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领会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把握诗歌的情感历程,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领会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2.把握诗歌的情感历程,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精神。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课时安排】
课时
【课文导入】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景优美。爱国是个古老的主题,在中国历史上一批锦绣满腹、才华横溢的新一代诗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感受着新时代的清新气息,创作了一大批精彩华章,装点了中国以及世界诗坛的盛装。
舒婷却反其道而为之,直面祖国灾难深重的古老历史及其严峻的现实,选取大量新鲜活泼、意义隽永的意象,以舒缓深沉的节奏,唱出实实在在的对祖国的款款深情。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朦胧诗人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去领略它别样的审美。
课堂环节导航
一、出示目标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领会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把握诗歌的情感历程,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精神。
二、资料链接
1.作者简介:
舒婷,我国当代著名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 散文集《心烟》等。
2.背景透视:
从“十年浩劫”中走过来,有着太多坎坷经历的诗人舒婷,面对凝聚着深重灾难和获得新生的祖国,很自然地产生了一种为个人的不幸而哀伤、为祖国的不幸而忧虑,同时又对个人与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的忧患意识与历史责任感。正是在这种感情的推动下,舒婷写下了这首诗。
3.文体知识:朦胧诗
朦胧诗,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是伴随着文学全面复苏而出现的一个新的诗歌
艺术潮流。它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统诗坛的局面,为诗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给新时期文学带来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北岛、顾城、舒婷、梁小斌、江河、杨炼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他们在诗作中以现实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艺术上大量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手法,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
三、预习反馈
1.读一读字音,注意读准字音。
2.写一写字形,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3.记一记词义。
四、初读感知
(一)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听读课文。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五、精读品味
1.“我是你河边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答案】用第一人称来写,写出“我”向“你”(祖国)的倾诉。“我”代表着与祖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表达了“我”和祖国一同走过艰难困苦、一同经历风雨沧桑。同时用“老水车”这个意象——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虽然“疲惫”,却仍然存在着来象征着祖国饱经风雨却依然具有活力的特点。 
2.怎样理解“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意象?
【答案】这几个意象都是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的形象。这些意象前面的修饰语显示出祖国所遭受的苦难。“数百年来”“历史的隧洞”表明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3.“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祖国啊!”赏析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答案】“飞天”是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的在空中飞舞的神。 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希望比作“飞天”袖间的花朵, 虽美丽诱人, 但尚未落到地面,不能成为现实,用此意象来比喻人民心中的渺茫的希望。
品析第三、四节诗
4.第三节诗列举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共同的意思?
【答案】 列举了“理想” “胚芽” “笑涡”  “起跑线” “黎明” 这些意象。这些意象代表了祖国摆脱束缚、蒸蒸日上的状态,表达了诗人对祖国腾飞的憧憬和祝愿。
5.“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如何理解句话?
【答案】从个体上说,“我”是中国十亿人中的一个,是祖国的一分子;但从“我”的使命上来说,“我”要承担起振兴中华的重任,“我”要与祖国融为一体,因而是“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这里突出了“我”与祖国的血肉相连。
6.“迷惘、深思、沸腾”三个词语的顺序能否调换? 为什么?
【答案】不能。 “迷惘”一词是年青一代面对“文化大革命”给祖国带来的混乱而陷入深深的苦闷的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当国家出现转机时,诗人经过“深思”,转而“沸腾”,投入到火热的建设大军中。
祖国啊7.阅读方法解密
词语(句子)能否调换顺序分析法。
常见的考题形式为:“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针对此类题的答题思路是:
(1)判断能不能调换,那就要仔细推敲词语或句子间的逻辑顺序,看它们之间是否存在互为前提的先后逻辑关系;
(2)分析词语(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3)谈谈调换了之后,会有怎样的效果;
(4)结论,所以不能(能)调换。当然也可把结论写在最前面,然后说明理由。 这类题目
答案一般为不能调换, 答题模式一般为:不能调换,因为这几个词语(句子)之间是按照……的顺序安排的,或与前文(后文)的……相照应,因此不能调换。
8.诗人以语气强烈的重复性咏叹结束全篇,有何作用?
【答案】以语气强烈的重复性咏叹结束全篇,有力地强化了献身祖国的题旨,把全诗的感情推向高潮。
9.重难点小结
这两节诗中有两个意象,代表着未来的希望和诗人的自我奉献。第三节诗人连用五个新颖独特的意象描绘出处于转折时期的祖国摆脱苦难、正欲腾飞的崭新气象。第四节诗则是“我”的宣言,强调“我”与祖国再次融合, 与祖国不可分割的关系。  诗中“祖国啊”一句,一咏三叹,形成间隔反复,感情强烈。
六、研读探究
1.【难点探究】诗歌中每一节诗末尾的“祖国啊”所抒发的感情是否一样?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感有何变化?
【答案】本题运用诗人情感 “六看” 法。诗歌中四句“祖国啊”所抒发的感情并不一样。第一句抒发了诗人难以言状的悲哀之情;第二句蕴涵着诗人的痛苦和希望;第三句是诗人对祖国母亲的誓言;第四句是诗人为祖国的美好未来感到无比自豪时抑制不住的深情呼唤。可见,诗人的感情由低沉叹息逐渐转向亢奋热烈。这种变化是历史发展在诗人心灵中折射的必然。“”浩劫之苦造就了舒婷这一代人富有时代特征的迷惘、困惑、怀疑、失落的情绪,也引发了他们严峻的思考、深刻的反省和顽强的追求。
2.【难点探究】这首诗是以第一人称写的,怎样理解诗中的“我”?
【答案】这首诗以第一人称写成。 诗中, “我是你……”(或“我是……”)的句式反复出现, 将“我”与“你”(即祖国)紧紧联系在一起。 “我”和祖国生死相依、血肉相连,“我”的形象是和祖国的大形象熔铸在一起的。“我”代表了要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承担起重任的一代人, 他们和祖国一起从苦难中走过, 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担负起了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  “我”的形象,是熔铸在祖国这个大形象里的。
七、归纳总结
1.课文结构
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文意。
2.课文主旨
本文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意象,描摹了祖国苦难的历史和蓬勃发展的现实,抒发了诗人与祖国荣辱与共、血肉相连的感情,赞扬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3.本课突出艺术特归纳
(1)意象普通而新颖。
诗人抒发的是热爱祖国的情感,但诗人选取的意象却很普通,如“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诗人从这些普通的事物中挖掘出诗歌的主题,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真挚情感。同时,这些意象在以往赞颂祖国的诗歌中几乎难以到,因此,它们在表现爱国情感的运用中又具有新颖性。
(2)运用间隔反复,表达强烈的感情。
诗中每一节末尾都有“祖国啊”一句, 形成间隔反复,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并且一唱三叹,回环往复,感情强烈。
从十年浩劫中生活过来、有着太多坎坷经历的诗人舒婷,更能体会出祖国命运与个人命运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面对凝聚着灾难和获得新生的祖国,自然地产生出一种为个人不幸而悲伤、为祖国不幸而忧虑,同时又有对个人与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的忧患意识与历史责任感。《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就是表达诗人这种理念与心声的动人乐章。热爱祖国、歌颂祖国,不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更是民族振兴的精彩传唱。我们有理由、有信心唱得更响、更亮。
八、拓展延伸
国学经典诵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