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石涧记》原文及译文
引言
《石涧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散文作品,以描写作者在石涧中感悟人生哲理为主题。本文将全面详细地探讨该作品的原文和译文,并深入解析其中的意义和价值。
原文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起而多难以乐足,念而多劳以病神。
守约而不失时者,呜呼哀哉!
————————————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而又焉得乎萧乱而不作?
忧患者,生乎高山之下,死乎平地之中;
喜乐者,长于平地之上,危于高山之间。
心尘垢而封人之外者,斯乃容与尘香相得也。
处众则无忧患之患,独处则无喜乐之乐。
昔人已乘黄鹤之飞,折桂林之战。
可以为孙马者,不可以为石涧之忧。
身有忧患而心忧矣,而又焉得乎?
乱离祸患生于世,悲伤困苦滋于寰。
念物之险易曰祸,思虑之多少曰困。
养育之恩大于山川,忠信之态能生血气。
四海欢颜以待人,百川回首而洒泪。
译文
天地之间,人类如同逆境的旅者;
光阴之中,我们只是百代的过客。
然而,这场虚幻的生活,究竟为了什么?
起起落落中的欢乐,究竟值得多少?
努力争取,却常常无法满足;
思虑纷繁,却常常耗费精神。
能够守时守约,得到什么呢?唉!可悲啊!
————————————
岁寒的临到,才知道松柏失去了叶子;
然而又何时遇到了萧瑟不振?
忧愁痛苦,生于高山之下,死于平坦之地;
喜乐欢畅,从平坦之地兴起,却处于危险的山间。
心中的垢尘,只有将其封存在心外,才能与尘土的芳香相互结合。
在人中,没有忧愁的苦恼;独处时,没有喜悦的快乐。
古人乘坐着黄鹤飞行,挥戈取得桂林的战役。
可以为英雄豪杰,却不能为石涧中的痛苦而烦恼。
身上有困扰,心中自然困扰,又何时会平静呢?
混乱和灾难,在世间泛滥;悲伤和困苦,在世界不停蔓延。
念及物质的危险就称其为祸患,考虑到思虑的多少就称之为困苦。
养育的恩情大于山川的恩赐,忠信的态度可以培养出新的力量。
四海的人民以欢颜招待他人,大河回头洒下悲泪。
深入解析
柳宗元的人生哲理
柳宗元在《石涧记》中表达了他对于人生的独特理解和观点。他认为人类在这个世界上只是短暂的过客,而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一个逆境的旅途。光阴如梭,转瞬即逝,我们又能获得多少快乐呢?他在描写人们的追求和努力时,用词生动形象,道出了人们为了生活而付出的辛苦和劳累。
同时,柳宗元也传达出对于人生的深思和反思。他指出,守时守约固然重要,但却不能使人完全满足。深思熟虑,固然有助于人们的发展,但也常常让人筋疲力尽。他对人生痛苦的描写深入入微,直指痛点,引起人们思考。
对于生活的态度
柳宗元通过描绘岁寒知松柏之后凋零和松柏易萧瑟的景象,寄托了他对于人生的无奈和思考。他认为,人生充满了忧伤和困苦,有时甚至会面临危险和遗憾。然而,更重要的是,人们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态,应该正视困难和痛苦,从中汲取力量。他以自然界的景象反衬人生的喜乐和痛苦,使人产生思考和共鸣。
柳宗元通过对心中垢尘的描述,传达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只有将心中垢尘封存在心外,才能与尘土的芳香相互结合。这句诗一方面表达了对于清心寡欲的追求,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在外部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的重要性。柳宗元的作品
心境与外界的关系
在《石涧记》中,柳宗元通过对人与环境的关系的思考,揭示了人的心境与外界的关系。他认为,不论是处于人中还是独处时,人们都会面临不同的忧患和喜乐。他认为人们在体中可以相互扶持,分担痛苦,而独处时则可以享受到完全的自由和独立。
在描写人类的欢颜和河流的洒泪时,柳宗元通过景象的对比,寓意了人们在面对不同的处境时的态度和情感。他认为,人们应该尽量以欢颜对待他人,以善意和宽容来化解矛盾和困苦,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综合分析与思考
《石涧记》是一篇具有深厚哲学内涵的散文作品。柳宗元通过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描绘,以及对人与环境的关系的探究,传递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他认为人生充满了困苦和忧伤,但人们应该用乐观和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此外,他还强调了清心寡欲的重要性,认为心境的平和与宁静与外界的环境息息相关。他通过对人类的欢颜和河流的洒泪的对比,强调了人们在不同环境中应该保持宽容和善意。
《石涧记》中的哲理道出了人生中的痛苦和困扰,也为人们指明了一条正确的人生之路。在忙碌和压力的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放下身上的烦恼和困苦,保持心中的平和与宁静,以欢颜面对他人,用真诚和善意为他人带来快乐。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生活的价值和意义。