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习题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阅读理解。
《伯牙鼓琴》
,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 。”锺子死,   ,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把原文补充完整。
[2]《伯牙鼓琴》这篇古文,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成语______的来历。现在用这个成语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中第2、3两句仿写句子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课内阅读。
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推敲文言文[1]解释下列加点词。
(1)两小儿辩斗(__________)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__________)(__________)
(3)及其日中如探汤(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子不能决也(__________)
(5)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小儿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言文阅读。
螳螂捕蝉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1]下列句子中的“其”各指代什么?请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A.黄雀  B.螳螂  C.蝉  D.树
(1)园中有树,其上有蝉。(________)
(2)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________)
(3)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________)
(4)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________)
[2]文中哪句话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先摘录句子,再判断翻译是否正确。
摘录: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它们三个都一心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考虑到身后有隐伏的祸患。(________)
[3]本文给人的启示是(  )
A.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的危险。
B.没有真才实学,最终没有好下场。
C.看问题要全面,不能主观片面。
D.居安能忘危,见利能忘害。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推敲
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推”字。又欲作'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愈吏部权京兆,车骑方出,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己。左右拥至尹前。岛俱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矣。”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1]对划横线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遂于驴上吟哦(歌唱) B.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不时地)
C.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伸出手) D.遂并辔而归(骑着马一同走)
[2]解释下列句中划横线的词。
①一日于驴上得句云…… (__________)
② 炼之未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观者讶之   (____________)
④岛具对所得诗句 (___________)
[3]下面句中加点“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退之立马良久之 B.何陋之有
C.久之,目似瞑 D.怅恨久之
[4]这篇短文作者意在赞扬贾岛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韩愈认为“作敲字佳”,请你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推敲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与理解。
讳①输棋
有自负棋高者,与人角,连负三局。次日,人问之曰:“昨日较棋几局?”答曰:“三局。”又问:“胜负何如?”曰:“第一局我不曾赢,第二局他不曾输,第三局我本等要和②,他不肯罢了。”
(注释)①讳:忌讳。②和:和棋,平局。
[1]联系上下文,写出带点词语的意思。
次日(_____)    胜负何如(_____)
[2]这个故事的题目是《讳输棋》,文中哪一句话的内容最能体现题意?请用横线画出来。
[3]文中这个“讳输棋”的人是个怎样的人呢?请简要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给下面的字注音。 
盂________   孰________   汝________   知________
[2]解释下列划横线字词。 
①两小儿辨斗    ________
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________  ________
③及其日中如探汤   ________  ___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哪一句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根据课文《夸父逐日》内容作答。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     ,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1]补充文中空白处。
[2]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字。
丈        杖         仗
手________   ________夫   打________   扶________而行
[3]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夸父逐日》这个古代神话中,你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和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夸父逐日以至于丧了命,这样做值得吗?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阅读课外诗文,完成练习。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注释]①昔:以前,从前。②君:对对方的尊称。③抔:量词,把,捧。
[1]诗文中最能表达伯牙痛失知音后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诗文中与“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意思一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写一写你读了本诗文后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阅读理解。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好书画 ________ (2)一日曝书画 ________
(3)处士笑而然之 ________ (4)古人云   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括号里补充的省略成分有误的是(   )
A.(杜处士)所宝以百数。 B.(杜处士)尤所爱。
C.(牧童)拊掌大笑。 D.(杜处士)不可改也。
[3]在解释正确的句子后打“√”。
(1)“所宝以百数”意思是“他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种”。 (   )
(2)“今乃掉尾而斗”意思是“今天调换了尾巴打斗”。 (   )
(3)“处士笑而然之”意思是“处士笑笑,觉得他说得对”。 (   )
[4]文中牧童和处士“笑”的方式不一样,请出来写在下面,想一想:这“笑”体现了两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牧童:____________   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处士:____________   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短文蕴含了什么道理?请用“____”在文中画出来。
10.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枫叶
父自山中归,拾红叶一片,以示①其子。子曰:“树叶皆②绿,至秋则黄。何③有红叶?”父曰:“此枫叶也。经霜则红。”子不信。明日父携④子,至山中,观红叶。但见红叶满林,鲜艳如染。子大喜。父曰:“事须亲见而始信之,凡⑤人皆然,不独汝也。
(注)①示:给……看。②皆:都。③何:为什么?④携:带着。⑤凡:所有。
[1]请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