本课的难点所在。
  6、小结
  对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进行重申,激发学生课后继续读诗、作诗。
  7、说板书
  本课的板书我是在学生概括完各小节诗的情感时标出“苦难、渺茫、希望、宣言”四个词语。然后在为什么选择这些意象时在黑板的左侧写出“意象”,紧着当学生说意象时就相应的填到每小节的情感所对应的前面,最后用大括号括起来。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要求写作文: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习近平在全人类之中,凡是坚强、正直、勇敢、仁慈的人,都是英雄!——贝多芬 “如果英雄意味着个人
主义,那么我认为不需要。如果英雄意味着觉醒,意味着伟大,那么我认为迫切需要。”网友在“知乎”上如是说。读了以上三句话,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英雄不会过时你是否曾后悔迟到千年,无法在莽莽黄沙与戈壁中挥刀杀敌?你是否曾遗憾身处俗世,恨不得在赤眉绿林中谱一曲美人如玉剑如虹的长歌?你是否曾叹息纵有千里之能,怎奈众人皆肉眼凡胎,伯乐安在哉!罗曼罗兰说:“真正的英雄不是永远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远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是的,这个世界很小,英雄或许难觅用武之地,但英雄从不会失去驰骋的沙场。因为豪气自在心中。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最爱弯弓射大雕,他没有雄鹰的翅膀,却拥有比雄鹰更辽阔的天空。幼年丧父没有打倒他,兵微将寡没有吓倒他,他守着的是九亩草地,胸怀却是九州热土。而最终,他雄霸一方。他是英雄,但他的幼年也曾饱含艰辛;我们说逆境造英雄,不如说是逆境中的雄心造就英雄。因为雄心不倒,英雄成吉思汉没有末路,而是一路披荆斩棘,不断向前。或许沙场出英雄,但和平年代,一样是英雄时代。清朝名相张廷玉曾在长城写道:“万里长城万里空,千古英雄千古梦”,比之各朝进士的风花雪月强说愁,不知多了几分天下,多了几分古今。因为英雄梦的千年不死,在康熙爷手下郁郁不得志的张廷玉在雍正时大放异彩,成鸿鹄之志,为大清康雍乾三朝盛世立下
汗马功劳,成为满清社稷的中流砥柱。只要梦不灭,英雄的世界,英雄的时代终有一天会降临。当然,英雄需要战胜的并不只是敌人,也包括战胜生活中的种种诱惑,还包括战胜自己内心的软弱与丑恶。正如那个网友所说的,“如果英雄意味着个人主义,那么我认为不需要。如果英雄意味着觉醒,意味着伟大,那么我认为迫切需要”。英雄不是个人主义的逞强,而是对现实问题的觉醒。“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当年的热血青年周恩来唱完气势豪迈的歌曲,便东渡日本,为挽救国家危亡而精心研读各种学问。十年的苦读是想为祖国和人民做一番大事,高歌即使无法实现理想壮志而投海殉国也是英雄!在任何时代英雄都以天下为己任,让我们追随英雄的步伐一路前行,因为英雄永远也不会过时!敬重英雄,争做楷模郁达夫在纪念鲁迅大会上曾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国家、民族,英雄人物层出不穷,代代不已。所谓英雄,就是保障国家安全、维护民族尊严、保障人民利益的仁人志士。比如“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岳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的于谦、“男儿铁石志,总是报国心”的戚继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等等。放在当今来讲,只要是为我们
的国家、民族或他人做出突出贡献的人都可以称之为英雄。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勇斗歹徒的退伍军人吕保民,路遇男子抢劫,上前制止,被歹徒连刺五刀,身受重伤。他的见义勇为的事迹得到了广大众的赞誉。中国民航机长刘传健,执行航班任务时,在万米高空突发紧急状况。生死关头,他果断应对,带领机组成员临危不乱、正确处置,确保了机上119名旅客生命安全。英雄的传奇背后,是一种永不放弃的坚守和对生命的珍爱和执着。雪域邮路上的忠诚信使,“邮件的保护神” 其美多吉,30年如一日行驶于雪线邮路,危险和孤独是常态,但他从来没有畏惧过,更没后悔过。三十忠诚风与雪,万里邮路云和月。雪山可以崩塌,真正的汉子不能倒下。坚强的多吉,唱出高原上最深沉的歌。他是“雪山上的雄鹰”,无愧于感动中国人物的称号。我们除了对这些英雄心存敬重,更要以他们为榜样,争当新时期的英雄、模范,做好新世纪的接力者、传承人。“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这是国家领导人经常对青年人讲的话。