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之核心突破一文言断句:紧抓标志巧破难点
核心突破一 给文言材料断句
——紧抓标志,巧破难点
古时称文词停顿的地方叫作句或读,而古文在书写上原本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设计的,阅读时为求语气的顺畅和正确传达意思,读书人便会在文章中自行加注记号。像这样加注句读的动作,被称为“断句”。现代用的标点符号是“句读”的发展。《三字经》有言:“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意思是,凡是教导刚入学儿童的老师,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要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标点断句。可见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古人之所以重视断句,是因为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文意的理解,如果不懂句读,往往会造成误读、误解原意。古代有些文献呈现出不同的解释,造成不少混乱,就是因为后人在句读上产生了分歧。
文言文断句,旨在考查文言文阅读理解综合能力,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提高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课内外朗读,培养文言文语感,积累古代汉语知识、熟知文言文用词用句的基本特点及规律,熟悉古代历史文化常识。不过,首先要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
一、据语境,顾前后
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反映了考生对文意理解的正确与否,而句不离段、段不离文,因此要正确断句,一定要建立在对文章全面理解、透彻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在做文言文断句题时,首先要对文章内容进行整体理解,通读全文,熟读精思;然后运用我们所学过的知识,顾及前后文,弄清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最后认真推敲,确定在适当的地方断句。
知识运用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五年,仁赡廉得近臣戚里遣人市竹木秦、陇间,联巨筏至京师,所过关渡,矫称制免算;既至厚结有司悉官市之倍收其直仁赡密奏之帝怒以三司副使范旻户部判官杜载开封府判官属吏旻、载具伏罔上为市竹木入官。贬旻房州司户,载均州司户。
(节选自《宋史·王仁赡传》,有删改)
A.既至/厚结有司/悉官市之倍/收其直/仁赡密奏之/帝怒/以三司副使范旻/户部判官杜载/开封府判官属吏/
B.既至/厚结有司/悉官市之/倍收其直/仁赡密奏之/帝怒/以三司副使范旻/户部判官杜载/开封府判官属吏/
C.既至/厚结有司/悉官市之倍/收其直/仁赡密奏之帝/怒/以三司副使范旻/户部判官杜载/开封府判官属吏/
D.既至/厚结有司/悉官市之/倍收其直/仁赡密奏之帝/怒/以三司副使范旻/户部判官杜载/开封府判官属吏/
答案 B
解析 要选准答案,首先要看画波浪线部分的前后文字。前文叙述了事件发生的背景,后文是事件的结果,画线文字是事件的经过。其次,看标志:一是“仁赡”“帝”“范旻”“杜载”等人名或专用名词;二是“悉”“倍”“以”等虚词,如“倍”修饰动词“收”,其后不能断开;三是句子结构,如“厚结有司”就是一个省略主语的主谓宾句。
参考译文
太平兴国五年,王仁赡查知皇帝身边的近臣及皇亲国戚派人在秦、陇间买竹木,扎成巨筏运至京师,所经关卡渡口,都假称诏令免税;竹木运到京师后,重贿有关官吏,全部出售给官府,加倍收其价格。王仁赡密奏太祖,太祖大怒,把三司副使范旻、户部判官杜载、开封府判官送给狱吏审问。范旻、杜载供认欺骗皇上卖竹木给官府的罪过。贬范旻为房州司户,杜载为均州司户。
二、析词性,明语法
文言断句,断开的每个句子基本上都是完整的一个句子。除了倒装句,古代汉语的语序大致与现代汉语的语序相同,一般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谓语在前,宾语在后;定语在前,中心词在后;状语在前,谓语在后;谓语在前,补语在后。在给文言文断句时,首先要弄清每个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词义和词性,然后弄清词与词之间的语法关系。先抓住句子的核心部分——谓语,因为一个句子要独立成句一般都要有谓语。一般来说,动词(短语)或形容词(短语)作谓语。再通过它主语,查宾语,根据语序逐层理清关系,正确对文言文进行断句。名词、代词一般为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在它们之前或之后往往要进行断句。在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名词和代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
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名等。常见代词有:吾、余(表示“我”),予、尔、汝(女)、子、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表示“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