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第1首.  观沧海    东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重点注释:
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澹澹(dàn 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竦峙(sǒng zhì):耸立。竦 ,通耸,高。
*参考译文
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周围树木葱茏,花草丰茂。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里的灿烂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啊,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
*背景知识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大破盘踞在北方边塞地区的乌桓及袁绍的残余势力,基本统一了北方。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所以就写下此诗,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汇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
*重点赏析
1.炼字
  (1)全诗一题目中的“观”字统领全篇,体现了诗歌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2)“临”字写诗人登高观海,起笔气势不凡。
  (3)“涌”字写出了大海惊心动魄的声势,表现了诗人的惊叹和对大海的赞美。
2、表现手法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创造了极其开阔的意境,增添了诗歌的浪漫彩。
(2)虚实结合。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
(3)动静结合。先描写海水和山岛,水波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二者相互映衬,
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次及“秋风”“洪波”,又回到动态,动静结合,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3、情感
全诗寓情于景,表现了诗人统一中原的雄心壮志及宽广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
4、形象
重阳诗句全诗塑造了一个充满信心、豪气满怀,意欲大展宏图的诗人形象。
*诗歌主旨
诗歌描绘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第2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重点注释
杨花:柳絮。  子规:即杜鹃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
五溪:是武溪、巫溪、酉溪、沅溪、辰溪的总称,在今湖南省西部。   
*参考译文
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背景知识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后人誉为“诗仙”。左迁,降职。王昌龄是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尉,后人也因此称他为“龙标尉”。
*重点赏析
(1)修辞手法
  后两句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把它看成友好的使者,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和同情。
(2)表现手法
首句借用“杨花”“子规”两种意象,写景兼点时令,融情于景。漂泊不定的柳絮和叫着“不如归去”的布谷鸟,均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渲染凄凉哀愁的氛围。
(3)表达方式
    首句写景,次句直叙其事,点明愁的由来。第三、四句转为抒情。
(4)情感
  “五溪”是偏远之地,传达出诗人为朋友的不幸而悲伤的感情。  “闻道”即听说,“过五溪”表现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可见诗人得知挚友被贬时的惊愕痛惜之情。“愁心”传达出忧郁之情,后两句抒发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
*诗歌主旨
    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抒发了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安慰、同情和关切。
                      第3首.次北固山下    唐.王弯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重点注释
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客路:旅人前行的路。
海日生残夜: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
江春入旧年: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参考译文
    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船航行在绿水之间。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帆顺着风端直高挂。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
*背景知识
王弯,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倚长江而立。
*重点赏析
1、炼字
“平”“阔”“正”“悬”四字用得好。“潮平”才显得两岸宽阔;“风正”足以保证“一帆悬”;“正”和“悬”对应,写出了江风的和缓与行船的平稳;“阔”描绘出一望无际的景。
2、修辞手法
(1)颈联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生”和“入”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时序交替,匆匆不可待,让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
(2)尾联运用设问,自问自答,用“雁足传书”的故事,寄托思乡之情。
  3、哲理
颈联是个哲理句。写景逼真,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4、情感
  首联以对偶句发端,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尾联用“雁足传书”的故事寄托思乡之情,使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诗歌主旨
    诗人写自己旅居在外,在北固山下连夜行舟所见,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第4首.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重点注释:
    昏鸦: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  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    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