每个人在社会中扮演的角不同,但只要努力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就是时代所需,国家所要。只要在平凡岗位上尽心尽责,就能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如果每个人都能自觉地把人生理想融入“中国梦”之中,何愁“中国梦”没有康庄大道? 大国工匠们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中恪尽职守,他们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到了极致,所以成就了他们的英雄业绩。我们相信,即使
我们是一根蜡烛,也要“蜡炬成灰”;即使我们是一根火柴,也要在关键时刻有一次闪耀。所以相信自己,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英雄。让我们敬重英雄,以他们为榜样,争做时代楷模。【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次作文材料由三则名言组成,都是有关“英雄”的言论。那么,什么是英雄?英雄是否还有存在的价值?题干中要求“读了以上三句话,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既然要谈个人对英雄的认识,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对“英雄”的含义先有一个认识,即阐明“英雄”的含义。英雄指那些具有英雄品质的人,他们无私忘我,不辞艰险,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令人敬佩。那么,你心目中的英雄形象是怎样的?你对英雄是怎样理解?你有什么感受?这就是写作的重点。考生写作时要从小处入手,也可多角度运用发散思维去写,如以“劳动”论英雄,因为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以“知识”论英雄,因为知识是推进时代的力量;以“创造”论英雄,因为创造是艰苦卓绝的斗争;以“奉献”论英雄,因为奉献是无与伦比的高尚。这样写来才会写出新意。参考如下:1、文明社会最需要平民英雄2、英雄的赞歌3、英雄不会过时4、世界需要英雄5、敬重英雄,争做楷模可用材料:1、“我们太需要在银幕上看到一个中国的超级英雄了……电影表现的也不是具体的硬汉,而是国家意志的强硬。”吴京谈到影片《战
狼2》时这样对媒体说。2、内心贫乏和感到自己无用,促使我抓住英雄主义舍不得放下。一一萨特3、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周恩来4、真正的英雄不是永远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远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罗曼·罗兰    5、司马迁,遵从父亲遗嘱,立志要写成一部能够“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的史书。就在他着手写这部史书的第七年,发生了李陵案。司马迁为李陵辩白,触怒汉武帝被捕入狱,遭受残酷的“腐刑”。受型之后,他曾因屈辱痛苦打算自杀,可想到自己写史书的理想尚未完成。于是忍辱奋起,前后共历时18年,终于写成《史记》。这部伟大著作共526500字。开创我国纪传体通史的先河,史料丰富而翔实,历来受人们推崇。鲁迅曾以极概括的语言高度评价《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6、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立志研制新型抗疟药。经过她和团队几十年的努力,该药物青蒿素终于研制成功了,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7、蒂芬·霍金年青时就患了绝症,然而他坚持不懈,战胜了病痛的折磨,成为了举世瞩目的科学家。霍金在牛津大学毕业后即到剑桥大学读研究生,这时他被诊断患了“卢伽雷病”,不久,就完全瘫痪了。他在一般人难以置信的艰难中,成为世界公认的引力物理科学巨人。霍金在剑桥大学任牛顿曾担任过的卢卡逊数学讲座教授之职,他的黑洞蒸发理论和量子宇宙论
