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蝜蝂传》原文及鉴赏
(最新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柳宗元的作品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
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
柳宗元《蝜蝂传》原文及鉴赏
  【导语】: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昂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昂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惟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柳河东集》
  〔注释〕 艾:通乂(yì),改过。
  〔赏析〕柳宗元的寓言,有的以故事情节取胜,有的以性格形象见长,本文就是属于后一种情况。它抓住一种叫“蝜蝂”的小虫“善负”、“好上高”的特性,塑造了一个既贪婪又好攀高的
有着某种典型意义的形象。
  蝜蝂,《尔雅》径作“负版”,顾名思义,它是以善负见称的。文章首先对这种特性作了集中的描绘。“行遇物,辄持取”,仿佛是习惯似的,遇到物品就毫不迟疑取来,它是那么喜好“身外之物”。“昂其首负之”,神貌毕现,它是为重负在抖擞精神吧,又是在为猎获而洋洋得意吧。“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它一个劲地持取,背上的东西越积越多,即使疲惫不堪,它还这么干。这就写出了这种小虫见物即贪、贪得无厌的习性。“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这里写到它背涩,既见出了形体特征,又丰富了性格内涵,容易叫人联想起“守财奴”。它终因物累太重跌倒了,这是生命史上一大挫折,“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它对跌倒的教训和人们的同情都毫不理会,一如故常,持取不休。前面所写从“持取”到“踬仆”也许还是善负特性的常态,那么这里就有些特异了,真是贪婪到忘乎所以、不惜性命的地步了。行文这一转折,对它本性的刻写可谓入木三分。下面又写其性格的另一方面“好上高”。应当说重负不宜上高,而它偏好上高,可见它的执拗,可见它的多欲。上高行为只用两句写完:“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极其力不已”见出了它性格的逻辑。正如上文一样,持取、踬仆,再持取、再踬仆,这里不加详写,既省文,又富含意味,“至坠地死”是必然的后果。这与“踬仆不能起”又是照应,那是一挫折,这是一了结,呜呼哀哉,至此才算
罢休了。
  在不到一百字的篇幅内,作者通过行动、形貌以及“心理”,把这种小虫写得这么活灵活现,性格这么鲜明,手法实在高妙。刻画性格的过程,也就是典型化的过程,越往下读,这个小虫所象征的人物形象也就越来越明晰,它就不单纯是仅贪货利,如《哀溺文》中那种形象,而是既贪货利又贪名位、不死不肯罢休的那种人物,也就是作者在下文所指出的“日思高其位,大其禄”的官僚。
  这篇寓言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作者用来说明寓意的文字超过了故事本体,这跟别的作品很不一样,比如《三戒》其说明只是一两句。一般来说,寓言点意的说明以短为好,但这里写了这么多,我们读过直感到痛快淋漓,很够味,也不觉其冗长。原来作者在这里是有意使用对照手法,并不同于一般的议论。作者写此文的目的是讽刺官场人物,这里他对这些人物作了充分的揭露,并一一与小虫进行比照,虽然直露,却收到了比货识货、相形见“丑”的喜剧效果:原来那些峨冠博带、威仪棣棣的大人先生,他们的所作所为竟同于一条小虫!一边是小虫,一边是“大”人,对照是多么鲜明,嘲讽是多么辛辣。假如缺少这段文字,这种辣味怕没有这样强烈。如果说《三戒》故事是以含蓄、幽默显出作者理智的优越,那么
这篇小品则以嬉笑怒骂,见出其情绪的激荡。宋韩醇曰:“公之所言,盖指当时用事贪取滋甚者。”果是这样,那么本文的现实针对性就更明确了,是抨击执政大臣。几年前作者就是被这些“用事”者排摈,流落南荒,想起这些人的弄权营私、胡作非为,他怎能不愤慨呢,怎能不加以诅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