不仅震动了自然科学界,并且对哲学和宗教也有深远影响。    8祖国啊、论财富,他并不是中国最富裕的人,甚至连光州首富都够不上,比他有钱的人随便都能说出一大排,但是几十年来他累计捐赠到位款物超过800万,他让爱满人间,让温暖传遍人心,他用心灵的烛光照亮世界,他的爱让世界不再寒冷。他就是87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作物遗传学家卢永根教授,201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卢院士夫妇平时生活非常节俭,对党、对国家、对人民一片忠诚。他们决定用多年积蓄,设立“卢永根·徐雪宾教育基金”,用于奖励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品学兼优的贫困本科生和研究生、奖励农学院忠诚于教学科研的教师以及资助农学院邀请的农业领域国内外著名科学家来校讲座。我们的很多院士都具有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厚情怀, 都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他们用大爱盈满人间!9、“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易水边依然传唱着这样一种曲调。言语是何等豪壮,气魄是何等雄浑。他,就是荆轲,受燕太子丹之命去刺杀秦王的义士。不可一世的秦王嬴政是让多少豪杰闻风丧胆,荆轲也早料定这一去的利害攸关,定是凶多吉少的。但勇有必须置生死于度外,只为报答太子丹的知遇之恩。图穷匕见之时,虽奋力一击,却终难逃失败的结局。面对强秦,奋勇不顾身,荆轲虽失利,千载有嘉名!荆轲是当之无愧的英雄。10、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有了
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郁达夫行文结构:议论文的思路和结构有总分式、递进式、对照式、并列式等结构方式。本文可用并列式结构,首先提出中心论点:英雄不会过时。其次,提出分论点,进行并列式阐述。可列举一些名人事例,正反对比论证,加强论证力度。最后,总括全文,再次点题。结构上,做到首尾呼应。【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苏洵《名二子
说》说:“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苏轼和苏辙两兄弟,性格截然不同,苏轼旷达不羁、锋芒外露,故不为世容,一生坎坷;苏辙中和淡泊、含蓄深沉,故虽才华逊于兄,而仕宦生涯远比苏轼顺利。作为即将成人、走向社会的青年人,面对当下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你更希望成为他们两人中的哪一个?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淡泊致远当今的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更欣赏苏辙的中和淡泊、含蓄深沉,我愿意做一个淡泊的人。淡泊从来都是中国文人追崇的意境。陶渊明淡泊了,那一簇簇菊花堆满了东篱,远处的黛颜青山也融进了淡淡雾霭;苏轼淡泊了,足下泥泞,雨打竹林,也任由平生放纵在一蓑轻烟细雨中了;稼轩淡泊了,把栏杆拍遍,看世情寥落,风声渐悄,也只道一句“天凉好个秋”了。平平仄仄的世道过后,他们都归隐于淡泊,在思想境界遭遇重重蜕变后,升华至最高端的超脱。淡泊之人必有非常人之志。“淡泊以明志”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儿子的。这位叱咤三国的军师,轻摇羽扇便有指点江山的凌厉。白帝城托孤世人皆知,他终究未争帝王之位。简简单单的白纸黑字硬是托起了人生的使命与职责,因感恩于刘备的信任,为完成一统江山的遗愿,不顾自身的利益,这就是淡泊。淡泊之人必有非常人之能。1988年和1992年,“航天之父”钱学森请辞“学部委员”称号,拒接任何荣
誉头衔。他说:“我个人仅仅是沧海一粟,真正伟大的是党、人民和我们的国家。”这样一位享誉全球的科研人员,始终以平凡淳朴的姿态生活着。当它成为一种习以为常的生活状态与人生理念时,这就是淡泊。淡泊之人必有非常人之事。蒙牛集团的创始人牛根生在蒙牛家喻户晓之后,辞去总裁职位,将股份全部捐出。在纵横江湖之后,他说:“舍得舍得,舍了就得了,得失得失,得了就失了。所以‘无’是最大的‘有’”。人生的智慧往往也很难说清,一个人究竟是因为做了什么事才显现出什么境界,还是因为有什么样的境界才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明志以舍得,舍得以明志二者,殊途同归,这就是淡泊。浮华世界,物欲横流。人们总是向往山那边的美好,而过度的急功近利让人不愿再恪守精神家园。淡泊之人也并非天生如此性情,他们同样遭遇过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只是他们依旧怀揣着不变的灵魂守则和道德底线,追求利于世人的不朽目标。李白在感叹“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的同时,也曾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雄心。追求淡泊不是放弃其他的追求,而是本着最纯粹的目的去实现个人价值。恪守自己的精神家园,淡泊,就是是那一朵出尘莲花。【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能力。写作任务十分明确——作为即将成人、走向社会的青年人,面对当下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你更希望成为他们两人中的哪一个?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学生这对材料所讲述的内容进行思考作文。审题立意:任务驱动
型作文隶属于材料作文,而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本题材料“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体现了两种不同的为人处世方式,苏轼不善于从外在掩饰自己,苏辙则中和、淡泊,根据此内容立意:放荡不羁要有个度、放荡不羁与淡泊的中和、人生境界是淡泊。相关素材:(1)淡泊于名利,是做人的崇高境界。没有包容宇宙的胸襟,没有洞穿世俗的眼力,是万难做到的。(2)关麟征辞官隐居,关麟征是黄博军校一期学生,曾在国民党军队中历任要职。他经过长期征战和宦海沉浮,逐渐看透自己前半生争名夺利的官场生活,于1949年秋辞去陆军总司令职务、退出国民党军界,拒绝接受随蒋介石飞往台湾的命令,借故在香港隐居下来。从此,他不参加任何政治性的集会和社会活动,不接见任何记者采访,断绝一切与党政军故旧的联系,整日以读书、写字为乐。其间蒋介石、蒋经国你子曾数度邀请他去台湾任职,并许以高官厚禄,他都婉言谢绝。从44岁至85岁逝世,他一直过着淡泊的隐居生活。(3)钱钟书终生淡泊名利当代大学者钱钟书,终生淡泊名利,甘于寂寞。他谢绝所有新闻媒体的采访,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的记者,曾千方百计想冲破钱钟书的防线,最后还是不无遗憾地对全国观众宣告:钱钟书先生坚决不接受采访,我们只能尊重他的意见。(4)居里夫妇视名利如浮云居里夫妇都是世界上知名的科
学家,居里夫人是世界上唯一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但他们生活俭朴,不求名利。各种勋章、奖章是荣誉的象征,或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宝物,可居里夫妇视之如废物。1902年,居里先生收到了法兰西共和国大学理学院的通知,说是将向部里提出申请,颁发给他荣誉勋章,以表彰他在科学上的贡献。务请他不要拒绝接受。居里和夫人商量以后,写了一封覆信:“请代向部长先生,表示我的谢意。并请转告,我对勋章没有丝毫兴趣,我只亟需一个实验室。”居里夫人的一位朋友应邀到她家做客,进屋后看见居里夫人的小女儿正在玩弄英国皇家协会刚刚授予居里夫人的一枚金质奖章,惊讶地说:“这枚体现极高荣誉的金质奖章,能得到它是极不容易的,怎么能够让孩子玩呢?”居里夫人却说:“就是要让孩子从小知道荣誉这东西,只是玩具而已,只能玩玩,绝不可以太看重它,如果永远守着它,就不会有出息。”行文结构:(1)根据材料进行选择我更欣赏苏辙的中和淡泊、含蓄深沉,愿意做一个淡泊的人;(2)选择合适的论据,从古至今,层层分析论证,淡泊之人他们的处世之道;(3)结尾再次重申观点,恪守精神家园淡泊。【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
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二)引述+表态+观点。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我国文学的历史源远流长,从《诗经》到《红楼梦》,从屈原到鲁迅……一代代有名或无名的作者写下了大量精彩篇章。请从“人民性”“世界性”“浪漫”“现实“质朴”“瑰丽”“现实意义”“深远影响”中,任意选两词,写一篇作文,表达自己对中国文学的
感悟或认识。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汲精华于文学,造福祉于当下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优秀的文学典籍更浩如烟海,文学之树上结育出的“人民性”之花芳香扑鼻,“现实意义”之果奇硕无比,静待着普罗万众汲精华于文学,造福祉于当下。古往今来,我国文学一直以蓬勃势头向前发展,其形式有变,内容常改,但是,在我看来,中国文学所蕴藏的“人民性”内核从未更改,而且如今改革发展之途中,其所彰显的“现实意义”也愈发闪耀。这两者大体涵盖了中国文学的最本质特征,乃是中国文学的精华,需要当下的我们去领悟,去开拓,去利用他们为中华复兴之梦添彩插翼!中国文学的“人民性”是历史洪流中的灿灿金光,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屈子行吟河畔:“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于掩袖抽涕之举中流露出对天下苍生的悲悯;杜少陵倚杖而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在沧桑感慨之句中寄托对黎民百姓的祝福;周树人以笔代:“无数的人民,都和我有关”一句蕴含着为民请命的情怀。从古至今“人民性”一直贯穿于中国文学之中,或表现在悲悯天下的诗词里,或印刻在为民谋福的文章中,作为中国文学的内核,它不仅为文化的发展添砖加瓦,更是一盏明灯,照亮中国人的“民心”,为中国发展建设引路指航。在大改革快发展的新时代,中国文学的“人民性”逐渐被发掘、变现,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持和观
念基石,这便是中国文学的另一个特质——“现实意义”之所在。最高领导人曾强调:“千千万万的普通人最伟大”,这即是当今社会对人民的重视。(而这种理念的形成,正是)得益于中国文学的“人民性”,使其在现实中发挥了教育教化功能,具有了“现实意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是古典文学中的政治智慧,中国当代领导人深悟其中的现实意义,秉持文学中贯穿的“为天下立命”之理念为苍生造福: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城乡医保体制的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口号的提出……凡此种种,都是在中国文学的影响下孕育出的“人民至上”“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由此可见,中国文学的教化功能功效显著,其“现实意义”非同小可。(当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号角已经吹响,希望中国的发展能继续汲取中国文学“人民性”的精华,不断发扬壮大其对发展建设性的“现实意义”,让我们的祖国载着中国文学的智慧,为生民谋福,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的写作任务非常明确——要求从题目中所给的八个词语中,任意选两词,写一篇作文,表达自己对中国文学的感悟或认识。命题形式与2017年课标乙卷一致。考生必须从题目所给的八个关键词中任选两词,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对中国文学的感悟或认识。考生由材料引发的感悟或认识的对象必须为中国文学,否则即判为偏离题意甚至离题,同时任选的两词必须在材料所给的八个关键词中选择,如选择一个或者两个以上即判为审题失误,没有依据写作要求写作。从命题来
看,虽然材料所给的八个关键词并非按照一一配对的形式出现,但依据其排列顺序,尤其是每个关键词的内涵理解,这个八个关键词貌似以配对的形式出现,“人民性”与“世界性”相对,主要表现的是文学性质的差异;“浪漫”与“现实”相对,主要表现的是文学表现手法的差异,但也包括了文学内容的差异;“质朴”与“瑰丽”相对,主要表现的是文学表达风格的差异;“现实意义”与“深远意义”相对,主要表现的文学功用的差异。当然,依据题目写作要求,考生在具体写作中,并不需要按照上述配对关系选择关键词,任选两词,并使之形成有机关联,表达出对中国文学特定的感悟与认识,即为符合题意。人民性反映的文学内容的性质,“人民”,古义泛指人,一般指平民百姓,近代成为一个专用的政治术语,与“敌人”相对,很明显,此处的“人民性”的“人民”指的应是平民百姓,所谓“平民性”指的大概就是文学作品取材于民间,反映的是普罗大众的生活,表达的是百姓的心声与期望。而“世界性”反映的是文学作品所写内容及所涉主题的广阔,体现了文学作品主题的普世意义与共同的价值追求。严格来说,“世界性”应与“民族性”相对,从命题而言,“民族性”或者更妥当,另外“现实”、“现实意义”两个关键词的内涵理解也对考生造成了困扰。浪漫,主要指的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如夸张的想象、奇特的构思;与此相对,现实,主要指的是现实主义表达手法,当然,如考生理解为内容的直面现实,反映现实主题也是恰当的。质朴,主要指的是语言或表现形式的平实,以平
实的笔调叙述、描写,朴实而不造作、不虚浮,却有一种直击人心、天然雕饰的自然之美;瑰丽,主要指的语言或表现形式的细腻传神,摇曳多姿。“现实意义”主要指的是文学作品的现实价值,而“深远意义”主要指的是文学作品的历史价值。需要强调的是,不管考生选择哪两个关键词,都需要对所选的关键词的内涵有所了解,需要对关键词有具体化的阐述,而不能仅仅停留在抽象概念的空洞议论,此为区分作文得分高低的一个指标。应该说,本次写作对考生的阅读积淀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文学作品中的文学形象、主题、手法均要有较清晰的理解,在行文中才能言之有物,才能具体阐述,对阅读的重视,对学科素养的要求,这是此次作文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